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配合推拿治疗慢性胃炎伴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观察

2011-06-07 12:05李邦权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棘突胸椎压痛

李邦权



埋线配合推拿治疗慢性胃炎伴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观察

李邦权

(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中医院,广西 546600)

观察埋线配合推拿治疗慢性胃炎伴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埋线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四联疗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62.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埋线配合推拿治疗伴有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埋线;推拿;胃炎;胸椎小关节紊乱

由于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多是靠暂时服用药物而缓解,大多难以根治,慢性胃炎患者除长期饮食不节、服用刺激性药物等各种因素外,近年来亦有多项研究表明,胸椎小关节紊乱也常是导致慢性胃炎难以服药根治的原因[1],而长期服药亦诱发其他疾病。笔者近年来采用埋线配合推拿治疗此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中医院康复科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次序间隔抽取符合观察的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2]

慢性胃炎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2000年5月在江西井冈山颁布的临床诊断要点。①有一定的病史;②消化不良、胃脘胀痛、嗳气等症状的有无及严重程度;③可能的病因或诱因如药物、酒精的刺激及胃十二指肠反流;④内镜下检查确诊。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②伴有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特点,如胸椎X线正位提示某些椎体两侧小关节间隙不等宽和胸椎棘突旁有压痛点;③年龄25~60岁,性别不限,在接受本疗法期间停用其他疗法;④同意配合治疗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不配合治疗的患者,中途主动退出或失诊者;③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等内脏疾病或糖尿病者;④治疗过程中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⑤有癌症及重度骨质疏松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推拿

患者取坐位或伏卧位,医者用拇指沿胸椎棘突依次从上往下平均向内加压,在患者感觉压痛特别明显处用碘伏做上记号,然后再用双手拇指沿胸椎棘突两旁也从上往下平均用力向内加压,在患者感觉压痛特别明显处用碘伏做上记号。

然后采取坐式定点侧扳法,让患者坐前,医者坐患者后背,让一助手双手压住患者双膝,医者左手拇指压住患者棘突或棘旁压痛点处,嘱患者双手抱头,医者右手从患者右腋窝下伸向项后扶住患者左肩井处,嘱患者前伏并向右转,待患者转不过后医者突发寸劲,即可在左手拇指压痛处感觉弹动或弹响,然后再换手左转也如法施治,听到弹响声即大功告成。若未成功,再让患者伏卧,胸部垫上软枕或小棉被,医者在侧,双手掌根压住患者压痛点棘突上,嘱患者呼气,待呼气末医者突发寸劲下压,即听弹响声,为复位成功。复位后采取分筋理筋手法推拿10 min。

2.1.2 穴位埋线

复位后用注射法穴位埋线,在复位处(即压痛反应点)用乙醇消毒,镊取一段已消毒羊肠线(约1 cm长),放置在与肠线大小相宜的腰椎穿刺针套管的前端,从针尾插入一段针芯。医生左手拇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穿过皮肤,进针约1~2 cm,根据患者肌肉厚度及感觉痛胀来定,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注入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用碘酒消毒后,再用两个创可贴十字交叉贴上。埋线可加心俞、肝俞、脾俞、膈俞及夹脊穴。

以上治疗10 d1次,每次埋线不要超过10处,有些部位可轮换。共治疗10次,4个月后评判疗效。

2.2 药物组

采用常规四联药治疗。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四川蜀中,0.25 g/粒),每次0.5 g,每日3次,饭前服;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南宁金马,0.15 g/粒),每次0.15 g,每日2次,饭前服;复方氢氧化铝片(南宁百会),每次3粒,每日3次,饭前服;胶体果胶铋胶囊(广东彼迪),每次100 mg,每日3次。1星期为1个疗程,间隔3星期再服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4个月后判断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 胃脘痛等主证消失;胸椎压痛点消失;胃镜下提示胃炎症状消失;胸椎X线示胸椎双侧、关节间隙对称;无旋转或偏转程度转小。

显效 胃脘痛主证消失,胃镜下有轻度炎症,胸椎无压痛点,椎体无旋转。

有效 胃脘痛减轻,胃镜下仍有轻度炎症,胸椎棘突压痛减轻。

无效 主证、体征及胃镜、X线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继续加重。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62.2%,两组经统计学分析<0.05,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4 讨论

解剖学研究表明,胃的正常运动及产生的功用,需要大量的动脉血供应,血流量在消化道中居首位,占心输出量的2%左右,基础血流量约25 mL/min。同时,支配胃的神经,有自主神经和传入神经,自主神经由内脏传出纤维构成,取道交感神经分支和副交感神经分支到达胃,司理胃的交感神经支出自腹腔神经节,随腹腔丛的次级丛包绕腹腔动脉的分支,循各胃动脉分布至胃;支配胃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脊髓胸段第6~10节侧角内的内脏运动细胞,即节前神经元的胞体。节前纤维经第6~10胸节前根出脊髓,取道第6~10胸神经及白交通支、胸交感干神经节和内脏大神经,抵达腹腔神经节并在此换元(节后神经元),由腹腔神经节走出的节后纤维,参与构成腹腔丛,跟随包围腹腔动脉各级分支的次级丛,到达胃和幽门括约肌;随胃左、胃右动脉走行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数量特别多,故交感神经纤维以胃的小弯部为密集。胃交感神经司幽门括约肌收缩,抑制胃壁肌层的活动使胃的蠕动和胃液的分泌减少,此外,还能促使胃血管收缩。而胸椎的关节突呈额状位,位于以椎体靠前侧为中心的孤度上,上关节突朝后外,下关节突朝前内,这种构造有利于胸椎的旋转运动。但也造成了胸椎小关节的稳定性差,易出现小关节左右上下的错缝,或关节间韧带劳损而产生炎症,从而使椎间孔变窄,易造成毗邻交感神经和血管的刺激。当胃交感神经因此而兴奋,则必然导致胃的供血量减低,胃蠕动和分泌减少,从而加重消化不良、滞食、炎症。通过手法整复并利用胸椎棘突的扛杆作用,使胸椎小关节得以合位,从而能立刻减缓周围韧带、肌肉纤维组织的牵拉,缓解炎症,也减少了椎间孔的压力,减轻了神经血管的刺激,使胃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则副交感神经受抑制程度减轻;胃蠕动增强,分泌增加,血管扩张,从而也能让胃的炎症减轻,得到自我修复[3]。而胃传导痛觉冲动和膨胀觉冲动的内脏传入纤维伴交感神经纤维走行,经内脏大神经、胸交感神经节、白交通支、胸神经后根等进脊髓第7~9节,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因而胃疾患时,有呈现于第7~9皮肤节段中线区,即俗称心窝部的牵涉痛。这也是胃疾患时在胸椎7~9节棘旁易出现触痛的原因[4,5]。缓解胸椎的压力后,而再利用中医之埋线疗法,加强刺激背俞穴、夹脊穴,以及压痛点(阿是穴),从而双向调节机体血管、内分泌,减轻炎症刺激,并加强胸椎小关节韧带的营养,增强韧性,更能减少小关节的错缝,而埋线疗法同时综合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组织疗法等多种效应[6],同时也包含了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和留针、埋线效应;穴位埋线疗法,以线代针,埋入穴位,慢慢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一种柔和而持久的刺激。而埋线初期,加上人为的手法刺激,对急性症状又有良好疗效,取效后,有肠线的持续柔和的续效作用,往往疗效更加巩固。因此,两者治疗慢性胃炎相辅相成,既避免了药物对内脏的损害,又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1] 罗博元,游勇,胡元明,等.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胃炎临床X线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5):565-566.

[2] 贝政平,蔡映云.内科疾病诊断标准[S].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85.

[3] 朱捷.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胸段椎小关节错缝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6):343-345.

[4] 韩永坚,刘牧之.临床解剖学从书·腹盆部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5,187,188,198.

[5] 刘正津,陈尔瑜.临床解剖学从书·胸部和脊柱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80.

[6] 温木生,魏光祥.实用穴位埋线疗法[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24-25.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ombined Catgut Embedding and Tuina for Chronic Gastritis Coupled with Micro-joint Disorder of Thoracic Vertebrae

-.

,,546600,

To estim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catgut embedding and tuina therapy in treating chronic gastritis coupled with micro-joint disorder of thoracic vertebrae.Ninety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45 in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combined catgut embedding and tuina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received quadruple chemotherapy.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62.2% in the control,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0.05).Combined catgut embedding and tuina therapy can cause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chronic gastritis coupled with micro-joint disorder of thoracic vertebrae.

Embedding, Thread; Tuina; Gastritis; Micro-joint disorder of thoracic vertebrae

R246.1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0.670

1005-0957(2011)10-0670-03

李邦权(1968 - ),男,主治医师

2011-03-23

猜你喜欢
棘突胸椎压痛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变异1例
胸椎脊索瘤1例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搓腰
——壮肾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胸椎三维定点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观察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