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2011-06-07 12:04唐峰姜兴鹏周晓吕武斌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温针根型颈椎病

唐峰,姜兴鹏,周晓,吕武斌



温针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唐峰,姜兴鹏,周晓,吕武斌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000)

观察温针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加牵引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各项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0.05)。采用温针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温针疗法;颈椎病;推拿;电针;牵引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高发类型之一。笔者根据临床经验采用温热粗针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重庆三峡医药高专附二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44±7)岁;病程(3.1±2.3)年。对照组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41±6.9)岁;病程(3.5±2.4)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订的颈椎病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25~65岁;②具有典型颈椎病的症状,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病变部位定位在颈椎下段(在C4-7节段);③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颈椎的正侧位片;④经影像学(X线或CT、MRI)检查确诊;⑤病程7 d至6年。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25岁以下,65岁以上;②非神经根型颈椎病;③肩关节周围炎、强直性脊柱炎、腕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或颈部畸形、肿瘤、结核、外伤骨折脱位等疾患;④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⑤精神病患者;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⑦凡未按规定手法,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⑧高血压、低血压、体虚及明显骨质疏松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温针治疗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胸前垫一枕垫,使颈向前伸,以充分暴露颈项部,在病变部位触按,寻找压痛点,以及条索或结节等阳性反应点,多选择在C5、C6、C7椎板点和横突节后结节点,天宗穴点、四边孔点及手三阳经循经路线上阳性反应点,用甲紫标记,常规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选0.6 mm×8 cm不锈钢粗针,迅速刺破标记皮肤,直刺依次穿透皮肤、皮下脂肪、浅筋膜、肌肉、深筋膜,到达骨面,采用重刺激手法得气后停止,如患者出现向下肢窜麻触电样感觉,则退针1~2 mm;如患者疼痛剧烈,向旁边斜刺10°左右,以避开刺入血管。针刺结束后,安置本院研制温热针治疗仪,其温热针夹子钳夹住针身,夹子离皮肤0.5 cm左右,避免温热针夹子接触皮肤,以免烫伤。时间为20 min。取针后,用橡胶罐吸拔5 min,排出少量瘀血。温针每2天治疗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1.2 推拿手法治疗

采用笔者自创“侧偏拉伸旋转手法”。先行颈部放松手法后,患者取正坐位,颈部略前屈并轻微向患侧弯曲,术者立于后。以右侧为例,用左手手掌或手臂轻按住患者右耳上枕部,右手前臂后上部轻按压住右侧肩上部,先用5~10 s侧偏拉伸,使患侧颈部作侧向过伸,右手轻托患者下颌,然后在拉伸状态下,右手轻轻使一巧力,托下颌旋转向后上方,旋转角度一般不超过15°。在这过程中绝大部分患者都可听到1~5下“由下向上”的弹响声。术毕后再行对侧相同手法1次。手法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2.2.1 电针治疗

主穴取颈夹脊、颈阿是穴、风池、天柱、大椎。配穴取天宗、巨骨、曲池、外关、合谷、后溪。每次选6~8穴,交替应用,接通G6805型电针治疗仪,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以连续波刺激,频率3.7~4.2 Hz,电流大小以患者舒适为宜,每次25~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2 枕颌带牵引治疗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用合适的枕颌带牵引,牵引带固定在枕及下颌部,嘱患者颈部及全身肌肉放松,牵引角度在颈前屈20°左右,牵引量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病程而定,以患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宜,从1.5~2.5 kg开始由轻到重,根据病情渐增并维持在固定质量,老年患者要在密切观察下应用。每次牵引3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①颈部疼痛不适;②肩部疼痛不适;③上肢疼痛麻木;④手指疼痛麻木;⑤颈棘突压痛;⑥颈椎活动度;⑦椎间孔挤压试验;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⑨感觉改变;⑩腱反射。

3.2 评分标准[2]

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麻木或疼痛非常明显剧烈计3分,麻木或疼痛明显但不剧烈计2分,轻微出现计1分,无症状计0分;感觉持续麻木计3分,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计2分,轻微或偶尔出现计1分,无症状计0分;腱反射消失计3分,明显减弱计2分,减弱计1分,正常计0分。

3.3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 疗程结束后,各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评分积分增加≥90%。

显效 疗程结束后,各症状明显改善,评分积分增加≥70%。

有效 疗程结束后,各症状均有好转,评分积分增加≥30%。

无效 疗程结束后,活动无改善,各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评分积分增加不足30%。

3.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运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5 治疗结果

3.5.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3.5.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0.O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2。

3.6 安全性分析

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颈椎骨关节依靠周围软组织维持其正常的生理解剖位置,如周围软组织功能失常,骨结构中关节紊乱,关节软骨损害,骨膜病变直接造成骨结构承载及功能活动异常,就使得颈椎力学系统失衡,出现临床症状。

宣蜇人将慢性腰臀腿疼痛分为椎管内、椎管外与椎管内外混合三种类型[3]。对于椎管外慢性腰臀腿疼痛,采用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方法,是针对椎管外慢性腰臀腿部软组织损害发病机制和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环节[4],一是彻底解除病变部位中所有原发因素,如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脂肪等在骨骼附着处或筋膜间连接处的原发性无菌性炎症,和血管、神经、神经末梢等周围结缔组织的继发性无菌性炎症,以及由这些化学性刺激所产生的敏感压痛点。二是完全解除由以上敏感压痛点的局部疼痛所造成的。早期继发因素的反射性肌痉挛,晚期继发因素的初期肌挛缩或后期肌挛缩。其治疗点主要是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脂肪等在骨骼附着处和筋膜间连接处;通过用温热针经病变的肌腹直达骨膜,直达无菌性炎性病变的好发部位;破坏了病变部位敏感的感受器,通过温热效应扩张病变周围的小血管,有效改善局部循环,减轻或消除局部酸中毒,同时对疼痛病变局部软组织起到减压作用[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s,分)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2)<0.05

传统银质针在治疗时采用艾球燃烧加热,存在温度高低不易控制、烟雾大、艾灰脱落易烫伤皮肤、针体粗疼痛明显等问题。我院与企业合作设计出改良外热式温热针治疗仪,本仪器将220 V变压为13.5 V的电压,提供给PTC元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PTC粘合在特制塑料夹里构成加热夹,通过PTC的面积大小控制加热夹温度为(85±5)℃,然后固定在针体上,加热夹的温度就传导给针体,从而使针体发热。我们在临床中使用从0.5~1.1 mm不同直径的不锈钢针治疗时发现,直径为0.6 mm的针进针时不需要麻醉,患者只有轻微的疼痛,并且疗效没有明显的下降。进针到位后用加热夹固定在距离皮肤0.5 cm的针身上,近皮肤的针身温度经测试为50℃左右,进入组织后的针体温度随深度递减,针尖约40℃,从而达到针体加热过程的温度,不会因为温度时高时低对皮肤产生损害。

研究表明,银质针传导热能远比一般金属快,临床应用温热银质针治疗软组织性腰腿痛的皮肤进针点的最适针身温度为43~51℃之间[6],对人体组织没有损伤。热能传导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治疗后病变组织血流量增加50%~100%,达到消除或减轻肌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病变,促进肌痉挛自然消失,达到无痛,通过此机制解除炎症致痛、缺血致痛、痉挛致痛,达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疗作用[7]。我们用温热针治疗仪加热0.6 mm不锈钢针时,通过检测针身近皮肤温度保持在50℃左右,虽然在组织内传导时温度衰减比银质针快,但临床观察同样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温热粗针针刺完毕配合拔罐,在病变区域留下许多腔隙,腔隙可充满血液甚则发生血管化,从而大量增加血液,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血流增加促进局部致痛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E等的排泄,病变软组织可产生明显的解痉和松弛,反过来又促进了血液循环的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颈椎侧偏拉伸牵引手法可以增大椎间隙,使椎间孔增大,从而减轻椎间孔对神经根的压迫。通过旋转手法可纠正颈椎关节移位,调整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关节,解除滑膜嵌顿,改善椎间盘的异常应力分布,恢复正常的颈椎关节解剖序列的位置,调整椎间盘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起到解除软组织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观察表明采用温热粗针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1] 孙宇,陈琪福.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 1993,31(8):47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l86.

[3] 宣蜇人.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M].第l版,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 42O-422.

[4] 王诚宏.腰部银质针针刺与下肢微循环变化的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04,6(3):134-135.

[5] 张润年,张斌,李莲雄,等.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松解术治疗慢性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颈肩腰腿痛[J].中医临床研究,2010,2(5):83- 84.

[6] 王福根.银质针疗法在临床疼痛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3,9(3):173-181.

[7] 王福根.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5,11(1):5-6.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Warm Needling plus Lateral Stretching and Rotating Manipulation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

,404000,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warm needling plus lateral stretching and rotating manipulation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Seventy-two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36 cases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warm needling plus lateral stretching and rotating manipul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traction. Ten days constituted one course of treatment.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94.4%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86.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0.05). The symptoms and signs improved m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0.05).Warm needling plus lateral stretching and rotating manipulation 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on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Warm needling therapy; Cervical spondylosis; Massotherapy; Electroacupuncture; Traction

R246.2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0.688

1005-0957(2011)10-0688-03

唐峰(1978 - ),男,主治医师

2011-03-16

猜你喜欢
温针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Systematicevaluationand trialsequentialanalysisofwarm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joint mob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