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价值

2011-07-21 01:35任甜甜陈小龙侯艳峰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胆汁酸白蛋白肝细胞

任甜甜,陈小龙,薛 乐,侯艳峰

(延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陕西 延安 716000)

前白蛋白(PAB),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因其分子量较小,在电泳分离时,显示在白蛋白的前方,故名前白蛋白。随着前白蛋白试剂的检测灵敏度不断提高,该项指标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检验中,因其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在各类肝炎、肝硬化致肝功能损害时由于合成减少,血清PAB水平降低,是肝功能障碍的一个敏感指标,对肝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血清总胆汁酸(TBA)是人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最终产物。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关系密切,是惟一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合成与肝损害三种状态的血清学指标。肝脏疾病时胆汁酸的代谢发生紊乱,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是最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肝病组为均为我院2010-2011收治入院的肝病患者101例,男65例,女36例,平均38~70岁。其中急性肝炎28例,慢性肝炎29例,肝硬化29例,肝癌15例,全部经B超、CT确诊。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6例,男53例,女43例,年龄23~50岁,且均无肝、肾、心、肺、脑等其他疾病。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采用OLYMPUS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采用四川迈克的PAB试剂和上海科华的TBA试剂。

1.3 方法

应用无菌技术清晨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3~5 ml。将标本离心,取血清当日进行检测。PAB值与TAB值的检测均在OLYMPUS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PAB参考值为250 mg/L~400 mg/L,TAB参考值为2.52~7.28 μmol/L。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表1 各肝病组血清PAB与TAB检测结果

血清前白蛋白(PAB)在各组肝病中均显著降低(P<0.01);肝硬化、肝癌组PAB含量比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组PAB含量又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各肝病组中均有显著升高(P<0.0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与肝硬化、肝癌的阳性率又有显著差异(P<0.05),以肝硬化、肝癌阳性率为高。

3 讨论

健康对照组96例,其PA值与TAB值均成正态分布。其中PAB的±SD为(310±50)mg/L、TAB的 ±SD(5±2)umol/L这两个结果均与文献中参考值PAB(325±75)mg/L、TAB(4.9±2.38)umol/L 相附[1]。由于所有检测对象均来自我院病人,且检测仪器、方法及试剂均未改变过,故健康对照组的检测结果±2SD可以作为参考指标用于本次试验,作为评价其他肝病组检测结果的指导标准。

PAB是由肝脏合成,是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分子量为6万,在电泳分离时,惟一出现在白蛋白前的区带,半寿期只有12 h。因此测定PAB在血清中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营养不良和肝功能障碍,比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PAB除了作为组织修补的材料外,还可视作一种运输蛋白质。在各种肝病导致肝功能损害时,由于合成减少,血清PAB水平降低,是肝功能障碍的一个敏感指标。由表1中可看出PAB含量随着肝实质细胞的损伤程度加重而有明显下降。由此可见,PAB是反映肝脏早期合成功能受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对肝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胆汁酸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生成,成人每日合成400~600 mg,均存在在胆汁中,在肝细胞内合成的叫初级胆汁酸,其在肠道内经肠内细菌分解作用形成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与次级胆汁酸合称总胆汁酸。总胆汁酸在脂肪的吸收、转运、分泌和调节胆固醇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肝细胞分泌的初级胆汁酸大部分以结合形式分泌入胆汁,再排入小肠,约95%的胆汁酸在回肠末端被重吸收经门静脉至肝,肝细胞将90%~95%所摄取的胆汁酸经过肝细胞变为结合胆汁酸后,连同新合成的初级胆汁酸一起再分泌至胆汁中。如此循环不息,使胆汁酸发挥最大生理效应,更可防止总胆汁酸进入循环中对其他组织细胞造成伤害。当肝细胞发生实质病变时,不能有效摄取经肠道回吸收的胆汁酸,致使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肝脏细胞损伤程度成正比。由表1中可看出TAB含量随着肝实质细胞的损伤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PAB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早期受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而TAB是反映肝实质细胞损伤的一个良好指标。因此认为,联合检测血清PAB、TAB能早期并准确地反映患者肝脏合成功能及肝细胞的受损情况,并有助于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早期判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54.

[2]檀风海,张彦.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7,17(4):327.

猜你喜欢
胆汁酸白蛋白肝细胞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总胆汁酸高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