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贵州干旱及其对蔬菜的影响分析

2011-05-14 20:07刘艳雯
卷宗 2011年10期
关键词:干旱贵州蔬菜

刘艳雯

摘要:2009年9月至 2010年 4月贵州遭受的全省范围大面积干旱对贵州的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2010年贵州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其对蔬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建议,以期有利于贵州蔬菜的丰产丰收。

关键词:贵州;干旱;蔬菜;抗旱措施

引言

干旱是贵州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水分一直是制约贵州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 1~2 ]。2009年10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不足54.9 mm,比常年同期偏少46.8%,11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20.1 mm,不到常年值的一半,加上2009年夏末秋初全省降水偏少,贵州发生了大范围的干旱,进入 2010年 1月份后,贵州降水严重偏少,尤其 2010年2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5.3 mm,比常年同期偏少82.1%,加之气温偏高,贵州干旱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干旱程度进一步加重,干旱测点的比例由2009年12月上旬的30.8%增加到 2010年1月下旬的45.8%,增幅近3成。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干旱面积比例从 2009年12月上旬的 5%增加到 2010年1月下旬的 54.9%,土壤墒情适宜面积比例从2009年 12月上旬的 90%下降到 2010年2月下旬的36.9%。本文针对2010年贵州省严峻干旱形势,并分析其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建议,以期为各级蔬菜生产管理部门指导抗旱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1 2010年贵州干旱特征

1.1 降水变化特征

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4月 3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 173 . 8mm (常年平均 361.9 mm),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多。降水距平 (见图1)除2009年12月上旬全省为明显正距平,2010年3月下旬为弱正距平外,其余月份全省均为负距平,其中 11月上旬、1月中旬、2月中下旬、3月中旬降水距平百分率都在80%以上。

1.2 气温变化特征

2009年9月开始全省平均气温以正距平为主,除10月中旬、11月中旬、12月中旬、 2月中旬外,气温较常年普遍偏高。气温变化剧烈,也对蔬菜的生长极为不利, 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气温偏高2℃以上,而11月中旬气温突降,全省大部地区出现低温雨雪天气,平均气温偏低5℃,使蔬菜未经历抗冻锻炼便进入越冬期,蔬菜抗寒能力差。进入2010年1月中旬后,气温持续偏高,其中2月下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6.6 ℃(见图 2),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加重了旱情发展。

1.3 降水量亏缺分布特征

与多年平均相比,从2009年9月1日到2010年3月31日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的空间分布来看 (见表1),水分亏缺从东北向西南加重,东北部的铜仁水分亏缺不到80 mm,而最为严重西南部地区的兴仁、盘县水分亏缺在550 mm以上。

1.4 干旱时间分布

根据计算所得气象干旱综合指数 CI对全省不同时段的干旱等级进行划分,分析不同等级干旱的发展演变 (见图 3),由于较短时段内的轻旱对蔬菜最终产量的影响不大,所以重点分析中旱及以上的干旱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 10月发生轻旱到中旱的站点最多,超过60%;进入11月份干旱发生范围逐步增大,干旱程度进一步加重; 12月上旬到2010年1月中旬干旱有所缓解,全省发生轻旱的站点居多,基本无重旱发生,1月下旬随着降水的持续偏少,重旱到特重旱面积迅速扩大。2010年2月底3月初特重旱范围超过70%;特别是2010年3月下旬特旱地区范围超过90%。

1.5 气象干旱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各站点不同阶段发生的干旱等级,绘制了不同时期干旱演变的空间分布图 (图 略)。2009年10月后干旱发生的面积不断扩大,干旱程度不断加重。 10月中旬全省大部分地区以轻旱到中旱为主,个别地区出现重旱; 11月底干旱覆盖范围扩大,中部以西大部分地区干旱程度加剧,由中到重旱转为特重旱;由于降水的持续偏少,到2010年2月底,重旱到特重旱发生范围覆盖了全省,除西北部,中东部的少数地区,全省大部地区出现了特重旱;3月上旬前期,贵州中东部普降小到中雨,局地大雨,贵州西北部,中东部地区的旱情有所减轻,特重旱范围有所减少,部分地区甚至降为中旱,但全省大部地区的特重旱情仍在持续且局部地区旱情加重;3月中下旬至4月初,在成都军区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气象局各级人工影响天气部门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飞机、火箭和高炮开展立体增雨作业,贵州中部以东、以北大部地区有 25~135.5 mm的降水,使中部以东、以北大部地区旱情有所缓解,但省西南部仍维持高温少雨天气,旱情继续加剧。

2 对蔬菜的影响

据贵州省蔬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调研,2010年全省88个县(区、市)中出现重旱以上的有78个县(区、市),其中特重旱55个县(区、市),干旱的范围和强度是贵州省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年。截至4月1日,全省蔬菜成灾面积209万亩,绝收62.1万亩。据农业部抗旱保春耕科技服务贵州分团对望谟、册亨和罗甸三县的调研,三县蔬菜种植面积25.5981万亩,受灾面积18.64万亩,绝受面积5.82万亩,预计蔬菜因灾减产40%以上,如果在半月内不下透雨,蔬菜因灾减产比重将达到70%以上。望谟县和罗甸县蔬菜受灾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到2000万元和18904万元。灾害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对冬春反季节果菜(茄果类:如番茄、辣椒、茄子;瓜类:南瓜、丝瓜、苦瓜等;豆类:四季豆、豇豆等)生产影响较大。冬春反季节果菜正处于营养生长期或结果前期,因旱生长不良,长势很差,约40%的植株成为僵老苗,预计上市期将推迟15天左右。

2、高温干燥气候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尤其是辣椒病虫害非常严重,病毒病、疮痂病、白粉病等综合发病。

3、秋冬播种的耐寒、半耐寒蔬菜减产严重。这些蔬菜因完成春化,营养不良先期抽苔严重;有些因失水老化,品质严重下降;有的已到了移植期,但由于缺水栽不下去。

4、冬季播种的部分茄果类(如番茄、辣椒)蔬菜,因干旱缺水无法正常移栽,有的营养生长严重不良。

5、正季蔬菜(含西瓜)因干旱缺水无法正常播种或定植,严重影响了生产。

3 抗旱对策措施

3.1 千方百计搞好在地蔬菜的抗旱保墒

抗旱尽量在傍晚浇水,避免高温时间,浇水或灌水后要采用杂草或稻草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干旱时节防治病虫害尽量少用药,必要的药剂防治一定要错开高温时段,适当降低用药浓度,避免发生药害。同时,可采用防落素喷花、喷幼果保花保果,在清晨或傍晚喷施0.1%~0.3%的尿素液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提高植株抗旱能力。

3.2 加强肥水提苗

在有条件的地区,对2月份定植的茄果类蔬菜,主要是辣椒,采用带速效肥灌水技术和喷施叶面肥相结合,争取在4月底使植株生长量达到可以投产的程度。

3.3 加强后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对正在采收的蔬菜和下雨后能够达到基本正常生产的蔬菜,要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要建立蔬菜病虫害测报点,并在产区建立重点示范户,结合田间培训学校,让农民在田间接受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培训,带动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

3.4 适量播种一些速生蔬菜。

如白菜、萝卜、莴苣、菠菜等。白菜品种可选择韩国四季王、日本春黄白、韩国强势等;萝卜品种可选择白光、白玉春、玉春剑等;莴苣品种可选意大利生菜;菠菜可选全能菠菜、广东圆叶菠菜等。

3.5 正季果菜集中育苗

正季栽培的果菜类蔬菜宜选择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块,采用营养钵、营养土块、营养坨、漂浮育苗等方式进行集中(异地)播种育苗。

3.6 适量改种耐旱作物

水源缺乏且异地育苗有困难的,可适量改种菜用糯玉米、甜玉米等耐旱作物品种。

参考文献

[1] 许炳南 ,吴俊铭等.贵州气候与农业生产[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81

[2] 王芳得,曲文亮。秋冬季蔬菜生产技术问答[J]中国蔬菜2008年11,43-44

猜你喜欢
干旱贵州蔬菜
奇怪的蔬菜
蔬菜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基于距平的白城地区干旱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临夏地区干旱特征及干湿气候区划
夏季高温干旱时节高山蔬菜种植管理策略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长江流域旱情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