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乡村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是大势所趋

2011-06-21 06:25王著明湖北省竹溪县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0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养殖户

文│王著明(湖北省竹溪县畜牧兽医局)

当前,农户散养在整个养殖业中依然占有较大比重,同时,随着养殖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动物流通更加频繁,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如何建立乡村动物防疫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基础免疫做牢做实,建立阻断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保护屏障,已成为当前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亟须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深入湖北省竹溪县乡镇,对稳定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搞好基层动物防疫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存在的问题

1.技术水平落后。“乡村兽医”是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力军,随着畜禽养殖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养殖户对“乡村兽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相当部分“乡村兽医”是自学成材或子承父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兽医专业学习和培训,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其技术储备已不能有效解决养殖户遇到的新问题。

2.年龄结构老化。基层一线的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年龄多数在45岁以上,年轻人普遍成为“打工经济族”,不愿从事收益不高且又脏又累的动物防疫工作,不少乡村都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年龄结构老化。

3.工作强度大、收入水平下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山区因地广人稀和交通的限制,工作量大,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防疫任务。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大巴山脉东段的北坡,面积3310平方公里,地域辽阔,现有15个乡镇,合计为335个村(场),饲养户78982户。因山大人稀,山区乡镇从事防疫工作经常翻山越岭,每天防疫不足几十头,每防疫一户都要往返几十里路程,工作强度大。二是技术水平低导致养殖户流失,收入减少。三是上山下乡几十年,养老等保障机制不健全。

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养殖方式落后。畜禽养殖多数集中于农村,养殖模式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动物防疫条件差。加上山高路远、住户分散,动物防疫人员在实施动物免疫时存在着工作量大的问题,费时费力,很难提高动物免疫质量。

2.防疫意识淡薄。养殖户特别是散养户,受经济条件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动物防疫意识淡薄,“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思想严重,认为防不防无所谓,畜禽发病后来得及治,甚至认为生病与否靠运气,防不防疫也是自愿,根本意识不到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疫病的危害性,导致动物防疫相当被动,严重影响了动物防疫的密度和质量。

3.防疫反应影响防疫工作。畜禽注射保护费等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大多数乡镇或多或少地安排了一定资金,用于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注射后的死亡补偿。但是,由于所拨经费与实际所需补偿差额太大,无法按有关规定给予养殖户和防疫人员足额的补偿,从而导致养殖户对免费防疫工作产生抵触情绪,防疫人员由于担心免疫反应及死亡经费超过标准,自己无法承担等原因,也不敢全力投入防疫工作。

三、对策和措施

1.建立层级责任体系。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联系责任制,乡级到村、村级到人,严格技术要求,严格目标任务,严格工作纪律,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照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实施免疫,将重大动物防疫目标层层落实到人,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口号落到实处。各级政府不能将目标责任书签到下级就算完成了目标任务,而应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实施进程的跟踪检查督促,切实履行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宣传组织领导职责,将免疫密度与工作业绩挂钩,确保免疫效价,降低疫病发生风险,加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2.稳定乡村兽医队伍。“乡村兽医”是从事动物疫病防治、畜禽劁骟、家畜保健而未纳入财政供养体系的人群,俗称“大集体兽医”。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还存在大量分布广泛的家庭散养户,规模化、产业化的养殖占整个养殖产业的比重不足40%。“乡村兽医”还是农村动物防疫防治的重要力量。

乡村兽医最大的困境是收入水平低、生活无保障,而让他们更忧心的莫过于养老问题,在他们青壮年时期可以通过经营服务创造收益,然而他们到了老年时期,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体力逐渐不支时,收入就会逐渐减少。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他们老有所养问题,安心服务于乡村畜牧业发展,必须争取政府支持,按照国家补贴与职工个人负担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乡村兽医参与社会养老保险、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让老同志退休后老有所养,这样才能调动职工积极性,搞好动物防疫工作,解决畜牧兽医防疫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

3.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要实行定期集中培训制度,可结合实际,每年组织乡镇防疫技术干部、执业兽医、乡村兽医,举行1~2次集中培训。通过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畜禽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检疫知识、防疫知识、养殖效益分析、畜牧技术推广、养殖风险规避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畜牧兽医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防疫人员的责任心,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人员,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

4.加强对农村养殖者的科技普及力度。改变传统养殖的陋习,并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定家禽实行笼养,逐步形成养殖户支持防疫、 配合防疫、 主动防疫的局面。

5.加大财力投入,建立保障机制。一是增加防疫人员防疫经费。建议省财政在拨付以钱养事资金时应考虑山区与平原地区的差别,山区地域辽阔,防疫工作量大。二是落实免疫副反应补偿经费。对财力困难的山区贫困县,上级应足额安排补助资金,以便出现免疫副反应时,能及时兑现给养殖者,以免激化养殖户与防疫员的关系,造成阻挠强制免疫的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养殖户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兽医改行搞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