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2011-06-21 06:25江苏省邳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9期
关键词:套养养鸭浆膜

文│王 辉(江苏省邳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宋典民(江苏省邳州市炮车农技中心)

在我国水禽饲养中,鸭的饲养数量占绝大多数,而农户小规模饲养的环境和卫生条件比较差,鸭在这样条件下饲养容易感染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这两种病在一些地区经常发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一般在2~4周龄开始发病。如果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且没有得到及时净化时,每批饲养的鸭都会发生这两种病。现将这两种病的病因、流行特点、典型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防治办法作简要介绍。

一、病原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为鸭疫里默氏菌病。病原体为里默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有荚膜,经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初次分离时将肝、脑、血病料接种于胰蛋白胨大豆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里,不能在普通琼脂或麦康凯培养基生长。该菌血清型较多,目前已知有21个血清型,绝大多数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反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的鸭场所流行的血清型有所不同。在我国,目前已知至少存在13个血清型,但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为1和2,近几年也发现有其他血清型。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多数有周边鞭毛能运动,也有无鞭毛的,一般均为I型菌毛。本菌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也具有众多血清型。各地区和不同的鸭场所流行的血清型也不一样,甚至同一个鸭场所流行的大肠杆菌病其血清型也不一样。

二、发病原因和流行特点

1.发病原因。这两种疫病的发生与环境污染和鸭场卫生条件有密切关系。据笔者调查和养鸭农户的反映,新饲养的场地和流动的河水饲养的鸭不发病或很少发病。一批鸭发病时,饲养的场地受到污染又得不到净化,以后继续在该场地饲养,鸭会出现批批发病,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现象,特别是旱地饲养,每批鸭饲养到2~4周龄时开始发病,养鸭户只能依赖药物来控制,其效果也不令人满意。有的养鸭户为了增加饲养批数,采取套养的办法,大鸭还没有出售,小鸭已饲养在邻近大鸭的场地,有的就在养大鸭场地划出一小块饲养小鸭,这种饲养模式很容易导致这两种病的早期感染,发病日龄提前,有的一周龄小鸭就开始发病(一般8~9天开始发病),日龄越小受到感染,死亡率越高。

气候变化也是引发这两种疫病的很重要的因素。在调查中,养鸭户一致反映天热、天冷的季节鸭难养。

2.流行特点。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外伤而感染。最易感的日龄为2~5周龄,1周龄以下和8周龄以上很少发病。自然感染时,发病率为20%~40%,有的鸭群感染率可达90%,但死亡率差异很大,为5%~80%,与养鸭场环境卫生、饲养管理、应激、套养、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等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北京鸭、樱桃谷鸭和番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也可感染于小鹅。

大肠杆菌在动物肠道内,大多数在正常条件下不致病,但动物机体受到损伤和抵抗力下降时,可引发本病。感染途径是经消化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病菌经种蛋裂隙侵入,使胚胎发生感染。此病多发生于3~6周龄鸭,如单一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是很高。

鸭传染性浆膜炎还常见与禽流感混合或继发感染。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某鸭场在鸭20日龄左右发现大批死亡,5天左右死亡60%,当时对死亡和发病鸭进行剖检,发现浆膜炎的病变较明显,按浆膜炎进行治疗,虽然死亡略有减少,但是疫病未得到控制,后来进行病原分离,结果从病料理分离出H5禽流感病毒,也分离到浆膜炎病原。证明禽流感也容易与浆膜炎混合或继发感染,提高其死亡率。

三、典型症状和病变

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初期不易察觉到,随着病情发展、病鸭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病鸭腿发软,不愿走动,常蹲伏地上,拉灰白色稀粪。如在水网地饲养,将鸭赶下河,病鸭不愿下水,或在河边游几步又回到岸上,走时步态不稳,出现共济失调,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头颈歪斜、甩头、病鸭眼结膜出血。

典型病变:气囊炎,气囊混浊(包括胸、腹腔气囊)和增厚,严重者有干酪样渗出物。其次是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液增多,心包膜增厚,严重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引起与心包粘连。有的还见到有石灰样东西附着在心脏上,心外膜、心内膜有出血。出现肝周炎,肝肿大,肝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纤维性膜,易剥离。脑膜充血、出血,脑水肿。有的还可见有肺炎。气管环出血,气管有泡沫状分泌物,喉头出血。

以上这些典型病变大肠杆菌病也可见到,而大肠杆菌病还见有腹膜炎。

四、防治办法

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主要是根据发病原因和在本地区流行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综合防治办法。主要采取下列几个方面的措施。

1.切实做好养鸭场环境净化和加强饲养管理。鸭饲养在安全少污染或无污染的场地里,确保该场地无该病的病原体污染,本病就不会发生或很少发生。首先,要选择地势较高、干燥、阴凉的场地建筑鸭舍,鸭舍要求有一定高度,才能达到通风的要求。其次,抓好消毒环节,每批饲养的鸭一定做到全进全出,待一批鸭饲养结束后,将场地的排泄物彻底清除干净,然后用消毒药及时消毒,杀灭场地里的病原微生物,经2~3次消毒后,方可饲养新一批鸭子,每批最好间隔7~10天左右,这样才能保持养鸭场地少污染或较安全的环境。第三,最好不要采取套养的方法,因为套养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容易做到场地的净化,同时也容易引起鸭早期感染,造成本病发病日龄提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如果一定要套养,建议雏鸭放在另一个场地饲养,待大鸭全部出售经3次消毒后,方可将小鸭移过来。第四,一年中饲养批数要合理,饲养密度要适中,并做好鸭舍通风,才能养好鸭,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2.切实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血清型多,因此应筛选适合于我国的优势血清型菌株,研制多价灭活苗,或与大肠杆菌制成二联灭活苗,选择符合本地区的血清型,经疫苗免疫后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这是预防本病行之有效的办法。

3.切实做好药物防治。如果没有继发和混合感染病毒性疾病,仅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来防治这两种病,都会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说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先做药敏试验,根据对该菌敏感程度,选出3~4种药物进行交替使用,治疗时一定有足够的剂量和一定的疗程。药物防治,有预防性和治疗性两种,前者用药根据本地区发病日龄而定,一般采用在发病日龄前2~3天使用。后者,当发现少数病鸭时立即投药,一般经两个疗程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总之,防治措施是综合性的,不能过分强调某一种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有效措施。

猜你喜欢
套养养鸭浆膜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巧得妙方
适宜北方套养的名特优品种养殖模式及效益分析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花䱻亲鱼池塘套养培育及规模人工繁殖技术
微生物发酵菌养鸭的基本模式及其技术优点
池塘精养河蟹套养鳜鱼高产养殖技术
太湖地区大田浅水芡实套养泥鳅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