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茂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经验

2011-04-14 08:13杨耀峰刘筱茂指导刘茂林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榆林719000
陕西中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胆南星解郁蒺藜

杨耀峰 刘筱茂 指导 刘茂林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 (榆林 719000)

刘茂林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随师临证数年,受益匪浅,现将业师治疗郁症经验,介绍如下。

1 详审病因病机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伤残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属中医“郁证、不寐”范畴[1]。临床以情绪低落、抑郁善忧、表情淡漠、静而少动、失眠多梦、不思饮食、善妄易烦、郁闷善哭等为主要表现。业师认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压力的加大及环境的污染等,均为抑郁症的致病诱发因素,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概括本病的病机不外虚实两类:虚者阴阳气血本虚,不能奉养心阴(血);实者邪气扰心而致不宁,邪指郁、痰、瘀、火之属,中医认为,气行不畅则气郁,血脉不通则血瘀,津液不归则化生痰,久郁不通则化火,故四者是引起郁证的病理因素。刘师认为其病独在心肝,与脾肾密切相关,虚实挟杂,临证当认真辨别方可奏效。

2 善于辨证论治 郁者,滞而不通,折而不申,皆气不和平之所致也,故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2],业师宗《素问◦标本病传论》中“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3]及《灵枢◦邪客》中“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4]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4]等精辟论述,临证将本病分为虚实两型而论治,收到良好的效果。

2.1 痰瘀互结,蒙闭心窍型 症见:抑郁善忧、表情淡漠、静而少动、情绪不宁、胸闷叹息,手足麻木,面色晦暗,舌质暗淡,苔白脉滑或涩。此型多见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系痰瘀上阻清窍,脑腑失养,心脑元气不接。业师抓住痰瘀的病机特点,自拟活血化浊饮,橘红、半夏、胆南星、香附、石菖蒲、赤芍、远志、郁金、地龙、水蛭、天竺黄、醋柴胡、白蒺藜等,共奏活血化痰,开窍解郁之效。

2.2 肝郁化火,痰热扰心型 症见:情绪低落,坐立不安,心烦易怒,精神恍惚,悲忧善哭,心神不宁,多疑易惊,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型多见于青年患者,业师认为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盛伤津,津凝成痰,治疗此型抓住郁、火、痰等病理特点,强调郁怒过激治在肝,故治拟疏肝解郁之法贯穿始终,兼养心安神,方用越鞠丸合逍遥散化裁:香附、苍术、川芎、神曲、炒山栀子、醋柴胡、当归、茯神、白芍、远志、郁金、龙骨、牡蛎等,共奏疏肝解郁、化痰泻火、养身安心之功。

2.3 心脾虚损、心神失养型 症见:善思多虑,胸闷心悸,失眠健忘,乏力倦怠,口燥咽干,两胁隐痛,心慌气短,舌质淡,苔白脉弱。此型多见于年老体弱,妇女崩漏日久,产后失血,行手术患者,业师认为心脾两亏,气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致心神不安,善思多虑,心悸气短等。治疗此型,抓住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治宜补益气血,宁心安神,方用业师自拟八味归脾饮(协)化裁:人参、茯苓、白术、熟地、当归、赤芍、香附、远志、麦冬、五味子、丹参。心神烦闷者加山栀子、淡豆豉;失眠甚者加生龙牡、白蒺藜。共奏补益心脾,养血宁神之功。

3 典型病例 樊某,男,58岁,2008年初诊。自诉烦躁易怒,失眠多梦2月。2月前曾患脑卒中在外院神内住院治疗半月,病愈出院后终日忧心忡忡,担心再次发病,日久渐渐失眠多梦,神情淡漠,精神恍惚,心神不宁,甚则彻夜不眠,自服阿米替林 3d后,因躁动不安,头闷、头晕,语言不利而停药,有轻生念头,遂家属求治业师,刻诊见失眠多梦、烦躁不宁、头闷口苦,悲忧善哭,嗳气频作,纳呆、胸闷、腹胀、大便干,面色晦暗,右侧肢体麻木,舌质暗昏脉弦,血压正常,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45分。中医诊断郁证,系痰瘀互结,蒙蔽心窍;治则活血化浊,解郁安神;方选用业师经验方活血化浊饮加味:橘红、法半夏、赤芍、胆南星、郁金、地龙、石菖蒲、天竺黄、醋柴胡各 10g,远志、白蒺藜各 15g,水蛭 5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5剂水煎服,并给予心理治疗。二诊服上药 5剂,病情好转,能夜休 6h,仍觉心烦,头晕,记忆差,效不更方,守上方加茯神、百合各30g,10剂水煎服。三诊服上药诸症悉减,遂用上方稍化裁,继服10剂。半年后随访,病愈,已能正常生活,担忧心理消除。

按:该病例系卒中后抑郁即中风后之郁证,其病因病机建立在中风的基础上,其病理变化是气郁、痰瘀、正虚。业师针对卒中后抑郁主要病因病机,采用活血化浊解郁之法,方中橘红、半夏、胆南星、天竺黄、远志化痰解郁;赤芍、水蛭、地龙活血通经解郁;石菖蒲、郁金豁痰开窍行郁;醋柴胡、白蒺藜疏肝而不伤阴;生龙牡重镇安神,全方共奏活血化痰、开窍解郁之效,药到病除。

[1] 王永炎,张伯礼.中医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43.

[2] 周 珉.中医临床经典内科卷[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7:290.

[3] 石冠卿,武明钦.黄帝内经素问选注 [M].河南科技出版社,1982:65.

[4] 南京中医学院内经教研组编著.黄帝内经◦灵枢选注 [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02.

猜你喜欢
胆南星解郁蒺藜
冯明教授解郁化痰法论治月经后期经验初探
胆南星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胆南星炮制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
又被蒺藜扎了
健脑解郁黄花菜
胆南星化学成分的研究
平肝解郁的蒺藜
胆南星炮制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思考
解郁1号对SS调衡HPA轴功能的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