扬刺加灸治疗跟腱滑膜炎30例

2011-04-13 13:22吴志涛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劳损毫针跟腱

吴志涛



扬刺加灸治疗跟腱滑膜炎30例

吴志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江苏 213003)

针灸疗法;扬刺;滑膜炎,跟腱

跟腱滑膜炎症状多为脚跟后面和小腿下部的疼痛,疼痛以酸痛、钝痛或刺痛为常见,走路、劳累、受凉会加重,休息、热敷可缓解,其成因为跟腱周围脂肪组织、腱膜、跟腱皮下滑囊受外力和劳损引起的炎性改变。笔者在马来西亚进行中医交流与工作期间,采用扬刺加灸治疗本病3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系马来西亚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1岁;急性损伤11例,慢性劳损19例。经多方治疗无效者21例,9例为首诊。全部病例都已排除跟痛症。

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并放松,施针部位常规消毒,在跟骨后面或跟腱附着于跟骨结节处,找出一最明显压痛点,以0.25 mm×25 mm毫针直刺入至滑膜层处,然后在其上下左右适中部位再各斜刺一针,正中之针以温针灸3~5壮,留针20 min。急性损伤者加患侧委中用毫针泻法。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 经1~2个疗程治疗,相关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

好转 经1~2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减轻。

无效 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无缓解。

3.2 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经1个疗程治疗后急性损伤治愈10例,慢性损伤治愈6例;经2个疗程治愈8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80%,总有效率为100%。

3.3 病例介绍

患者,男,68岁,马来西亚华人,2009年5月20日初诊。右跟腱部位因爬山劳累致疼痛2个月,经当地西医诊断为跟腱滑膜炎,服止痛片及局封等无缓解,自以为锻炼可改善症状而每天跑步,结果症状加重。就诊时诉右足跟上部疼痛,活动、行走时症状加重,检查右跟腱处肿胀压痛明显,踝关节背伸、跖屈功能障碍,舌黯胖,苔白滑,脉沉弦。辨证为阳虚血瘀,经络不通,治疗采用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针灸法。嘱患者俯卧于床,施针部位先予消毒,快针刺委中,使针感直达足跟,然后在跟腱部最肿痛处行扬刺针法,以毫针直刺痛点,正入1,上下左右入4,行捻转泻法,正中毫针予温针灸3壮,定时起针。隔日复诊,患者诉症状明显好转,依上法持续治疗1个疗程,患者所有不适症状均消失,行走如常。乃嘱其注意局部保护,以免劳伤及受凉引起复发。3个月后随访,未有复发。

4 体会

扬刺属于古代十二刺法之一,该针刺法本来是古圣先贤依据针灸经络理论,为治寒气浅、面积较大的痹证而创设的,临床适用于病变浅而分散的部位,因寒邪客络,气血因之滞涩,不通则痛,出现疼痛、痹着症状,扬刺法即针对此类病症而设。跟腱作为人体下肢足部的结缔组织之一,部位浅表,天然易感寒邪,极易损伤。而跟腱滑膜炎的发病与小腿及足跟部位的急性受伤或长期劳损、感受寒凉潮湿以及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从中医学角度看,跟腱及其周围的外伤劳损、感受寒凉潮湿,必致络脉痹阻,气血滞涩运行不畅,寒瘀互搏,不通而痛。这与扬刺法的适用范围,即“治寒气之博大者”基本贴合,采用扬刺之法治疗跟腱滑膜炎,可谓病机正对,病证相符;而艾灸的配合使用,以其温热效应和艾草燃烧时气溶胶微粒经皮肤穴位的导入发挥药用,扬刺加灸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激发了局部经络之气,使络脉经筋通畅,局部微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从而起到止痛抗炎和组织修复作用,故有一定的疗效。

2011-06-25

R246.2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0.700

1005-0957(2011)10-0700-01

吴志涛(1964 - ),男,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劳损毫针跟腱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跟腱炎及跟腱周围炎的预防
脚使不上劲或因跟腱断裂
论按摩手法在羽毛球运动中常见慢性劳损的应用
训练需防跟腱损伤
跟腱断裂32例的治疗
热疗并脉冲穴位刺激治疗中老年膝关节劳损78例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