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II型呼吸衰竭34例临床观察

2011-05-08 07:07段艳红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雾化呼吸机

段艳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内科,上海 201700)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II型呼吸衰竭34例临床观察

段艳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内科,上海 201700)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 way preSSure,BiPAP)联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II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0年5 月COPD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34例的资料,均为在双鼻导管吸氧及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万曼呼吸机BiPAP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5d后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2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BiPAP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COPD并II型呼吸衰竭可有效升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症状,疗效肯定。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呼吸功能不全;通气机,负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急性发作期往往出现II型呼吸衰竭,易引发肺心病[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疗效,目前无创机械通气已成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手段[2],但是在使用方法、使用时间、联合治疗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我科自2009年6月—2010年5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34例COPD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0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S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COPD诊疗指南[3],治疗前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O2)<SkPa,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are,PaCO2)>6.7kPa,且无肺大泡及严重心肺疾病等机械通气禁忌,排除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致鼻腔阻塞以及神经肌肉疾病患者。6S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5例,年龄56~S2岁,平均(72.1 ±S.3)岁;治疗组34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龄59~S3岁,平均(73.4±S.7)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等治疗和双鼻导管氧疗,治疗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加用德国万曼医疗公司生产的VENTmotion呼吸机,采用口鼻面罩通气,设定参数S/T模式,呼吸频率14~16次/min,氧浓度40%左右,吸气压力(inSpiratorypoStiveairwaypreSSure,IPAP)以12cmH2O开始,逐渐增加压力至20~25cmH2O,呼气压力(expiratory poStive airway preSSure,EPAP)从4cmH2O开始,逐渐上调至4~ScmH2O,每天上机2次,每次2~4h,无创机械通气后,应用压缩雾化机(德国百瑞PAII mooSStraSSe 3)吸入盐酸氨溴索30mg(常州四药)、特布他林0.5mg(华宇制药)、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mg(AStraZeneca Pty Ltd.),5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的pH值、PaO2、PaCO2的变化及呼吸、心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pH、PaO2、PaCO2比较:2组在BiPAP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前pH、Pa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5d后2组pH值、PaO2值、PaCO2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n=34,±s)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n=34,±s)

*P<0.05与治疗前 #P<0.05与对照组比(t检验)

组别pHPaCO2(P/kPa)PaO2(P/kPa)对照组治疗前7.31±0.039.44±0.757.76±0.91治疗后7.36±0.02*S.32±0.44*S.99±0.76*治疗组治疗前7.32±0.049.64±0.637.57±1.0S治疗后7.40±0.03*#6.94±0.99*#10.61±0.60*#

2.2 临床变化情况:治疗组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心率减慢,呼吸由浅表变深而有规律,胸闷气促均有不同程度缓解,34例患者中嗜睡者7例均神志转清;对照组常规治疗后,S例嗜睡患者中有5例神志转清,3例转为昏迷。2组治疗前比较,心率、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5d后2组心率、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减慢(P<0.05),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n=34,±s,f/次·min-1)

表2 2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n=34,±s,f/次·min-1)

*P<0.05与治疗前比 #P<0.05与对照组比(t检验)

组别呼吸频率心率对照组治疗前32±3125±14治疗后31±4*120±12*治疗组治疗前34±612S±16治疗后26±5*#97±5*#

2.3 不良反应:6例患者(治疗组2例,对照组4例)出现腹胀,告知正确吞咽动作后缓解。3例患者(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因紧张恐惧感,初始应用述说不明不适,经耐心解释症状均消失。因例数少未做统计学分析。

3 讨 论

COPD患者严重时往往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若抢救、治疗不成功,可以导致死亡。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广泛小气道陷闭致气道阻力增高,使呼吸功能增加,产生呼吸肌疲劳[4]。BiPAP无创呼吸机提供的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的转换是由患者呼吸气流控制,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时,提供较高的吸气相压力,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缓解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无效死腔气量;提供较低的呼气相压力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防止肺泡萎陷,增加呼出气流量,减低呼气阻力,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缓解呼气困难,从而提高PaO2、降低PaCO2。应用机械通气后,气道内水分蒸发增加,痰液黏稠,更易加大排痰阻力,故而需要强效去除痰液的治疗方法,否则无创通气效果差,在每次无创通气治疗后雾化吸入氨溴索,不仅避免了机械通气所致的排痰困难,而且促进痰液排出,有利于患者对机械通气的耐受[5],且同时雾化吸入特布他林及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可加强扩张支气管及抗炎治疗,协同排痰、改善通气。

本文34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BiPAP无创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均较快的纠正了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明显,具有以下优点,①避免了气管插管或切开及有创机械通气,减少患者痛苦。②因病情缓解较快,提高了生活质量。③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④操作简便。⑤不影响言语、咳痰和进食。⑥因快速缓解病情,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其他并发症出现,减少医疗费用。⑦可促进排痰。⑧降低病死率[6]。另外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使用前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鼻)面罩的必要性、正确的配戴方法等,鼓励患者坚持使用呼吸机,提高依从性。②及早上机。过去往往待到药物治疗、鼻导管吸氧治疗无效,血气分析结果恶化,甚至出现意识改变、病情较重时方使用无创呼吸机,这时疗效多有限,而在PaCO2轻度升高、动脉血pH值尚处于代偿范围时上机,可以在治疗早期(约2h)即实现呼吸频率降低、辅助呼吸肌做功减少,PaCO2降低[7],可以更早的改善通气、缓解呼吸肌疲劳,而此时,患者一般状况尚好,可以更好的配合无创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率也明显减低。③注意调整参数,要遵循由低到高的顺序,逐步调整到合适的压力,血气改善后,还需根据病情适当降低压力。④注意加强排痰。⑤不应过度依赖无创通气治疗,对于极度危重的呼吸衰竭、无自主呼吸者、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且引流不畅者,无创通气尚不能替代有创通气,宜尽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通气。

总之,早期合理使用(鼻)面罩正压通气并联合雾化吸入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具有多项优点,值得医院推广应用,尤其是对于中、基层医院。

[1]王彦君.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32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S,46(35):23-24.

[2]ANTON A,GUELL I,GOMEZ J,et al.Predicting the reSul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Severe acute exacerbation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irflow limitation[J].CheSt,2000,117(3):S2SS33.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S):451-460.

[4]王保国,周建新.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

[5]王勇,高万.无创正压通气和雾化吸入治疗COPDⅡ型呼衰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6):776-77S.

[6]饶怀庐,历风元,李云华,等.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1):73-77.

[7]白春学,徐晓波.现代机械通气技术在急性加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新医学,200S,39(3):195-197.

I563.S

B

1007-3205(2011)07-0S16-03

2011-04-11;

2011-05-31

段艳红(1970-),女,山西武乡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呼吸内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1.07.029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雾化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