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管理视阈中的合班课教学策略

2011-07-23 02:07张晓燕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管理者教学效果技能

张晓燕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40)

合班上课由于人数的增加势必带来相关问题,如班级组织管理差,学生出勤率低,课堂纪律差,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很少,老师驾驭整个课堂有困难等等。庞大的班级规模除了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一系列困难,无疑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由于教学资源紧张,师资短缺,或者老师本身科研任务重,时间紧张,必须合班上课。因此,有必要对此找到应对策略,以尽快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

一、从管理者层次看如何提高合班课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即教师是整个一门课的管理者,就要发挥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者按照层次划分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组织的政策,并计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层管理者执行组织的政策,并指挥一线管理人员;基层管理者给一线员工安排具体工作任务,并协调下属人员的活动。教师是整门课的管理者,在不同的阶段充当着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在每学期上合班课前充当高层管理者的角色,负责制订每个合班课的上课策略,通常是在寒暑假中完成这些工作。每次课前教师充当中层管理者的角色,这时需要与班级学习委员、课代表沟通交流学习情况,并布置课前准备。到了上课时,教师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基层管理者,他所要做的是通过学生的努力参与课堂学习,达到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每次课前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且适合学生情况的方法把知识传播给学生。

上学期笔者带市场营销101和102班合班课的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091和092的人力资源管理,确定这两个班的课程后,寒假期间就开始了解有关这两个班级的情况,比如,每个班级人数情况、男女生比例情况、学风、班风、学生的学习基础等等,然后制订上课策略、作业策略、评分策略等等。如营销专业09级和10级2个班级,一个是对口单招班级,一个是普通招生班级,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事先了解,对口单招班级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活跃,更喜欢课堂上展现自己,但是书面文字作业质量相对差一些,而普通招生的学生性格相差层次不齐,性格特征上总体更含蓄,但是书面作业质量更规范严谨。针对这种情况,这门课程笔者设计了个人作业与小组作业相结合的策略,其中小组作业有作品展示汇报的方式,作品展示的形式有PPT和WORD文档的形式。在汇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对口单招班组成的小组PPT更精美,但WORD文档的作业文字功底欠缺,而普招班的学生组建的小组恰恰相反。这种交流方式,使得学生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同时更乐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在这种良好的竞争状况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要发挥基层管理者的功能,监督、引导和协调学生去完成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

二、从管理者技能看如何提高合班课教学效果

管理者有三个层次,但不管哪个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具备三种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其中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合班课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技术技能。教师的技术技能体现在教师在本专业学科领域造诣的深浅,同时教师还必须掌握广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广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敬。人际技能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教师还需有善于观察学生,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的能力,人际交往,与学生融洽相处的能力,这样才能增强其向心力、凝聚力等。概念技能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对复杂环境和管理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处理与决断的能力;对突发性紧急处境的应变能力等。其核心是一种观察力和思维力。

合班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多,需求多元化,学生对教师更挑剔。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更应具备这三种技能。本人在合班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自己以上三种技能,因此,除了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外,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笔者还坚持涉猎不同领域知识,自己曾订阅过《中国金融时报》、《中国贸易报》、《中国经营报》、《管理文摘》等报刊杂志学习专业知识,并注重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每学期超额完成听课任务,还到徐州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听合班课,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以此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在课堂教学以外,还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到学生宿舍交流,与学生一起策划他们的各项比赛,与学生一起拼搏考级等等。良好的人际技能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拥护,这些对笔者上课的效果均有帮助。此外,作为一门课程的教学老师,具有良好的概念技能也很重要。合班上课可能会出现一些较复杂的课堂局面,比如极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极端的发言,使老师处于艰难的境地,这时,现场的老师必须有较强的驾驭能力,适时的引导策略和及时转换话题的本领,有时需要回避话题的策略等等均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另外,老师的概念技能还体现在对学生未来情境的憧憬方面。虽然,我们教授的对象是大学生,但其实他们心里很脆弱,同样渴望老师的肯定,课堂教学的提问与课后作业项目的设计与学生未来发展的情景结合起来更受学生的喜爱。因为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总之,老师把握好作为课堂管理者的三种技能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从管理理论角度如何提高合班课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领导者,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要很好地管理好合班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地运用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学习过很多管理理论,其中激励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运用会有助于提高合班课的教学效果。管理理论中的激励机制如下图所示:

教师要想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课外作业中有很好的表现,首先要知道学生的内在需要,因此,合班课教学,应根据不同班级合班情况,结合专业特征选取案例、设计项目、布置作业。激励理论中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当均可以对学生学习的热情起到激励作用。如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第一种类因素是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属于保健因素,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的满足时,只是消除了不满,却不会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第二种类因素是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包括的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工作中得到的认可与赞美、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才与晋升的机会等属于激励因素,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的满足时,会对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很大的工作积极性。

在合班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人数多,学生的需求更倾向于多样化,分数激励对大多数学生发挥的作用不是太大。从双因素理论中,可以找到根源,因为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分数可能只是保健因素。相反与学习本身相关的因素如学习作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学习的内容有助解决现实问题,从学习中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提高个人自信,老师布置有挑战性的任务等等这些因素则有可能成为激励因素。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性别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甚至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来设置不同的激励方法和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1]邵伟如,董蕊.高职数学文理合班课的分层次递进式教学[J].职校论坛,2009,(19).

[2]徐湘蓉.对提高合班课教学效果的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2009,(6).

[3]史忠健.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廖先玲,杨月坤.管理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管理者教学效果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画唇技能轻松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