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咽口服液的解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1-07-28 03:29李淑女冀满丰黎康发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9期
关键词:角叉菜胶二硝基苯口服液

李淑女,冀满丰,黎康发

广东省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深圳 518105

清咽口服液是根据古典医方半夏厚朴汤加味组成,由制半夏、厚朴、茯苓、苏叶、姜汁、赤芍、郁金、全瓜蒌、桔梗、黄芪、海浮石、石菖蒲、冰片等药味组成,具有健脾燥热、化痰散结、行气开郁、活血止痛之功效,可使脾气健旺、气机顺畅、痰郁消散,临床试用于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就清咽口服液对实验动物的解热抗炎作用进行药效学研究,以期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药

清咽口服液(本课题组自行制备,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1 g,用时以生理盐水稀释到所需浓度);阿司匹林肠溶片(江苏平光制药有限公司产品,规格:25 mg,批号:20100718);二甲苯(北京化学试剂厂产品,批号:20091221),2,4-二硝基苯酚(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100214),角叉菜胶(Sigma公司产品)。

1.2 实验动物

8周龄ICR小鼠 40只,体重 18~22 g,清洁级,雌雄各半,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08-0019;16周龄SD大鼠80只,体重180~220 g,清洁级,雌雄各半,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08-0020。

1.3 仪器

PN002655型数字式电子体温计(北京亚兴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BS-124S型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PV-200型足趾容积测量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1.4 实验方法

1.4.1 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1]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阿司匹林0.1 g/kg),清咽口服液高剂量组(清咽口服液10.0 g/kg)、清咽口服液低剂量组(清咽口服液5.0 g/kg),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药,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前,每隔30 min测量各鼠肛温1次,连续2次,以平均值为基础肛温。末次给药后30 min,按10 mg/kg剂量于每鼠背部皮下注射给予浓度为15 mg/ml的2,4-二硝基苯酚溶液致热,分别于致热后30、60、90 min测量各鼠肛温1次,比较各组大鼠肛温变化情况。

1.4.2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的影响[2-3]取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阿司匹林0.2 g/kg),清咽口服液高剂量组(20.0 g/kg)、清咽口服液低剂量组(10.0 g/kg),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后30 min,于各鼠左耳双面涂以二甲苯0.05 ml/只,右耳不涂作为对照,20 min后处死小鼠,剪下左右耳廓,用直径为6 mm的打孔器分别于左右耳廓相同位置取耳片,电子天平称重,以左右两耳重量差为肿胀度,计算肿胀抑制率。肿胀抑制率(%)=[(空白对照组肿胀度-给药组肿胀度)/空白对照组肿胀度]×100%。

1.4.3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2-4]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阿司匹林0.1g/kg),清咽口服液高剂量组(10.0g/kg)、清咽口服液低剂量组(5.0 g/kg),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前,以大鼠足跖容积测量仪测量并记录各鼠左后足容积。末次给药30 min后,于每鼠左后足跖部皮下注射给予1%角叉菜胶0.1 ml,分别于致炎后0.5、1.0、2.0、3.0、4.0 h以大鼠足跖容积测量仪测量并记录左后足容积各2次,取其平均值计算肿胀率。肿胀率(%)=[(致炎后左后足容积-致炎前左后足容积)/致炎前左后足容积]×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所有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 t检验,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2,4-二硝基苯酚能明显诱导大鼠体温升高。清咽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体温升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解热作用强于低剂量组,与阳性药阿司匹林解热效果相当。见表1。

表1 清咽口服液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n=10)

表1 清咽口服液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n=1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剂量(g/kg)基础肛温(℃)给药后肛温变化值(℃)30 min 60 min 90 min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清咽口服液高剂量组清咽口服液低剂量组-0.110.05.036.50±3.6237.05±3.6936.84±3.7236.69±3.591.42±0.040.71±0.06*0.75±0.07*0.92±0.09*1.51±0.050.73±0.07*0.78±0.07*0.94±0.08*1.39±0.040.84±0.07*0.79±0.08*0.93±0.08*

2.2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二甲苯能明显诱导小鼠耳肿胀。清咽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片急性炎症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抗炎作用强于低剂量组,与阳性药阿司匹林抗炎效果相当。见表2。

表2 清咽口服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率的影响(,n=10)

表2 清咽口服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率的影响(,n=1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剂量(g/kg)-0.220.010.0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清咽口服液高剂量组清咽口服液低剂量组耳肿胀度(mg)2.18±0.310.96±0.10*1.06±0.09*1.21±0.17*肿胀抑制率(%)-55.9651.3844.50

2.3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1%角叉菜胶能明显诱大鼠足跖肿胀。清咽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对1%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性炎症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抗炎作用强于低剂量组,与阳性药阿司匹林抗炎效果相当。见表3。

3 讨论

清咽口服液根据中医理论及多年的临床经验,并反复验证,由古典医方加味及现代药理研究组合而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7],组成清咽口服液的药味多数具有祛痰、镇咳、抗炎、抗菌、活血等作用,部分药物尚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防止病情反复发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按10 mg/kg剂量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浓度为15 mg/ml的2,4-二硝基苯酚溶液30 min后,各组大鼠体温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以生理盐水组大鼠体温升高最为显著,表明大鼠发热模型造模成功;清咽口服液各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大鼠体温升高不甚明显,表明清咽口服液与阿司匹林均可显著降低2,4-二硝基苯酚诱导的发热大鼠的体温,在30~90 min内持续发挥显著的解热效果,清咽口服液解热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高剂量组(10.0 g/kg)解热作用强于低剂量组(5.0 g/k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0.1 g/kg)解热效果相当。

表3 清咽口服液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n=10)

表3 清咽口服液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n=1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剂量(g/kg)-0.110.05.0致炎后肿胀率(%)0.5 h 1 h 2 h 3 h 4 h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清咽口服液高剂量组清咽口服液低剂量组32.48±3.2821.31±2.09*22.37±2.46*24.79±2.50*39.27±4.1323.46±2.28*24.21±2.49*27.62±2.71*51.21±4.9126.52±2.71*25.88±2.62*31.44±3.09*54.32±4.8729.68±2.98*30.84±3.01*37.22±3.67*50.17±5.0227.42±2.64*28.15±2.92*32.43±3.30*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清咽口服液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片急性炎症反应及1%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炎症反应。其可在4h内对1%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产生持续的抑制作用,且抗炎作用有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10.0 g/kg)抗炎效果强于低剂量组(5.0 g/k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0.1g/kg)抗炎效果相当。

本研究证实了清咽口服液具有较强的解热、抗炎作用,其效果与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解热抗炎作用相当,为临床治疗慢性咽炎提供了实验依据,但其解热抗炎作用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1]魏金彦,魏军辉.双花合剂解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168-169.

[2]周效思,周凯.威灵仙水提取液的镇痛抗炎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39-40.

[3]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11.

[4]张大方.药理与中药药理实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4,93

[5]王光明,周蓉.半夏的中药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7,13(2):97-98.

[6]金在久.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506-507.

[7]殷帅文,何旭梅,郎锋祥.厚朴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6):133-135.

猜你喜欢
角叉菜胶二硝基苯口服液
角叉菜胶致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影响因素
精制间二硝基苯中甲氧基化反应的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二硝基苯
正源抗栓蜜丸对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的作用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DNPH衍生化采样-溶剂解析-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木制品中25种醛酮化合物
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固体废物浸出液中的二硝基苯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