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11-06-21 08:19刘秀兰陈世杰
海南医学 2011年21期
关键词:鳞癌腺癌发病率

刘秀兰,陈世杰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1、外三科2,四川 内江 641100)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递增趋势,在男性中居首位,而在女性中则居第2或第3位[1]。然而目前肺癌的早期诊疗仍是个主要问题,临床上对各型肺癌的治疗仍然不十分理想。可见要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只有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为提高对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认识,笔者总结我院228例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228例,均由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男149例,女79例,男:女为1.88:1;年龄32~76岁,平均(56.29±16.35)岁,其中<60岁者136例,≥60岁者92例。

1.2 临床表现 178例患者以咳嗽、咳痰、胸闷及气喘等为首发症状,139例患者有咯血、胸痛、发热、声音嘶哑及乏力等伴随症状,32例健康体检时发现肺部肿块而手术后确诊。

1.3 病检方法 所有组织标本给予10%福尔马林固定及脱水后,石蜡包埋做4 μm厚的连续切片,行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

1.4 病理表现 鳞状细胞癌(图1)多属中央型,可破坏支气管向周围浸润,在肺门及周围逐渐形成形态不规则的巨大肿块。腺癌(图2)多发生于肺段及段以下支气管,位于肺叶的周边,呈境界不甚清楚的结节状或球形,无包膜,直径多在2~8 cm。小细胞癌(图3)癌细胞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胞质少,核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梭形,深染,核分裂像多见,癌细胞巢状、条索状排列。细支气管肺泡癌(图4)肉眼上可为弥漫型或多结节型,镜下可见肺泡异常扩张,内壁被覆单层或多层立方或柱状癌细胞,大小和形状较一致,形成腺泡结构,其中大部分肺泡间隔可保存,早期容易侵入血管发生远处转移。

图1 肺鳞癌

图2 肺腺癌

图3 肺小细胞癌

图4 肺细支气管肺泡癌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由SPSS13.0软件完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与肺癌病理类型的关系 男女患者病理类型情况见表1,可见男性患者中鳞癌发病率最高,为38.93%,其次为腺癌(27.52%)、小细胞癌(18.79%)、细支气管肺泡癌(12.75%)、腺鳞癌(2.01%)。鳞癌与腺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14,P=0.007<0.05;女性腺癌发病率最高,为49.37%,其次为鳞癌(24.05%)、细支气管肺泡癌(15.19%)、小细胞癌(8.86%)、腺鳞癌(2.53%)。腺癌与鳞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62,P=0.002<0.05。

表1 不同性别的肺癌病理类型发病情况[例(%)]

2.2 年龄与肺癌病理类型的关系 不同年龄段肺癌病理类型情况见表2,可见随着年龄增长,鳞癌发病率上升明显,经过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发病率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类型的肺癌随年龄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年龄的肺癌病理类型发病情况(例)

3 讨论

原发性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如何提高对肺癌的认识,提高早期诊疗率,是临床上一个仍然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肺癌的早期诊疗首先需要患者自身提高肺癌的防治知识,对可能的肺癌症状及时就诊检查,其次是临床医务人员对肺癌早期征象的警惕,避免漏诊和误诊。

肺癌的病理类型复杂,不同的病理类型发生部位、侵犯范围、生物学特性等情况常不同,临床表现也甚为多样,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而且与肺癌有相似临床表现的胸内疾病也很多,如肺结核、肺错构瘤、炎性假瘤、肺脓肿等,易导致肺癌漏诊、误诊,甚至部分患者可在其良性病变的基础上合并肺癌[2]。周围型肺癌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体检胸部X线时发现肺内阴影。早期症状可以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及阻塞性肺炎等。某些肺癌可有异位内分泌症状,如小细胞肺癌,可分泌过多的5-羟色胺,引起支气管哮喘、阵发性心动过速、水样腹泻、皮肤潮红等[3]。此外可能出现肺性骨关节病、重症肌无力、高血钙、皮肌炎等。此外肺癌侵犯、转移部位的不同可出现某些特殊症状,如肺尖部肿瘤可累及颈交感神经丛,导致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出现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皮肤无汗等,侵犯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沿淋巴道转移时,可先至支气管肺门淋巴结,再扩散至纵隔、锁骨上及颈淋巴结;沿血道转移可到脑、肾上腺、骨以及肝、肾、胰、甲状腺和皮肤等处,引起相应症状。根据临床早期表现,给予X线、CT、痰细胞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可确立诊断,对中老年人群,定期进行普查,是简便易行的方法,病理学诊断不仅可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其预后,还可以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在我国肺癌的流行主要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男性多于女性,本次研究男女比例为1.88:1。在肺癌的病理分型中,以腺癌和鳞癌为主[4],本次研究发现,228例肺癌患者中二者占157例,共占肺癌总数的68.86%。男性患者中,鳞癌发病率最高,为38.93%,与腺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腺癌发病率最高,占49.37%,与鳞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男性鳞癌发病率高,多与吸烟有关[5]。本次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肺鳞癌的发病率增长明显,腺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病理类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原因并不统一,应该可能与各型肺癌起源,以及生长发育过程中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鳞状上皮的化生有关[6]。

综上,肺癌病理表现多样化,通过病理学尽快准确的诊断其组织学类型,对肺癌的治疗十分重要。

[1]沈洪兵,俞顺章.我国肺癌流行现状及其预防对策[J].中国肿瘤杂志,2004,13(5):283-285.

[2]候敏全,周文旭.老年结核和肺癌并存的关系及其诊断[J].陕西医学杂志,1998,27(4):218.

[3]罗慰慈.现代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834-845.

[4]贾心善,何安光,张道荣,等.沈阳地区1224例肺癌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临床病理比较[J].中国病理学杂志,2001,30(5):332-334.

[5]赵立群,李雅莉,张娟妮.青年人肺癌485例误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4,33(7):651.

[6]李宝英.青年肺癌与老年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1999,21(2):33-34.

猜你喜欢
鳞癌腺癌发病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老年胃腺癌中FOXO3a、PTEN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