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萨里德斯:政府该如何促进就业

2011-05-14 17:16周政华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萨里德斯新闻周刊

周政华

摄像机的镜头摇向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时,他正低着头,过了一两秒,周围响起了掌声,这位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才意识到主持人点了他的名,便略带腼腆地笑了笑。

“中国虽然没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但已经培养出了诺奖得主的领导。”经主持人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稻葵“八卦”,大家才知道,63岁的皮萨里德斯刚刚与一位中国姑娘订婚,成为了中国的女婿。

1月12日,2011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台下伸长了脖子的听众期待能听到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当有人提问要求皮萨里德斯预测明年中国经济走势时,他开玩笑说,“也许你知道的比我还要多。”

23岁以前,皮萨里德斯一直生活在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在埃塞克斯大学,他接受了最初的经济学教育,并开始了对劳工、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的研究兴趣。1970年,23岁的皮萨里德斯获得经济学学士。次年,这个塞浦路斯人来到伦敦经济学院求学,师从数理经济学家森岛通夫。1976年,皮萨里德斯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

来到伦敦的第四十个年头,皮萨里德斯以研究劳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互动时所发现的搜寻与配对的理论,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理论发现,在劳工市场中,雇主和劳动力经常需要时间和资源找到对方,满足各自需求,因此引发失业和职位空缺同时存在的状况。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北京采访皮萨里德斯的时候,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更愿意用普适性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中国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中国新闻周刊:本次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国政府加快了包括高速铁路网在内的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经济,你认为这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就业增长?

皮萨里德斯:政府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来促进就业,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如果在大城市以外的地方发展起来,就可以促进就业,这样大批就业人口就可能从大城市迁徙出来。比如在西部上马一个大工程,马上就会有大量劳动力涌向那里,这对就业、对经济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

中国新闻周刊:就你所知,金融危机期间,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是如何促进就业的?

皮萨里德斯:对于美国来说,它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财政赤字和失业率,最主要的是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目前看来,效果并不明显。至于美国的雇主们是如何帮助提升就业的,这一点我并不十分清楚。我看到情况是,美国的经济恢复增长了、劳动生产率也在持续提高,但就业状况并没有改善太多。不过,总的来说,从长远来看,经济增长肯定是个好事情。

中国新闻周刊:这几年,中国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是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沿海一些省份却在闹劳工荒,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皮萨里德斯:这个是属于结构性失业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解决。大学生和农民工是两个不同人群的市场,对应的是不同劳动技能的要求。我想,这个问题最终会消失的。短期内的解决办法是提高劳动力技术水平,同时提高劳动者的流动性,包括工作岗位之间、地区之间的流动性。

中国新闻周刊:你之前说过,促进就业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劳动力自由流动,具体到刚才的问题,对中国农村人口的就业,你有什么建议?

皮萨里德斯: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能够让农村人口更自由地迁徙到城市。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住房问题,大批农村人进城,就要求政府得建大批的保障房,或者房屋补贴等等,来满足他们住房的需求;另外一个问题是,地方政府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的保障工作,比如有人从一个省迁到另外一个省,他们的社会保险可能带不走,这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低技能的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问题,就可能得到很大的缓解。

事实上,过去英国劳动者所享受的地方政府给予的房屋补助,也是不能随着地区的迁徙而带走的。可是,后来当这项制度被取消后,劳动的流动性提高了,英国的就业问题就得到显著改善。

中国新闻周刊:去年中国出口加工行业的劳动力工资出现了明显上涨,你认为这种趋势会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皮萨里德斯:工资上涨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日本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到了90年代,当时日本的劳动力已经变得非常昂贵,以至于他们在基础设施、贸易等很多方面的世界地位都有所丧失。其实每个经济体都会走到这一步,但与欧洲、日本相比,中国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会出现这个状况。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几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产业升级,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会逐步外迁,但是中国每年有近2000万的新增劳动人口,这种冲突怎么解决?

皮萨里德斯:中国地域广大,如果沿海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还可以向内陆转移。我们应该让市场来吸收这些新增的劳动力,2000万是个非常大的数字,但如果你看现有的就业人口的话,那将是个更大的数字。在市场中,每年有很多新增劳动力,但也有一些劳动力是退出的,比如那些退休、去世的人。我们不应该过多地让政府去帮助创造就业机会,而应该让企业家、私营部门、市场经济本身来提供创业机会。政府能够做的,也许主要是提高国民教育水平。

过去几年,中国的富裕阶层人数大增,这主要是他们赶上了这一波工业化高潮。那么,按照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当一个国家工业高速发展后,下一步往往是服务业会接着发展起来,在这方面,服务业会创造很多就业机会。

中国新闻周刊:通胀是中国老百姓很关心的问题,但你之前认为,这对中国来说不是很大的问题,你为什么会这么看?

皮萨里德斯:中国的经济增速很快,2010年也许超过10%,是通胀水平的近三倍。我个人认为,即便有5%的通胀,对中国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总的来说,中国现在的通胀水平仍然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此外,中国现在的贷款利率大概是5%左右,实际利率差不多是零。这样的通胀率,在经济学家看来,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猜你喜欢
萨里德斯新闻周刊
不能左转
用三个公式全面、完整地解决欧德斯猜想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印尼:最具人情味的“垃圾食堂”
萨里 切尔西新掌门
大红蝴蝶飞呀飞
新宠凶猛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