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生活化作文

2011-07-26 06:42张勤花
教育艺术 2011年7期
关键词:习作文章作文

张勤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他还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老的这些话精辟地阐明了作文的源泉是生活,素材的积累是习作的基石。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在当前作文教学中经常听到语文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究其原因是学生普遍对作文不感兴趣,他们提起笔来无话可说,尽管搜肠刮肚,却欲说无话,欲写无词。题目一出,不是头昏脑胀,束手无策,就是胡编乱造,应付交差。即使咬烂笔头写出来了,要么颠三倒四,要么就像流水账……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作文教学呢?我觉得就像做饭需要米一样,作文需要素材,素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从写作的过程来看,动笔前,素材是形成中心思想的基础;动笔时,素材又是表现中心思想的支柱。由此看来,没有素材是写不出来,也写不好文章的。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还必须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体验生活等多种教学环节拓宽学生的生活范围,挖掘生活“米源”,从而解决学生“言之无物”、“无米下锅”的问题。

1. 观察生活,信手拈来皆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形象吧!”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获得大量感性材料行之有效的途径,是作文的基础,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变成文章的桥梁,学生只有在对周围事物不断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感触,才能写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咬笔杆皱眉头,边写边数字数……”这些现象不在少数。难道是真的没有可写的内容吗?不是,而是这些学生活动范围小,观察能力不强,平时对生活留心不够,对周围的事物往往熟视无睹,以至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正常思维的发展。

有一次,我发现学校中的金桔树被破坏得比较严重,大量的枝叶被折断,小金桔被摘落,于是,我组织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变化,并让他们把那些折断的枝叶收集在一起,做了一次现场评论活动,并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于是,《校园绿色靠大家》、《我来当环保小卫士》、《小金桔,别哭……》一篇篇充满童稚、饱含热情的文章纷纷出炉,这使我们在收获德育实效的同时,也收获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2. 创设情境,那边风景也明媚。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偏重的心理特点,我通常采用图像、音响、实物、视频等与作文相关的直观景象,把他们带进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或者以讲故事、做游戏、搞活动等形式,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在这愉快的氛围中,让他们尽情地玩,尽情地说,让学生从玩中得到亲身真切的体会,在愉快之余引导学生边玩边动脑筋,仔细观察,合理想象,真实叙说,调动学生的眼、脑、口、手一起参与。例如写一项有趣味的《幸运52开播啦!》语文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并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然后带他们身临其境地进行“脑筋急转弯”、“幸运好搭档”、“幸运大比拼”闯关活动,然后回到教室,“趁热打铁”,组织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这样的现场取材,既有内容,孩子又爱说乐写,而且写出的语句也能生动活泼地道出他们心里的欢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 开展活动,作文“材”路亦丰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为他们提供绝好的写作素材。每种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把活动与作文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动情。为此,我们经常根据时令、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及学生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三八节”之际,让学生为母亲煮早餐、洗脚;春意盎然之季,组织学生到郊外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为烈士献上一束鲜花,以表哀悼之情;教师节之时,为敬爱的老师做一件事;进入秋季,我们举行了“亲近秋色”的活动;重阳节开展“孝敬长辈做小事表爱心”活动;雏鹰假日,我们开展“亲子共欢乐”活动……每种趣味盎然的活动的开展,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材”路滚滚来!

4. 体验生活,只缘身在此山中

“实践出真知。”“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由此可见,生活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写作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亲自实践,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有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校内的各式各样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春游、秋游活动、家庭集会和家务劳动等,学生参加了不少,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这些都能使他们激动不已。然而,这些本应获得的写作素材,往往由于学生自己没能很好地感受和把握而错失。因此,我们教师要精心组织,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参加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去感受体验活动过程,活动结束后,还要及时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感受,引导他们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画面,纳入作文的范畴,引领他们用心去观察,去描绘,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把生活中的这些美感表达写作出来的热情。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情感有了积蓄,从而能很好地激发习作动机,获得充实的习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进而用作文描绘社会生活的情境。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千种生活感受呢?原因是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呆板、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之源,我们应当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积累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指导学生写好生活化的作文。

(作者单位 福建南平市胜利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文章作文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习作展示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