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每一分钱
——滑县农网改造升级“非主流”资金工程情况调研

2011-05-28 08:37_尹_李
河南电力 2011年9期
关键词:刘卫东电业配电房

_尹 健 _李 刚

在被誉为“豫北粮仓”的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滑县,历来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滑县195万亩土地中已有60%实现用电浇地,剩余区域的老百姓用电浇地的愿望十分强烈。目前,参与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的,除了省电力公司投入的专项资金,还有滑县电业管理公司自筹和国家扶贫资金等“非主流”资金。对渴望改造升级而又需排队遥望的滑县众多乡村来说,这些资金将帮他们尽快圆梦。那么,这些“非主流”资金在工程中是怎样使用的?效果怎样?笔者于8月初前往滑县一探究竟。

电力扶贫资金工程:想要做好不容易

“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的铝芯变压器和昂贵的铜芯变压器相比,确实存在使用隐患。对此,我们是谨慎和忧虑的。”在滑县电业管理公司营销部,部门主任刘卫东咬文嚼字地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他的谨慎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笔账涉及国家发放给滑县的扶贫资金。扶贫资金由政府统一划拨,其中一小部分用于农业排灌台区建设。在过去8年中,政府扶贫资金已经在滑县建设了300多个台区。

让刘卫东忧虑的,也正是这些已建好的台区。

“本来挺好的事儿,但因为技术标准低,还没怎么出力,就出现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刘卫东说,从2007年开始,这部分台区就不断有问题冒出来,2008年更多,2009年则达到高潮。

对此,滑县电业管理公司曾和施工单位,甚至是政府部门联系沟通过,但因为国家扶贫资金是整体下达的,分布在水网、路网、沙地治理等多方面使用,电力只是其中一小块,所以政府也不好协调。

问题毕竟还要想办法解决。按照公司领导指示,今年3月,刘卫东和同事到问题集中出现的上官镇黄龙潭地区、道口镇许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写出了详细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由扶贫资金建设的农排台区普遍存在标准低、可靠性差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大量使用铝芯变压器,出力达不到要求;配电箱是铁质的,最多使用两年就被锈穿;地埋线未埋深,村民犁地时经常犁断;不是一线一井,而是一线多井,前面出水,后面无水……

“原因主要是采购方式和技术要求不同。”刘卫东说。因为政府招标一般都按照价格“一刀切”——价低者中标,又缺乏专业技术标准,所以招标流程虽然严格,设备材料价格也较低,但质量和技术标准却难以保证。按照电力系统的专业技术标准,不锈钢配电箱使用寿命要达到户外10年、室内20年。问题之所以一直未充分暴露,主要是因为不用群众自掏腰包,能将就就将就。

刘卫东的报告引起滑县电业管理公司领导层的高度关注。他们担心的不仅仅是设备材料使用年限短、可靠性低等问题,还有频发的管理问题和社会问责。于是,公司很快向县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

问题的严重性也引起滑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4月份召开的县委常委扩大会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出台了文件:以后国家扶贫资金涉及电的,都由供电企业介入,按照供电企业提供的专业技术标准进行招标采购和施工,避免造成资金浪费。

图:滑县电业管理公司大力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滑县电业管理公司的持续努力换来新规的出台。从4月开始,31个新施工的台区按照政府的新规定进行了招标采购和施工,5月,又有19个台区按照新标准进行建设。

自筹资金工程:“低碳”也给力

在外出打工、做生意挣钱成为农村时尚的今天,到过滑县农村的人仍然会对滑县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热情和对早日实现农业排灌电气化的渴望感到惊讶。在这个农业大县,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无形中也对滑县电业管理公司产生一种压力,那就是,一定要想方设法、尽早完成全县2800个农业排灌台区的改造升级工程。

今年以来,聂士杰和李卫彬几乎成了滑县电业管理公司最忙的两个人。他们一个是原滑县电业管理公司农电科科长,一个是原滑县电业管理公司农电科主管会计。

“我们自己管这种农业排灌台区改造升级的办法叫‘低碳式’改法。”在滑县上官镇西太和村的一个台区,聂士杰这样介绍自己参与设计的杰作。从今年年初退二线开始,聂士杰和李卫彬就把全部精力放到这项工作上。

所谓“低碳式”改法,是滑县电业管理公司自筹资金投入建设的简易式农排台区。相比省公司投资建设的“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简易式农排台区具有建设周期短、农民投入少、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如:一个标准“农田机井通电”台区,一般需要建设资金是6万元至7万元,而简易式的只需要1.5万元左右。相比1个“农田机井通电”台区1分地的占地,简易式的只需不到两平方米的地方就够了。

“因为简单,所以低碳,目的就是惠民。”聂士杰说,滑县是标准的农业大县,一切为农业让步。农田机井通电是需要,但因资金关系改造范围有限且群众负担大。而“低碳式”农排台区最大的特点是省时、省事、省地、省钱,村民很看重这个,尤其占地的问题。

“简易式台区的技术标准并不低。”李卫彬补充说。由于“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在滑县已经实施4年,技术相对成熟。

当然,省公司投资的“农田机井通电”工程比简易式农排台区的标准还是要高,主要体现在配电房建设方面。

在聂士杰和李卫彬的陪同下,笔者来到滑县上官镇西太和村,见到了村支书毛顺利,和他一起来到村里已经完工的一处“低碳式”农业排灌台区参观。

这是一处利用原配电房改建的台区,配电房虽建于上世纪70年代,但因为是砖石结构,非常结实,保存完好。

毛支书指着配电房旁边的台阶说,以前浇地时,这里都是乱七八糟临时扯的电线,粗细不等,有铜的、铝的,甚至还有铁丝;有带皮的,有裸露的,五花八门,一根线经常还要带好几眼井。

“以前的电都浪费了,线损特别高。因为线损太高,电工不可能不多收电费,为此产生不少矛盾,村民不买账,结果是苦了村委,苦了电工,电业局还要受连累。”毛支书说。

“还不安全。”一位村民插话说,拉线是个费劲活,光他知道的,就有好几个人因此摔断了腿。

“那现在呢?”“现在简单了。现在是一眼井一路专用线,用的是带皮电缆。村民刷完卡,就坐在这配电房的台阶上边休息边看浇地。因为用卡浇地,电工不再经手,无法加价。”

谈到浇地,毛支书说,都是用电,以前自己家的10亩地花170元浇一遍,现在花120元就可以浇一遍。因为电压质量好,浇地时间短了,用电自然也就少了。

笔者询问,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简易式改造呢?

毛支书介绍,带10眼井的“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光群众投资就需要5万元,国家还需要投10多万元。群众分摊的基本费用是每户800元,然后根据土地多少再定附加,一般30亩至50亩地需要拿1000元。现在搞简易的,改一个所有费用算下来也不超过1.5万元,每户不到50元。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改简易的。

全村一共7个台区,都是用简易方式改造的,其中3个有配电房,剩下的是台架式的。毛支书指着远处的一个台架式的台区,告诉笔者,那个台区带了4眼井,和“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的节能效果一样。

除了3间配电房重新粉刷后保留着,台区的配电箱进行防锈处理和上漆后也保留着,只是加装了新的漏电保护器和短路保护器,还安装了新式的远方抄表系统。

村民对这样的简易改法很满意,认为虽然投资少,但安全性并不差。聂士杰介绍,岂止不差,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带笔者到一个井口看,小小的机井电源控制箱里,还装有一个专用保护器,实现了双重保护。说到简易台区的防盗问题,村民一致认为,这种路边的台架式变压器因为人来人往的,贼不好下手,又大都是再利用的旧设备,贼不感兴趣,被盗的极少。

聂士杰介绍,最早是今年1月利用农闲时间在高平镇的几个村改造了30个简易式台区,群众非常欢迎,公司计划年内完成400个这样的台区。

据了解,不管是“农田机井通电”工程,还是简易式农排台区和电力扶贫资金工程,配套设备全部由县政府主持招标,直接起到监督作用,程序更合理。

猜你喜欢
刘卫东电业配电房
广东雄润电业有限公司
《中国电业》2021年总目录
高速公路智能配电房监控物联网系统应用浅析
风雨70年 电业人寄语
陪伴
10kV配电房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10 kV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在高速公路隧道供电系统的设计应用
关于10kV配电房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防治探讨
特高压GIS特快速暂态过电压试验重复击穿过程研究
StePPing Control Method of Linear DisPlacement Mechanism Driven by TRUM Based on PS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