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

2011-06-20 07:06董月吾
中外医疗 2011年36期
关键词:骨科问卷护士

董月吾

(湘乡市中医院 湖南湘乡 411400)

外科手术和麻醉做为一种强烈的应激原,常导致病人在手术前产生强烈的应急反应,当这种放映过于强烈时会干扰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适应能力,影响手术后的效果和康复情况。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大都是因为遭受创伤而住院,伤势重,患者在手术前虽已有一定的接受时间与思想准备,但往往在手术即将实施前的一个短时期内,产生焦虑心理,这种焦虑情绪将达到极点,这主要与缺乏对手术知识的了解相关。通过有针对性的对病人实施术前护理、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提高患者对骨科手术的认识,帮助患者建立起治疗疾病和术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间顾客手术病人174例,所有病人均按住院日期的单、双号分为2组,实验组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46.75岁。包括要膝关节镜治疗术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76例,胫、腓骨双骨折53例。髋膝关节置换术8例,股骨头置换术3例。所有人神志清醒,无精神障碍病史,能正确回答问题,2组间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入院后2组睡眠情况比较

表2 手术前2组焦虑值比较(±s)

表2 手术前2组焦虑值比较(±s)

组别 例数 入院焦虑值 手术前焦虑值实验组 80 36.21±5.46 27.98±5.06对照组 94 35.41±7.23 38.45±8.06 t值 0.58 7.12 P >0.05 <0.01

1.2 测评工具

采用Zung设计的焦虑自评表[1],以中国正常人1158例常模研究结果20项总分均值(29.78±0.46)分为均值的上限,得分越高者焦虑程度越高。

1.3 测评方法

1.3.1 入院后及时评估病人的常见心理反应,识别并判断其所处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2],故在患者住院后第2天下午15:00~17:00协助其完成问卷,同时观察患者的语言、表情、行动,分析其心理状态。记录为患者入院焦虑值,并由夜间值班护士记录当晚患者的睡眠时间。

1.3.2 于手术前1d一日上午9:30在术前准备完成后实验组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每次时间为30min,于当日下午15:00~17:00协助其完成问卷,同时观察患者的语言、表情、行动,分析其心理状态。记录为患者术前焦虑值,并由当夜值班护士记录当晚患者的睡眠时间。

1.3.3 对照组手术前1d下午由当班护士对病人实施常规术前指导后协助其完成问卷,记录为患者术前焦虑值,并由当夜值班护士记录当晚患者的睡眠时间。所有问卷最后由作者本人进行收集和统计,问卷必须由病人本人填写,对于文化程度低或者视力不佳的病人由当班护士解释,病人回答后代填写。问卷回收率为98%,有效率为100%。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表3 手术前2组睡眠情况比较

1.5 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及干预的内容如下

(1)认知干预:护士建立并强化主动沟通的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详细讲解所患疾病的生理、病理知识及手术、麻醉的必要性、安全性,并向患者讲叙本院本科室开展的类似手术的术后效果情况,使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有一个科学、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讲解情绪状态、饮食结构、遵医嘱行为对治疗的积极性影响,说明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2)行为干预:了解和掌握患者不良情绪的根源,有针对性的给予化解,提升正面情绪。告诫患者不良心态下人体的免疫力会下降,会增加治疗中的感染机会,不利于刀口的愈合和术后功能的恢复。

(3)心理护理:对于不同的手术患者,工作均要耐心细致,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要富有关心和爱心,一视同仁,使患者信赖,解除患者陌生孤独心理。要支持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尽量减轻患者生理上带来的痛苦。态度真诚亲切,有效沟通,着装规范,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患者的抱怨、烦躁都要给予理解和宽容,个别进行针对性护理,以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根据患者病情及其他各方面情况做出最佳的护理方案。

(4)家庭干预:与患者家人亲属进行沟通,帮助家人了解患者的心态,使其知道患者需要什么、如何对待,一个家庭有骨科病人,往往这个家庭的亲属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与患者家人的沟通可以起到双重作用,可以减轻家人的压力也能使患者得到家人更多的正确且适宜的呵护和关心,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以上四个方面的干预总时间每次不少于30min。

2 结果

由表1可知入院后实验组、对照组睡眠质量无明显差别。由表2、3可得知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睡眠时间、焦虑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别,实验组病人睡眠时间延长,睡眠质量提高,情绪稳定,焦虑程度低。

3 讨论

近几年来,骨科患者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而日益增多,骨科病人术前的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出血量大、伤口愈合迟缓等。因此,术前应进行充分的心理咨询,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浅显易懂地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恰当地交代术前的注意事项、术中配合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方法等,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增强治疗的信心,最大限度消除其负性情绪的影响,取得病员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骨科病种复杂,患者的年龄跨度大,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以现代的护理观为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3.1 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骨科病人多因突发性事故住院进行手术,患者饱受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痛苦,很多患者无法接受突然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现实,产生悲观消极的不良心理,再加上骨科病的治疗时间长,治疗过程痛苦,治疗费用高,这就使得许多患者滋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进度,不利于病患身体的康复[3]。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应该加强骨科病人的术前术后心理护理,与患者多沟通,耐心地为患者及其家属解答各种问题,主动热情地为患者服务,帮助他们消除不良情绪。

3.2 注重健康教育在骨科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自我保健能力,掌握康复锻炼的技能、增加治疗疾病的信息以及增加疗效达到健康的目的[4]。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及时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也要让患者知道积极心态对手术是有益处的。

因此,在骨科患者手术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手术的认知能力,改善因知识缺乏造成的舰长情绪,为手术的进行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促其早日康复出院。

[1]汪向东,马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235~237.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844.

[3]黄红娟,王菲.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4):218~221.

[4]任连英.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1):110~111.

猜你喜欢
骨科问卷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问卷网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