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三种焦虑 做从容的新闻人

2011-07-26 06:51王晨郁
中国记者 2011年11期
关键词:选题受众考核

◇/ 王晨郁

(作者是《都市快报》编委)

焦虑,很多新闻从业人员在描述自己状态时,频频用到这个词。而这种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的焦虑日积月累,成为众多新闻人身体状态亚健康、不健康的重要源头。

和焦虑相对的是从容,梳理我们的日常工作,努力发现焦虑的来源,在此基础上转换思路、改进管理,设法摆脱焦虑的纠缠,从容做新闻,做从容的新闻人,是从业人员和新闻单位都要认认真真面对的一项任务。从自己的工作体会出发,我试着把这种焦虑粗略分为三类。

选题的焦虑

2011年5月18日晚20:57,去逝前5天,28岁的郑州电视台政法频道记者刘建还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明天去哪里完成任务?

选题!选题!日复一日,这两个字像一座大山,压在新闻记者心头。而焦虑的记者背后,站着焦虑的编辑,焦虑的编辑背后,又是焦虑的领导。他们组合在一起,可能就是一个焦虑的媒体。都说文如其人,一个上上下下都很焦虑的媒体,生产出的也多是焦虑、紧张、僵硬的新闻。

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受众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快节奏、高压力、信息过剩,这是现代人普遍身处的环境,身处其中的广大受众已经够焦虑的了,再把一批焦虑、紧张、僵硬的新闻放在他面前,他会喜欢吗?所以,就算从媒体生存发展角度,也要转换思路,摆脱选题的焦虑。

北宋大儒程颢有两句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给“四时佳兴与人同”从新闻选题角度做个阐释,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不要总想着剑走偏锋、螺丝壳里做道场,而要积极拥抱社会主流生活,细心体味大众所思所想,从生活的海洋中,寻找他们关心的话题,报道他们爱看的新闻。

在开拓选题思路上,不妨向冯小刚导演取取经,《手机》《非诚勿扰》等电影,都扣准了一段时期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真正拨动了大众的心弦,这是他的高明所在。

考核的焦虑

十年前的有关调查指出,按照有些新闻单位制定的记者发稿指标,如果每位记者都能按时完成的话,那么即使一篇外稿都不用,也无法在本媒体上全部发表。可见这种标准的制定,既没有量化的分析,也没有考虑过实际效果,更没有顾及记者的健康。

10年过去了,考核目标、考核任务,仍然是新闻人焦虑的一大来源。

同样的问题出现了,一方面,记者、编辑被严格的考核目标压得疲于奔命;另一方面,面对快速变化的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遵循量化管理准则,以完成规定数量任务为核心的考核机制,显得僵化、不适应。

说实话,受众不需要、不喜欢,没有市场效应的报道,写5篇和写50篇,有什么区别?

不少媒体的考核机制,把压力主要放在一线工作人员身上,希望通过他们的全力以赴,来应对激烈竞争。而在目前传播环境下,更为科学的方法可能是这样的:

把一线工作人员、中层、管理层看作一个密切合作的团队。团队作战,在分解一线工作人员压力同时,集中大家的智慧。有人体悟社会生活第一线情况,有人用相对开阔的视野,分析新生活方式、新技术手段对新闻内容、形式的挑战,作出相应调整。整个团队,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生产出好的新闻产品,发挥精确打击的功效。

2010年11月8日,媒体志愿者在北京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与智障学生共同作画交流。(王迎/摄)

如果能从这个角度看待和设计考核机制,考核的焦虑或可有效缓解。

发展的焦虑

报纸何时消亡?未来还有多少人看电视……这些有关行业发展的疑问,新闻人听多了,会转化成一种关于前途和发展的焦虑,这在年轻的从业者那里更明显。

年轻的从业者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在传媒行业工作,能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帮助自己做好传媒工作同时,是不是各行各业普遍需要的?

传媒业能让从业者快速、集中地面对和处理大量新问题、新事物,这是很多别的行业不具备的优势。在我看来,做这行,能有效提升一个人四方面的能力。

传播能力:一件事,别人说,大家看了、听了没印象,你用不同方式来说,大家有印象,记住了,这就是传播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注意力经济时代,这种能力非常可贵。

沟通能力:记者采访,怎样在短时间内和采访对象消除陌生感,建立信任,有效地交流并获取信息,这是沟通能力。它也是现代社会个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能力:记者采访,常要面对全新课题。今天采访太阳能发电,明天报道小企业贷款,后天可能接触古代书画鉴定。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要采访的领域,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和脉络,努力做到能和采访对象对话,就要靠记者的学习能力。

整合能力:当下的新闻传播,很多是复合式的新闻报道,需要梳理线上线下多项资源,需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有时还要配合开展多项社会活动。

也就是说,写作、编播之外,还要协调关系、谈判项目、组织活动等等,总结起来,就是要有很强的整合能力。这种整合能力,在人才、技术、资本快速流动的今天,是一种稀缺资源。

记者们与其担心自己掌控不了的变化,不如沉下心来,把手头工作当作锻炼机会,有效提升这4个方面能力。这样,首先做起本职工作来,不吃力、不焦虑。另外,即使将来要面对各种可能的发展和变化,也可以从容应对。

猜你喜欢
选题受众考核
内部考核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