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中国—与几位老外的问答

2011-06-01 10:04
读者·原创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买房子贝克物价

文知贤:来自韩国,在中国生活了3年多。

John Smith:来自美国,在北京从事教学工作。

宝力德:来自蒙古国,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Daniel Gene Traber:在上海工作8年的美国人。

欧贝克:3年前从乌兹别克斯坦来到中国。

郑伟安:来自柬埔寨。

Q:来到中国后对中国人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与想象中的有什么不同?

文知贤:以前在介绍中国的书上看到过中国人很好客,我想,中国人比想象中更热情、更好客。

John Smith:我是大学老师,对学生的第一印象是学习认真,但想法朴素;充满好意,可心理敏感,民族主义情绪太重了。

欧贝克:来到中国,我才体会到中国人真是多。

郑伟安:我们在柬埔寨都看中国的电视剧,里面的人都是大辫子,等我来到中国,才发现跟电视上完全不一样!我回国时隔壁邻居还问我,中国人都扎辫子吗?

Q:能接受中国的饮食习惯吗?

John Smith:除了劝酒外,都能接受。别人夹菜给我让我不舒服,在我的国家,这是妈妈对待孩子的举动。

欧贝克:刚到中国的时候,我不太了解中国菜的名字,我还记得我天天点西红柿炒鸡蛋,因为这道菜的名字好记。后来慢慢开始学着记菜名,当然也会搞混,头一个星期,我一天三次都吃到同样的菜。我在中国已经待了3年,记住了很多中国菜的名字,除了一些忌口的食品以外,我什么菜都能吃了。

Q:来中国的原因会有很多,如果你愿意留下来,原因是什么?

宝力德:如果找到好工作就留下来。

欧贝克:我小时候就梦想着来中国学习,我喜欢中国,但我不一定会留下来,因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不过,我和中国有缘,不留下来并不表明我不会和中国在工作方面有合作。

Q:来中国前,你印象中的中国女孩是什么样的?来中国后,对中国女孩又有怎样的看法?

文知贤:在韩国听说上海女孩很厉害,也学到了“气管炎”(妻管严)这个词。来到中国后,觉得中国女孩子都很坚强。

欧贝克:说实话,我来中国之前,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来中国之后,我发现中国女孩的学习机会要多一点,可以读硕士、博士,原因是在中国,女孩可以晚一些结婚。而且中国女孩比较自由,有一些家务她们可以不做或者少做。我们国家的女孩子呢,18岁至24岁结婚,比较忙(做家务,带孩子等),很少有机会读硕士和博士,除非她特别有能力。

Q:想象中的中国和现实中的中国有什么不同?

文知贤:我想象的是古代中国,我喜欢中国历史。至于现代中国,我没怎么想过。记得第一次来中国(2001年去珠海),在繁华的大城市里看到要钱的小孩时,觉得中国的贫富差距挺大的。后来又来到中国,觉得中国发展很快。

宝力德:我来过中国三四次,觉得中国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国家。

欧贝克:没想到大城市会有那么严重的污染,不过中国政府在不断地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对中国未来的环境比较乐观。

Q:最不喜欢中国人的什么行为?

文知贤:不排队,乞丐强行要钱,男人们夏天不穿上衣。

John Smith:侵犯权利,譬如说强拆、城管殴打小贩、官员腐败等。

Daniel Gene Traber:随地吐痰。

宝力德:我看见过中国人吵架,他们的声音很大,我感觉不太好。

Q:能否接受中国现在的物价?

文知贤:不能接受,觉得物价涨得很厉害。但和韩国首尔比较,北京的蔬菜、水果、肉还算是便宜的。

John Smith:物价能不接受吗?通货膨胀是很严重的问题,比我们国家严重一些。

欧贝克:中国的物价确实高,特别是房子,相比较而言,我们国家的物价便宜得多—但不包括电子产品。

Q:在你们国家,结婚成本高吗?有房有车是必要条件吗?

Daniel Gene Traber:结婚都是自愿的,没有考虑过成本问题,大家开心就在一起。在我们国家,只要有正常工作,基本上都能从银行贷款买到车子房子。

宝力德:结婚一般要花费2000万图格里克(蒙古货币),折合人民币10万元左右。年轻人结婚,买房子和车子是必须的。

欧贝克:有房有车当然好,但没有也没问题,慢慢会有的,夫妻一起努力去实现多好。

Q:在中国,哪种遭遇最让自己气愤?

文知贤:在办行政手续时碰到只会说“这不关我们的事”的工作人员(尤其在学校)。面对中国的官僚主义时,感到气愤。

John Smith:第一,在斑马线或步行街上司机乱开车,几乎撞到我;第二,学生对我撒谎。

欧贝克:我想,年轻人应该更加尊重老人,在公车上多给老人、残疾人和别的有需要的人让座。

Q:如果你们在中国长期住下去,也会贷款买房子吗?你们喜欢中国的文化吗?比如送礼、托人找关系,比如客套寒暄……你们对中国的食品放心吗?

文知贤:我想哪怕是在中国长期住下去,也不会贷款买房子。因为现在不管是哪个国家,房地产都有泡沫。虽然我喜欢中国的文化,也欣赏中国人讲究的一些礼节,但我不喜欢送礼、托人找关系。至于中国的食品,如果说不担心的话,那应该是撒谎的吧。我一般不吃街上的小吃,尽量自己做菜。

John Smith:长期住的话一定要买一套,但中国的银行一般不给外国人贷款,有很多限制。我喜欢中国文化、中国人,不喜欢腐败、自私的行为。我对食品不太放心,有时买“绿色产品”。

宝力德:当然需要买房子。我喜欢中国的文化。虽然我听说中国食品质量发生过很多问题,可是我不担心。

欧贝克:不买房子。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吸引我来中国学习。送礼、托人找关系哪里都有,但是我觉得不用利用别人。最近我对中国的食品有一点恐惧,希望这些食品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猜你喜欢
买房子贝克物价
句句扎心
万能中介
一句话等
呜嗷,怪兽登陆
迷你贝克街
爱冒险的贝克(二)
鸟人鸟语
买房子,送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