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格司亭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4例

2011-06-02 08:30张启祥许海林
中国药业 2011年11期
关键词:血液病白细胞粒细胞

张启祥,许海林

(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600)

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是一种较常见的血液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外周血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基本就可以称为白细胞减少症。近年来,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1],沙格司亭作为一种集落刺激因子,可以促进白细胞数目的增多。笔者采用沙格司亭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确诊为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34例,年龄21~60岁,平均43岁,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持续低于4×109/L,均无明显的心、肝、肾功能障碍和造血功能障碍。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间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观察方法

两组患者在相同环境中休息、治疗,饮食起居基本相仿。对照组每天给予普通提升白细胞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皮下注射沙格司亭(商品名特尔立,批号为20070122,厦门特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3 μg/kg,每日 1 次。治疗前和治疗后 5 d,10 d,15 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实验数据,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血液病诊断及其疗效评定标准[2]并结合实际情况,显效为治疗5 d后白细胞数目不低于4×109/L或与原值相比提高100%以上;有效为治疗10 d内白细胞总数不低于4×109/L,恢复到正常水平;无效为治疗15 d后白细胞总数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以显效与有效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见表1,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s,×109/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s,×109/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治疗组(n=17)对照组(n=17)治疗前2.66±0.91 2.83±0.79治疗后5 d 3.83±0.76▲3.00±0.88治疗后10 d 4.21±0.49▲3.40±1.34治疗后15 d 4.54±1.10▲3.80±2.33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有3例(17.65%)出现发热(37.5~38.5℃),2例(11.76%)出现关节肌肉酸痛,均可自行恢复,个别患者给予消炎痛、非那根后症状消失,无患者出现皮疹;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主要有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骨髓损伤以及血管外组织内粒细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等都可以造成白细胞数量减少,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3]。

沙格司亭作为集落刺激因子,可刺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向粒单系组细胞集落分化,并使其发育为成熟粒细胞、巨噬细胞的体液性造血因子[4]。本研究显示,治疗组在注射沙格司亭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增高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沙格司亭作用时间的延长,患者治愈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更加明显,在治疗5,10,15 d后,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日益明显,表明沙格司亭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升白细胞药物,可以作为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药物,虽然部分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但均可通过自身调节作用消除[5]。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9.

[2]Aapro MS,Cameron DA,Pettengell R,et al.EORTC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hemotherapy-induced febrile neutropenia in adult patients with lymphomas and solid tumours[J].Eur J Cancer,2006,42(15):2 433-2 453.

[3]李丽庆,张万岭,李 向,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临床疗效[J].中国肿瘤临床,1995,22(4):260.

[4]王嘉玺,邹民吉,黄碧莲,等.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J].生物工程学报,1995,11(1):33-38.

[5]张智清,张 颖,路秀华,等.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eDNA5-端的修饰提高其在大肠杆菌的表达[J].病毒学报,1993,9(2):136-143.

猜你喜欢
血液病白细胞粒细胞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白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