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2011-06-20 07:06陈小平
中外医疗 2011年36期
关键词:椎管椎弓椎体

陈小平

(邵阳市隆回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200)

脊柱骨折多见男性青壮年。多由间接外力引起,为由高处跌落时臀部或足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发生骨折;少数由直接外力引起,如房子倒塌压伤、汽车压撞伤或火器伤。胸腰段记脊柱骨折多见。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脊髓或末尾马尾神经损伤,病情严重者可致截瘫,甚至危及生命;治疗不当的单纯压缩骨折,亦可遗留慢性腰痛[1~2]。我院根据这一情况对我院于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32例作为观察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3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78例,女性5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5.4±12.9)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2例,高空坠落伤30例,摔倒伤30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胸背腹背束带状疼痛,但无神经功能障碍。骨折损伤类型:爆裂性骨折60例,骨折脱位32例,压缩性骨折40例。骨折部位:T11-24例,T12-16例,L2-40例,L3-20例。132例患者均经X线片、CT检查确诊,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其中椎管前方骨性占位≤50%的32例、椎管前方骨性占位>50%的28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后路钉固定系统组)72例和对照组(传统组)60例。

1.2 治疗方法

传统组:患者采取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气管内麻醉后俯卧位,腹部悬空,以骨折椎体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切口长度需暴露骨折椎体上下一节段脊椎,剥离棘突旁肌至两侧关节突,用肌肉撑开器撑开两侧椎旁肌肉以暴露进针点,伤椎上下邻椎共置4枚克氏钉,C臀透视贝克氏针位置良好,上椎弓根钉、撑压套管,C臂透视见伤椎高度恢复良好,上横连接杆,置引流管,关闭手术切口。

治疗组:术方法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逐层显露伤椎上下各一个棘突、椎板、关节突及横突。根据weinStein定位法[2],在腰椎为上关节突外缘垂直线与横突中轴水平线的交点,胸椎为小关节突的下缘与小关节中线交点的外侧3mm,稍咬平该骨嵴后,用开口锥开口至1cm深度,以弓根探子凭手感稍作旋转动作,平稳缓慢顺椎弓管道进入椎体,保持矢状角04即与椎体终板平行及横切面角5~15°,并同时用克氏针钝头探测,确保钻孔在椎弓根四周骨壁之中,不至于进入椎管内。C臂X线机透视证实无误后,拔出克氏针、攻丝,按定位克氏针提供的深度参考选择合适长度的椎弓根钉拧入,螺钉深度40~45mm,为椎体2/3左右。撑开杆预弯连接,左右交替均匀撑开,对多节段椎体骨折可根据病椎情况行多椎体多枚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逐节段均匀撑开,紧固螺钉尾端螺帽,C臂机透视,使压缩椎体高度恢复90%以上,根据术前CT所显示椎管狭窄程度,部分患者同时作椎管减压或脊髓探查,以明确突入椎管的骨块是否复位,如椎体后缘不平,可用击入器将后突骨块击入椎体内。至椎体后缘平整为止。安装横杆,将咬下之棘突和椎板骨块行小关节及横突间植骨。冲洗切口,常规负压引流48h,术后卧床6~12周,被动活动下肢关节,根据神经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恢复情况,开始下床活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比较治疗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l 2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比较(±s)

表l 2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切口(min) 手术时间(mL) 术中出血量(cm) 术后引流(mL)对照组 60 12.5±3.2 17.8±22.3 365.5±55.6 28.5±6.0治疗组 72 9.5±2.1 96.2±11.2 81.6±42.3 11.2±5.1 t值 3.93 16.89 23.54 12.66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是脊柱生理弯曲的移行部位,其骨折后往往造成椎体稳定结构破坏,使得脊柱处于一种失稳的状态,同时可能压迫脊髓或者马尾神经,引起椎体的变形、塌陷,造成背部疼痛,无法负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钉棒系统通过万向接头将椎弓根钉与金属捧稳固地固定,可在空间上进行三维调节,从而达到对脊柱骨折的有效复位和牢靠固定。AF通常用于单节段椎体骨折的固定,对于多节段椎体骨折,尤其是跳跃骨折,AF的应用受到限制。传统的Harrington棒和Luque棒技术固定节段长,创伤大,往往限用于脊柱中、后柱结构完整和稳定的患者。新型钉棒椎弓根内固定装置,可通过器械的撑开与旋转立体矫正椎体的多方骨折、移位,尤其对于椎体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固定节段短,作用可靠,符合脊柱骨折三维固定的原理。

本研究通过后路钉固定系统治疗的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后路钉固定系统治疗的手术创伤相对较小。综上所述,后路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池永龙,黄其衫,徐华梓,等.后路单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07,12(5):383~387.

[2]倪文飞,尹丽慧,池永龙,等.经皮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椎旁肌细胞应激反应的比较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08,13(1):6~8.

[3]邹德成.脊柱椎弓根钉植入技术及RF入术要点[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4(5):227~228.

猜你喜欢
椎管椎弓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