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大地上最美的风景

2011-06-21 07:47陕西农村报特稿部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9期
关键词:工厂化生产农业

文│李 晶(陕西农村报特稿部)

如今,单纯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向现代农业转型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哪种模式,都是创新和突破,需要因地制宜,需要生态环保。

传统农业从奴隶社会起一直到现在,仍广泛存在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她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1%人口。

传统农业历来注重精耕细作,农业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分工。

如今,单纯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向现代农业转型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无论是哪种模式,都是创新和突破,需要因地制宜,需要生态环保。

传统农业的转型不是一而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前行。只有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棉、油、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充足供应,才能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循环农业 绿色+环保

走进陕西省榆林市吴起县榆树坪村,只闻饭菜香,不见炊烟升。村民朱小琴兴奋地对笔者说:“自从村里统一安装了沼气,不仅省了烧煤的钱,还环保,而且还挣钱呢。”

现在她家有1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提供20吨的有机磷。沼气用来做饭,沼渣就用来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一口沼气池可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在2000元左右。

今年吴起县在12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中全面推进农村沼气建设项目,使全县处处“沼气”蓬勃。政府斥资为农民建沼气池,农民自发利用“猪+沼+果”、“猪+沼+菜”等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搞舍饲养殖,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白水县也是循环农业的典型,走上了一条“果、畜、沼、菜”现代循环农业新模式。尧禾镇安乐村的村主任石仲文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过去每亩果园每年光复合肥至少得花500~600元,饲养生猪后,一头猪可产1000多千克的猪粪,每亩果园养3头猪,有机肥就有了保证。这样一来,不仅省了买复合肥的钱,还能使苹果品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白水县这种良性循环的农业模式不但让农民增收致富,而且其中所传递的科学发展观思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更会让当地农民长久受益。

现在,各地以户用沼气工程为重点,结合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大力推广以“猪—沼—菜(粮—果—渔)”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模式,实现废弃物再生利用的良性循环。而且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使得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目前,循环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的再利用。大幅度降低了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工厂化农业 科技+管理

安康市旬阳县麻坪镇有“蚕桑之乡”的美誉,有标准化密植桑园4000亩,低坎桑园3000亩。该镇采取“政府出一点,企业补一点,农户筹一点”的办法,抢抓机遇,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按照农业产业农场化发展思路,实行桑园规模化流转、建设大棚养殖基地,带动蚕桑养殖大户实现“工厂化”养殖,极大地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有效推动全镇蚕桑产业发展。

该镇李家河村的李大爷,就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他说,原来养蚕,就是各家各户自己养,规模小,效益低。现在有政府补贴,采用这种类似工厂的生产方法,靠技术和先进设备,既挣了钱,还学了科技。今年,他还打算让在西安上班的儿子回来一起养蚕。

目前,麻坪镇多年来作为烤烟和蚕桑的试验和生产基地,先后有10余项生产新科技试验成功并在全县推广,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产业化道路。

现在,很多农民对工厂化农业比较陌生,对此,笔者电话联系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邓西平教授。他解释说,工厂化农业一般不受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制约和影响,农、畜、禽产品生产直接在人工控制下,通过采用现代化生产装备、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面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具有稳定、高产、高效率等特点。

邓教授说,工厂化农业和目前的“公司+农户”的合作社有些类似。但前者更注重科技和管理。它的操作方式也多,如在高度现代化的养猪场、养鸡场及蔬菜、花卉温室中,通过高度机械化、自动化装备,利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与手段来调节和控制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过程中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

当今,工厂化农业有了迅速发展,即使农业生产完全摆脱或减轻对自然界的依赖,又大大改善了劳动者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提高劳动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实现现代化生产。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工厂化农业将在空间规模、产品种类等方面取得新发展。

观光农业 生态+旅游

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方式,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最具代表性的是素有“西北小江南”美称的汉中市南郑县。每年春天,该县平川、丘陵、山区23万亩油菜花竞相怒放,不仅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而且每年出产的1000多吨菜花蜜俏销全国各地。油菜子品质更为上乘,以其无公害、低芥酸、营养价值高的独特品质备受用户的青睐。

如今,该县建成茶叶基地乡镇15个,茶园总面积达6.02万亩,茶叶总产1745吨,实现产值7082万元,特别是南郑县红庙镇罗帐岭村,大片的无公害生态茶园吸引着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游人。

南郑县积极引导投资商致力于发展既有示范效应,又有观光价值的种植基地,使其步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汉江、濂河、冷水河沿线的乡村连片发展的4500多亩苗木花卉产业带,不仅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而且是城里人休闲、观光、踏青的好去处。

现在,南郑县还依托绿色资源优势,将特色小吃、农副食品、工艺品的深加工作为旅游产业的延伸链条,全县已开发出橡子凉粉、干竹笋、土蜂蜜、腊肉、咸菜以及“草堰酱肉”、“民乐园泡姜鸡”等20多种游客喜爱的土特产品和风味品牌。

观光农业作为新兴的行业,既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解决农业发展的部分问题,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够带动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立体农业 空间+时间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交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榆林市府谷县碛塄乡大力发展立体观光农业,已见成效,据碛塄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全乡3120亩水浇地主要集中在高尧峁村等5个村,集中连片,有利于规模开发,且水利设施完备,能保证有效灌溉。同时,碛塄乡地处红枣适产区,红枣种植业已形成规模,还可套种蔬菜、瓜果等大田作物,每年生产蔬果1000万千克,已形成集中规模发展的格局,是典型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此外,位于陕南的紫阳县双桥镇也形成了高山木本药材(厚朴)、中山魔芋、低山茶叶的“立体农业”规模产业,走出了一条强镇富民之路。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双桥镇一方面组织种植户参加魔芋、茶叶等产业培训会,学技术,另一方面成立茶叶、魔芋、厚朴、生猪产业协会,解决销路问题。该镇还通过能人带动,大户示范,做大做强药材(厚朴)种植和畜牧两大产业。

同时,该镇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协会,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通过订单农业,产业经营步入市场化轨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培训,每年发展一批科技示范大户,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总之,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模式,缓解人地、食物供需等矛盾,从而实现环境与发展、经济与生态的良性融合。

猜你喜欢
工厂化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分析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