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辅助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1-04-20 06:58么焕新王文双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肥胖型内脏抵抗

么焕新,柴 颖,王文双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肥胖人群急剧增加,因肥胖导致的疾病明显增多,尤以糖尿病与肥胖关系最为密切。肥胖的并发症与脂肪分布密切相关,按体脂分布不同,将肥胖分为外周型肥胖和内脏型肥胖,大量研究证实内脏型肥胖与外周型肥胖相比,发生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危险更高。肥胖型2型糖尿病 (T2DM)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在治疗此类人群时,减轻体质量与控制血糖同等重要。拔罐减肥治疗已被肥胖患者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拔罐辅助治疗是否可以有效减少肥胖型T2DM患者的体质量及内脏脂肪量,并改善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0月门诊及住院肥胖型初诊T2DM患者7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入选标准:均符合1999年WHO和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30~60岁;体质指数 (BMI)≥28 kg/m2;腰围:男性>90 cm,女性>80 cm;内脏肥胖标准:以脐周水平腹部CT检查测定内脏脂肪≥100 cm2的肥胖类型[1];血压≤140/90 mm Hg(1mm Hg=0.133 kPa)。排除:糖尿病酮症,感染,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妊娠,心、肝、肾脏疾病及继发性肥胖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A组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 (49.8±6.8)岁。B组患者中,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 (49.7±8.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间有可比性 (P值分别为0.083和0.987)。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胰岛素治疗及控制饮食、运动。基础胰岛素选用甘精胰岛素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进口药品批准文号S20060062),起始量按0.4 U/kg,根据血糖每3 d调整一次剂量。此外,A组患者再给予拔罐疗法:采用中号玻璃罐闪火法拔罐,分别吸附于腹部神阙穴至关元穴长度为半径作的圆周上的8个穴位,以及腰部、大腿部、上臂等肌肉脂肪丰厚的部位,留置20 min,第1周1次/d,1周后隔日1次,1个月后改为2次/周。女性月经期停止。B组给予二甲双胍 (中美上海施贵宝生产的格华止,生产号:H20023370)口服,0.5 g/次,3次/d。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到达血糖达标时两组胰岛素用量,3个月试验结束时两组胰岛素用量。

1.3.2 人体指标测量 所有患者由专人测定空腹状态下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 (常规袖套式血压计测定)。

1.3.3 体脂含量及分布 总体脂含量:以BMI表示,BMI=体质量 (kg)/身高2(m2)。局部体脂含量:简单测量以腰围(髂前上棘和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中点水平,并在平稳呼吸时测量)表示;精细测量采用Aquilion CT扫描机,于空腹状态下行平脐扫描,患者仰卧、上手上举并于扫描过程中屏气,入组患者均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腹内及皮下脂肪的测量。具体方法:按脂肪Ct值-120~-20 Hu,沿腹部皮肤轮廓及腹壁肌肉外缘画出皮下脂肪兴趣区,沿腹壁肌肉内缘及脊柱前缘画出腹腔及腹膜后兴趣区,由计算机分别完成计算二者面积(mm2)。

1.3.4 生化指标测定 空腹血糖、血脂 [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日立7080型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以化学发光法 (德国罗氏601型化学发光仪)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公式计算:HOMA-IR=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mmol/L) ×FINS(mmol/L)/22.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检验。计量资料以 (x-±s)表示,两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胰岛素用量比较 A、B组患者治疗前胰岛素用量分别为(30.1±3.4)和 (31.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26,P=0.934);试验结束时胰岛素用量分别为 (14.5±1.5)和 (15.1±1.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t=1.496,P=0.139)。

2.2 观察指标测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体质量、腰围、BMI、臀围、皮下脂肪面积 (SFA)、腹内脂肪面积 (VFA)、血糖、血脂、FINS、HbA1c、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治疗前后除VFA外,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仅V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3 不良反应 A组有局部皮肤发红,起水泡,但不妨碍继续治疗,均发生在治疗第1周;B组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腹泻、反酸、胃灼热、饱腹感,采取餐后服用或小剂量逐渐加量后症状改善。

表1 A组和B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资料比较 (x-±s)Table 1 The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in group A and group B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3 讨论

T2DM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内脏型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是目前证据最多的学说[2]。肥胖常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发病机制,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肥胖者发生T2DM、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干预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环节。目前很多研究证实,脂肪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在内分泌功能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内脏脂肪蓄积可导致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异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亢进,而TNF-α可阻断胰岛素的信号传递,经由反馈机制引发高胰岛素血症[3]。所以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减少腹内脂肪也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关键因素之一。

拔罐通过温热和局部的机械刺激,可加强局部组织气体交换,扩张及增生局部毛细血管,引起皮下脂肪代谢加快,加速排除体内废物、毒素,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状态,有明显的机体功能兴奋作用[4]。能有效控制患者饥饿感,使食欲减退,减少摄食量,使能量的摄入量大于能量的消耗得以纠正,促使能量代谢转向消耗体内蓄积的脂肪,从而产生减肥效果[5]。此方法简单、易学,治疗时间灵活,不影响患者的工作或学习,且患者依从性良好。

二甲双胍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是国外治疗饮食、运动不能控制的T2DM的首选用药,其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其优点是独立于降糖之外,可以抑制食欲,减轻体质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对肝肾功能有要求,部分患者不耐受。

本研究结果显示:拔罐辅助治疗肥胖型T2DM,可以辅助改善血糖、血脂、FINS、HbA1c、HOMA-IR等指标,虽然二甲双胍也能明显减轻体质量,但拔罐辅助治疗对腹内脂肪的改善显著优于二甲双胍。由于腹内脂肪的特殊内分泌功能,进而也改善了胰岛素抵抗,改善了因为肥胖导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在辅助治疗T2DM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另外,拔罐疗法的不良反应轻微,无胃肠道的副作用,对肝肾功能无影响,易被患者接受,且患者的依从性好。

在目前的糖尿病治疗领域,血糖、HbA1c、血脂等控制达标是医患之间共同关注的内容,但对血糖控制趋于良好带来的体质量增加或腹型肥胖的干预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故拔罐辅助治疗T2DM所带来的益处有待于加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1 白井厚治.我が國における肥滿の判定と肥滿症の診斷基準 [J].日本臨床,2001,59:578-585.

2 朱旅云,胡丽叶,李晓玲,等.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0):811-814.

3 Hayashi T,Boyko EJ,McNeely MJ,et al.Visceral adiposity,not abdominal subcutaneous fatarea,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future insulin resistance in Japanese Americans [J].Diabetes,2008,57(5):1269-1275.

4 何玲娜,田丰伟,李宁.神阙八阵穴闪罐治疗肥胖症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针灸,2004,24(6):395-397.

5 粟滢波.针刺火罐治疗单纯性肥胖60例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药,2005,25(6):81-82.

猜你喜欢
肥胖型内脏抵抗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临床特点分析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空心猪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好吃的内脏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