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民中医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研究

2011-04-20 06:58石学峰房耘耘谢阳谷朱桂荣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中成药社区卫生北京市

程 薇,石学峰,房耘耘,谢阳谷,赵 静,朱桂荣

要较好地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全面、充分地了解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认知及选择和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需求情况。为此,北京市中医局和北京市中医学会于2007年5—10月组织了对北京城乡居民大规模的调查,本文基于对该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北京内4个区 (分别是东城、西城、崇文和宣武)、4个近郊区 (分别是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10个远郊区 (分别是大兴、房山、通州、昌平、顺义、怀柔、延庆、平谷、门头沟、密云)随机调查50 000名居民。其中,市内与近郊每区随机拦截调查3 750名居民,每个远郊区(县)各随机拦截调查2 000名居民。

1.2 方法 调查内容涉及居民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同时包括居民对中医药的基本认知、喜爱与偏好、选择情况、利用情况及居民中医药知识来源等信息。

1.3 统计学方法 采集的数据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两次录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居民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在北京市18个区 (县)调查了50 000名居民。其中女性占52.6%(26 300/50 000),男性占45.5%(22 750/50 000),缺失性别记录者占1.9%(950/50 000);年龄为15~84岁,平均 (34.6±14.5)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44.5% (22 250/50 000),其余占55.5%(27 750/50 000);企业职员占21.6%(10 800/50 000),学生占21.3%(10 650/50 000),其他职业者占57.1%(28 550/50 000);家庭人均收入较低 (1 000元以下)者占24.2%(12 100/50 000),中低收入水平 (1 000~1 999元)者占33.0%(16 500/50 000),中等收入水平 (2 000~2 999元)者占20.6%(10 300/50 000),中高等收入水平 (3 000元以上)者占 21% (10 500/50 000),其他占 1.2% (600/50 000)。

2.2 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情况 北京市居民对中医的认知度较高,对中医药的理解较深刻。其中,52.2%的居民认为中医药最主要的疗法应当是中草药治疗,30.8%的居民理解中医药为针灸,19.2%的居民理解中医为推拿 (见表1)。

依据居民对中医药优势的认知数据分析,62.4%的居民认为“疗效好与去病根”是中医药的优势,53.8%的居民认为“副作用小”是中医药的优势,29.2%的居民认为“预防保健作用明显”是中医药的优势 (见表1)。

2.3 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方法的偏好 从整体上看,“中成药”、“汤药”与“针灸、拔罐”是北京市居民最喜爱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其中,58.8%的被调查者喜爱“中成药”治疗,46.4%的被调查者喜爱“汤药”治疗,38.1%的被调查者喜爱“针灸、拔罐”治疗 (见表1)。

从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家庭收入高的生活节奏较高的人群对“中成药”更喜爱;老年人、低收入者、农民等更喜爱“汤药”;文化程度高者、专业人员更认可“针灸、拔罐”治疗。

2.4 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选择 居民患病后首选“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比例为54.7%,表明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比较高。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更加偏爱中医,离退休者对中医的认可度最高。

从居民对吃过中药或看过中医资料情况分析,曾利用中医药进行“慢性病、常见病与疑难杂症”治疗者所占比例最高,为66.9%;曾利用中医药进行“预防、保健、康复”者所占比例为56.5%;曾利用中医药进行“急性病、传染病”治疗者所占比例为10.4%(见表1)。

3 讨论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1-2]。中医药事业既是我国卫生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为促进国民的身体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理解较深刻,大部分居民能够在“传统文化”层面上深刻认识中医,绝大部分居民及其亲属都曾经看过中医或吃过中药。可见,中医药在北京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针对北京市居民对中医的认知、选择、偏好、利用特征及中医药知识来源状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促进北京市中医药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1 提高对中医药事业的财政保障力度 中医药在保障北京市居民的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中,86.3%的群众曾经看过中医或吃过中药,对中医的认知度与认可度较高。因此,应当加强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提高对中医药的财政保障力度,有效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从居民吃过中药或看过中医资料情况分析,曾利用中医药进行“预防、保健、康复”者所占比例为56.5%。说明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财政应该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发挥中医药的预防保健作用。

表1 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偏好、选择与利用情况Table 1 Cognitive,preference,selection and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Beijing

3.2 扩大中医药医保报销范围和比例 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作用突出,应当制定积极的医保政策强化中医药的优势作用[4]。具体办法是将门诊煎药费、辨证论治费和处方调剂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将新型中药配方颗粒饮片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中药饮片报销目录;医保报销起付线以上的针灸治疗费用和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传统中药饮片费用给予全部报销。逐步增加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中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 (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

3.3 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力度 不同人群对中医的认知状况差异较大,中医知识来源渠道亦不尽相同。因此,应当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具体而言:第一,建设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中医药知识要在中小学进教材、进课堂;第二,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充分利用出版、广播、影视、网络等各种传播平台,积极推动中医药科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第三,利用专家讲解、宣传册、宣传栏等手段在中医医院开展有效的中医药知识宣传与健康教育。

3.4 促进中医药在社区的健康发展 中医药所针对的主要疾病包括慢性病与常见病,这些疾病在社区较为多见[5]。因此,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中医药在社区的健康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置中医科、中药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配备中医人员。鼓励中医医院到农村、社区开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扶持一批具有中医特色优势又能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职能的新型中医诊所。

3.5 加强中药科学研究工作,推动中药剂型改革 一方面中成药是群众最喜爱的中医疗法,因此应当加强对中成药的开发与研制,增加中成药的种类与数量,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中草药仍是群众所喜爱中医疗法之一,因此中草药特色不仅不能淡化,相反应当采取医保等政策措施促进中草药的发展[6]。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R].2009.

2 王永炎,张占军.中医药在构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J].中国药物经济,2007,(3):1-5.

3 曹洪欣.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的战略思考与实践[J].中医杂志,2009,(1):11-12.

4 齐忆虹,张晓,曹乾,等.江苏省中医服务利用认知状况调查及其对策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748.

5 顾菁,丛晶.中医理念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应用 [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2098.

6 金其林,朱茜,杨国弘,等.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中医疗保险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3.

猜你喜欢
中成药社区卫生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