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排便的影响①

2011-06-20 07:06王芳莉杨燕妮
中外医疗 2011年36期
关键词:重吸收黄疸灌肠

王芳莉 杨燕妮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儿科 长沙 41001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大约有60%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现黄疸[1]。其大部分是一个良性的临床经过,少数为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而过高的胆红素有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致死、致残。为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我院2011年1~7月在母婴同室病区对足月正常新生儿采取温开水灌肠配合腹部按摩的方法进行早期排便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7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2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孕37~42周,出生体重2500~4750g,出生时Apgar评分为9~10分,无窒息史,随机分组。实验组118例,男78例,女40例;平产65例,剖宫产53例。对照组102例,男54例,女66例;平产51例,剖宫产51例。2组性别、出生方式及体重、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给予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出生后2h用10mL注射器吸取温开水10mL,连接肛管插入肛门4~6cm,并注入温开水6~8mL。以后每天1次,连续3d。同时,每天在2次喂奶之间给予腹部按摩3次,每次4~5min。

表1 2组新生儿排便时间的比较[h,(±s)]

表1 2组新生儿排便时间的比较[h,(±s)]

组别 例数 首次排便时间 大便变黄时间实验组 118 2.01±0.12 6.36±0.15对照组 102 3.07±0.91 8.02±2.83 t 2.22 2.71 P <0.05 <0.05

1.3 评价方法

用YZ/苏0316-2003Ⅱ类BF型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测量2组新生儿前额及前胸皮肤胆红素值(TCB值),紧贴皮肤垂直测定3次,取平均值并作记录。每8小时测量1次,连续4d。TCB值的正常标准:出生后24h内TCB指数<60g/L,48h内<90g/L,72h内<129g/L,72h后<150g/L。若超过此标准,及时通知医生诊治,必要时取静脉血观察血清胆红素浓度。同时,观察2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大便变黄时间、黄疸出现的时间及程度、吃奶和一般情况变化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两样本方差假设t检验,P<0.05或P<0.01均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2组新生儿排便时间的比较(表1)

2.2 2组新生儿TCB值的比较(表2)

2.3 2组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有1例新生儿48h TCB值为127g/L,考虑可能是ABO溶血症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转上级医院治疗;对照组中有l例24h TCB值137g/L,1例36hTCB值158g/L,2例72h TCB值分别为169g/L、159g/L,4例TCB值均高于正常生理性黄疸指数,其中有1例新生儿的母亲血型为”O”型,考虑溶血的可能性大,4例新生儿均转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表2 2组新生儿TCB值比较[mg/dL,(±s)]

表2 2组新生儿TCB值比较[mg/dL,(±s)]

组别 例数 24h 48h 72h 96h实验组 118 8.50±1.01 9.23±1.52 2.33±0.21 3.31±0.42对照组 102 9.63±4.43 9.86±4.26 5.32±3.51 5.36±2.19 t 2.58 2.12 2.89 2.89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灌肠能使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和大便变黄时间提前,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胎便排出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引起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2]。正常新生儿一般在出生10周12h内初次排胎粪,3~4d左右排黄便。从表1可见,由于开塞露液灌肠在新生儿出生2h开始实施,实验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明显提前,主要是灌肠液对直肠壁感受器的刺激产生排便反射,增加肠蠕动,加速粪便的排出,从而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以达到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有效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腹部按摩有利于胆红素排泄。腹部按摩可刺激皮肤的触觉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产生生理性反射,增加胃肠激素的分泌,也可促进迷走神经的活动,从而产生更多的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等,这些激素能够降低血糖,增加新生儿的食欲,喂养的频率也随之增加,有利于新生儿体质生长[3]。同时,通过吸吮-结肠反射间接增加肠蠕动,加快胎粪的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有关。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吞噬所分解出的血红素转变成胆红素,新生儿红细胞衰老速度是成人的2倍[4],因而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较高;肝脏功能不成熟,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能力差;肠腔内的p葡萄糖醛酸苷酶在pH值偏碱性情况下可迅速分解结合胆红素,转变为脂溶性的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肠道吸收,一部分随胎便排出。新生儿胎便内约含胆红素80~100mg,如果胎便排出延迟,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脑屏障不完善,严重者就有发生核黄疸的危险。

排便干预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新生儿摄入不足、喂养次数少、肠蠕动减少、肠道正常菌群建立迟等原因均可使经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而新生儿肠黏膜内p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和含量是成人的l0倍,它可分解结合胆红素为未结合胆红素,使血胆红素增高[4]。实验组新生儿均在灌肠操作过程中或操作刚结束就排胎粪,使含有胆红素的胎便或粪便及时从体内排出,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从而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从表2可见,实验组的TCB值比对照组要小,实验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说明早期排便干预是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有效手段。此方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兴山.新生儿黄疸240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5):381~382.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44~160.

[3]罗玉梅,金飞,吴菁,等.抚触对新生儿身长影响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66.

[4]孙美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08~410.

猜你喜欢
重吸收黄疸灌肠
盐地碱蓬养分重吸收对不同水盐交互梯度的响应∗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腰椎间盘突出自发重吸收的研究进展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消髓化核汤对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