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力散胶囊应用于骨关节术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1-04-20 06:58刘劲松顾庾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经筋胶囊局部

刘劲松,顾庾国

2008—2009年我院对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应用虎力散胶囊治疗60例,经同期同条件下应用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60例进行对照,发现虎力散胶囊治疗骨关节术后患者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骨性关节炎术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86例;年龄33~65岁,平均47.1岁;病程为1~6个月,平均4.3个月。以膝前区呈持续性钝痛为主,常多发生于上楼梯、蹲坐位久时。查体:髌股外侧支持带压痛116例,髌骨外侧小面抠触痛118例,推移试验 (Sage征)阳性118例,髌骨被动倾斜试验阳性120例。膝关节X线片正侧位及轴位:Q角18.0°~27.0°,平均为23.7°;髌骨倾斜角6.8°~5.5°,平均为6.3°;匹配角-1.0°~ -8.0°,平均为 -5.5°。120例膝关节 X线表现中,Ⅰ级36例,Ⅱ级84例。两组患者双膝发病者均以较重一侧的为依据。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病例选择参照髌股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但有以下情况者排除:(1)膝关节活动性滑膜炎、肿胀或局部软组织炎症;(2)各种原因不能配合治疗者[1-2]。

1.3 分组及治疗方法 将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虎力散胶囊 (云南云河药业有限公司,0.3 g/粒),1粒/次,2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 (50 mg/粒),1粒/次,2次/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4 d。

1.4 观察指标及其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为局部肿胀及疼痛消失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以及不良反应。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改良Lysholm评分标准,分优、良、可、差4个等级。优:95~100分;良:84~94分,体育活动后可有不适症状;可:74~83分,日常活动后有不适症状;差:≤73分[3]。关节功能评定应用视觉模拟 (VAS)评分法及关节库亚拉(Kujala)评分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差别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6.5个月 (12~19个月),治疗后评分为末次随访评分。

2.1 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94,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atiens in two groups

2.2 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关节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各组治疗前后关节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VAS评分比较 (x-±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of patiens in two groups

2.3 关节Kujal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Kuja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关节Kujal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各组治疗前后关节Kujal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Kujala评分比较 (x-±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Kujala score of patiens in two groups

2.4 观察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周的局部肿痛消失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x-±s)Table 4 Comparison of indicator for further observation of patiens in two groups

2.5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出现少量皮下出血,3例出现轻度头胀感,不良反应率为11.7%;对照组有5例出现少量皮下出血,5例出现轻度头胀感,7例出现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8.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10,P<0.01)。

3 讨论

骨科手术是治疗骨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4-5],但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有创的治疗也不可避免地对整个机体以及局部组织结构产生一定损伤,临床多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术后机体为了适应损伤带来的改变以维系其结构的稳定,更容易形成血肿、瘢痕、粘连等病变[3]。如何能有效地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及功能改善,并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关系到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祖国医学认为组织创伤后动气伤血,致气血两虚,又因血溢脉外,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散而致瘀血形成,复又阻碍气血化生,瘀阻脉络,不通则痛;久之瘀血不散,若再遇外来邪毒乘虚内侵,化热成脓,而致切口肿胀、感染和延期愈合或不愈合。另外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经筋痹痛”范畴,劳累过度、长期的慢性劳损,尤其是不正确的劳动姿势和休息体位是造成经筋损伤的重要原因。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肌肉收缩牵拉关节而运动,其负力点正在肌腱与骨的结合部,即经筋“结”“聚”之处。五劳及不协调活动将首先损害关节周围的经筋,使其经脉闭阻、气血不畅、不通则痛。长期反复的经筋损伤可致气血瘀阻,导致粘连、瘢痕,形成肥厚、条索、结节等痛性反应物。这些痛性经筋损伤,是引起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经现代病理学研究证实瘀血及炎症粘连是造成局部血肿和功能受限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6-7]。

虎力散胶囊处方由制草乌、三七、断节参、白云参组成,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临床用于风湿麻木、筋骨损伤、肿痛拘挛,配方中制草乌的温经散寒祛风镇痛与云三七的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相得益彰,再辅以断节参补肾益肝、白云参健脾益气,功在扶正祛邪,经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效成分具明显的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及坏死物质吸收等作用,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纤溶抗血栓及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8-9],符合祖国医学理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为亟固《内经》”,和“瘀不去,新不生”的说法,活血止血,化瘀生肌,扩张血管使机体局部及全身气血通畅,减轻肿痛等症状。并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黏附率,从而防止瘢痕粘连的形成,增强了机体适应创伤的能力,加速了局部功能恢复的进程,具有预防感染、止痛、抗菌消炎和促进组织生长俢复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骨关节术后患者应用虎力散胶囊治疗后疗效、关节VAS评分、关节Kajala评分与应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是有差异的,即应用虎力散胶囊治疗后疗效好,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虎力散胶囊不仅可应用于风湿性疾病和骨与关节疾病,对骨科术后创伤也有很好的促进局部组织修复的作用。患者经治疗后,局部肿胀、疼痛基本消失,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迅速,有效降低了感染和关节强直的发生率,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该药提取制备精良,使用方便安全值得骨科临床推广使用。

1 Fulkuson JP.髌股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M].裴福兴,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3-175.

2 王亦璁.膝关节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40.

3 Kolowich P,Pauos L.Lateral release of the patella:indication and contraindictions[J].Am JSport Med,1990,18(4):359-365.

4 Halbrecht JL.Arthroscopic patella realignment an all-inside technique[J].Arthroscopy,2001,17(9):940-945.

5 柴卫兵,卢宏,章郑辉.膝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对策[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2):163-176.

6 潘海乐,姚跃,王国文,等.滑性关节炎模型动物血液关节液中IL-1水平检测[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1,35(3):192-194.

7 邵俊杰,蒋垚,张先龙,等.白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膝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J].上海医学杂志,2002,25(1):30.

8 解志杰,许建中.IGF-1和TGF-β对幼年及成年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代谢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6):670-672.

9 Morales TK,Joyce ME,Sobel ME,et a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in calf articular cartilage organ cultures:synthesis and distribution[J].Arch Biochem Biophys,1997,288(2):397 -405.

猜你喜欢
经筋胶囊局部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时光胶囊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时光胶囊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局部遮光器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