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预防产后出血

2011-04-13 13:29
山东医药 2011年28期
关键词:血性胎盘出血量

(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1101)

产后出血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十分重要。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以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以我院收治的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8~42(28.5±3.2)岁,孕34~41周,孕次1~3次。均无传染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碍,无内科合并症,无精神障碍。剖宫产指征为单胎头位、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妊娠合并症。高危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6例,巨大儿26例,双胎7例,臀位6例,瘢痕子宫5例。初产妇45例,经产妇15例。文化层次:大学8例,初高中44例,小学8例。将该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次、孕周、文化层次、高危因素及分娩方式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产妇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组在剖宫产术中按常规术式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者将子宫托出盆腔,左手托起子宫,握住子宫下端一侧向头部牵拉,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稍下方、子宫下段横切口下方约1 cm处,用1号无创伤缝合线从前向后距子宫侧缘2~3 cm处向后穿过肌层出针,但不透过内膜层,以避免感染,之后再由后向前穿过阔韧带无血管区出针打结。缝合时尽量多缝些子宫肌层,以利止血。结扎另一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时,可采取相反的步骤。术中应注意检查,防止阔韧带血肿。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后子宫立即呈淡红色,收缩变硬。对照组不结扎。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平均出血量及产后血性恶露的持续时间。其中出血量的检测采用会阴垫称重法或弯盘测量法。称重法是在分娩前称量产妇所用的敷料、单、巾,再称量产后被血浸湿的敷料、单、巾,失血量=产后重量-初称重量,按照每1.05 g换算1 ml。产后24 h内出血的收集采用弯盘测量法。

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6.7%(2例),平均出血量(620.5±121.6)ml,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5.1±2.4)d,对照组分别为20%(6例)、(849.4±150.3)ml和(8.3±2.3)d,两组比较P均<0.05。

讨论: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发生迅猛,产妇常在短时间内因出血多而出现休克,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其次是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这些因素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影响子宫肌收缩和缩复功能。子宫的血供主要来自子宫动脉,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为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之一,其应用于剖宫产预防术后出血操作简单,对于掌握剖宫产技术的医生一般都能胜任此操作。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后可迅速减少子宫出血,无禁忌证,副作用较少,既能有效止血,又保留子宫,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经济实用。本研究中结扎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平均出血量及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优于未结扎组。进一步证明剖宫产术中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患者输血及切除子宫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操作简单,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血性胎盘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血性中国兵
血性中国兵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23例胎盘早剥的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