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主题的美术创作略谈

2011-08-02 08:22王雪峰
艺术评论 2011年11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孙中山油画

王雪峰

王雪峰: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

图1 傅天仇:《武昌起义》浮雕

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中国近代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文化部在10月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百年风云 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展览由中国美术馆具体承办。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表现辛亥革命主题的美术创作构成了艺术史特定的内容,而通过这特定内容的钩沉,来解读美术创作背后的内容,窥探图像之外的各项指征,这就使辛亥革命美术创作的讨论具有了艺术史的意义。

一、创作历史回顾

辛亥革命主题的美术创作主要包括辛亥革命人物和辛亥革命历史两个方面内容。 民国建立之初,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的形象就以艺术的方式开始出现了。但关于辛亥革命其他主题的创作还非常少,唯一可知的便是李铁夫表现辛亥主题的理想和他所画的《蔡锐廷之死》。新中国成立后,辛亥革命主题创作最早的要算1958年傅天仇等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做的浮雕《武昌起义》(图1),这件作品成为武昌起义创作的经典。1961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约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班学生王征骅创作了油画《武昌起义》,此图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新时期以来,表现辛亥革命人物的美术创作开始陆续在一些全国美展中出现,如: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获金奖的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王公懿创作的黑白版画组画《热血——秋瑾》,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铜奖的广东画家汤小铭创作的油画作品《孙中山先生》。1986年,靳尚谊应中国邮票公司所邀创作了《孙中山先生》,1987年,山东画家路璋还应中国军事博物馆所邀创作了一幅油画《武昌起义》。此后,辛亥革命主题创作逐渐多了起来,但主要还是个人自发应展览而作,最常见的还是孙中山形象的艺术表现。1995年,爱国华侨姚美良先生为了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和时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肖峰共同组织策划了“孙中山与华侨世界巡回展”,这个展览发动组织了当时全国一流的画家参与到展览的创作中去,并请历史学家对“孙中山与华侨”这个主题进行历史把关。经过艺术家的精心筹备,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辛亥革命主题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构建了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的全过程,用美术的形式还原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进行辛亥革命主题画的创作,可惜姚美良先生在巡回展中因劳累而英年早逝,但他为辛亥革命主题创作所做的贡献令后人敬佩。2007年,在南京举办的“200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中金奖作品之一《走向共和》(图2)令人关注,这幅巨作由贺成、贺兰山父子花费两年时间创作而成,这是由南京画家表现的发生在南京这块土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2006年随着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展开,一批辛亥革命主题的历史创作精品力作应运而生,比如章仁缘等人创作的油画作品《蔡元培与光复会》,冯远等人用水墨创作的《武昌起义》,杨松林创作的油画《开创共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此后,各地方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也陆续展开,其中由于广东省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最大,因此广东画家创作了一批辛亥革命主题作品。如宣新明的油画《黄花岗起义》,祝明的油画《义士潘达微葬七十二烈士》,张西的油画《共和之光》,黄河的雕塑《走向共和》。这些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的辛亥革命主题作品由于是在国家资助和主导下创作的,因而这批作品在艺术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011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许多组织和单位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的画展先后亮相,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个辛亥革命主题创作的新高潮,但遗憾的是,这些由新创作的作品构成的展览,与重大历史题材活动或是姚美良先生组织的那批作品的水平相比,在艺术水平和精神表现上还相距甚远。很多作者仅依靠辛亥革命时期的老照片描摹一番,照片化倾向严重,精神性普遍缺失。

一百年来,辛亥革命主题的美术创作很多,这里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评述,仅举“孙中山主题创作”,与“武昌起义”主题创作做简要分析。

图2 贺成、贺兰山:《走向共和》

二、孙中山肖像主题

民国之初,革命先驱孙中山形象就已经出现在当时的钱币、邮票之中。1925年,孙中山去世,画家司徒乔怀着崇敬的心情,带着画具来到孙中山的灵堂前,用油画对灵堂进行了实景写生,真实记录了当时灵堂的场景。这幅作品应该是最早的用艺术形式向革命先驱表达致敬之作,后来此作一直藏于上海孙中山故居。孙中山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许多地方铸造了孙中山铜像立于街头供人瞻仰。1927年成都春熙路中山广场树立了中山先生的肘挂“文明棍”立像,后因造型欠佳,1944年成都当局又聘请刘开渠先生在原址重塑中山先生像。刘开渠将立像改为座像,像高183厘米,中山先生着对襟马褂,端坐于太师椅上,左手握着展开的《建国大纲》,凝神深思,后根据该像重新以玻璃钢翻模,此尊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内。1929年,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变卖家产请日本雕塑家牧田祥哉铸造了四尊高2.9米,重1吨多的孙中山铜像,分别立于南京国民党中央党校、广州黄埔军校、广州中山大学和澳门国父纪念馆。

民国时期,解放区的延安艺术家也已经有用版画形式表现孙中山的形象了。1949年,版画家曾景初创作了黑白木刻《孙中山》,这是一幅具有领袖像特点的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1984年,广东画家汤小铭创作了油画《孙中山先生》,作品在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得铜奖,此作是以中山先生工作场景作为背景的肖像画,作者在墙上还画上了中山先生的墨迹“天下为公”,来传达作为革命家的中山先生的理想和追求。在孙中山的逢十诞辰之际,中国邮票公司都要发行中山先生肖像的邮票,以资纪念。1986年,正值孙中山诞辰120年,靳尚谊先生受中国邮票公司之约,创作了油画作品《孙中山先生》(图3),作为邮票母本发行,该作品采用古典写实的油画表现方法,中山先生着中山装,左手持文明棍,凝视前方,背景为江边的欧式建筑,寓意着沦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天空乌云滚滚,预示着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洪流即将到来,这是一幅最为经典的孙中山肖像作品。1996年,在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之际,爱国华侨组织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孙中山与华侨”的主题性创作,涌现了一批以孙中山为中心主题的作品。其中,时年27岁的田忠利创作了中国画《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此作为三联组画,纵为235厘米,横总长为390厘米,画面中心以写实手法表现着中山装的中山先生肖像,背景则将辛亥革命进程中的若干片段参照敦煌壁画的故事表现方法融合于画面之中,并以老报纸的灰黄色调营造历史的沧桑感,画面上方有蓝色、黄色的圆形,被喻为地球和月亮,黄色的地球破碎不堪,寓意中国的山河破碎。圆球左方画一精卫鸟衔荷花,寓意革命党人的精神如精卫填海。这幅作品在“孙中山与华侨”展览中获得金奖,也是一幅成功的孙中山肖像作品。

孙中山作为辛亥革命领袖,在辛亥革命历史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许多表现辛亥革命历史进程的作品中,孙中山都以主角的形象出场。但这些作品和纯粹的孙中山肖像画在内容上还是有所区别。

图3 靳尚谊:《孙中山先生》

三、“武昌起义”主题

在表现辛亥革命历史的美术创作中,“武昌起义”是最为重要也是最引人关注的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出现了五件和“武昌起义”相关的美术创作。1958年傅天仇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了汉白玉浮雕《武昌起义》,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许多艺术家,如滑田友、邹佩珠、董希文、张文新等人都参与到了方案与图纸的设计之中,从现存的草图可以看出这座浮雕的创作融合了集体的思想,该浮雕纵为200厘米,横为346厘米,画面表现的是武昌起义中革命军冲入湖广总督府的那一瞬间,画面构图引导观者的视线随着革命军战士冲锋的气势从左至右延伸开来。这幅经典之作为后世的“武昌起义”主题创作提供了创作起点。1961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生王征骅的毕业创作《武昌起义》,作者应当时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之约而作,作品纵为189厘米,横为225厘米,画面同样表现了战争场面,一群革命党人在夜色之中冲向湖广总督府,和浮雕中表现冲锋战士侧面形象不一样的是此图表现了正面的战士景象,从构图上看明显借鉴了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于1830年创作的《自由引导人民》。1987年,山东画家路璋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一幅油画《武昌起义》,此幅作品避开了正面战争的场面,而是描写了黎明时分战争结束后,革命军在总督府前聚集的宏大场面。此图的场景是根据历史照片和实地考察创作而成,更具有真实的历史感。1996年,南京军区油画家陈坚应“孙中山与华侨”展览创作了题为“共和曙光”的另一版本的《武昌起义》,作品纵为99厘米,横为130厘米,画面同样表现了清晨时分战争结束的场面,和路璋的宏大场面不同的是陈坚将场景缩小到湖广总督府门前,将士们聚集于石狮之下,硝烟还未散尽。陈坚作品以蓝色调营造了清晨的氛围,以写实手法集中刻画了几位义军的形象,此作虽非采用宏大叙事的手法,但是以一个新的视角再现了武昌起义的一个片段,使作品更加真实可感。2009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冯远、杜滋龄、房俊涛、鲍凤林用水墨的方式创作了巨幅《武昌起义》(图4),作品纵306厘米,横451厘米。此作亦以战争场面作为表现内容,画面表现了义军冲进城门的瞬间,在人物的构图上,与60年代王征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此幅将城门作为背景,歪斜的城门象征着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夜晚的暮色通过水墨语言的巧妙处理得到了很好体现。这是用中国画的方式第一次表现这个主题,成为中国画中表现“武昌起义”的经典之作。

图4 冯远、杜滋龄、房俊涛、鲍凤林:《武昌起义》

结 语

辛亥革命美术创作集中于表达辛亥革命历史。中华民族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民族进步而投身革命的先驱,在逐渐深入那段历史的同时,后人再现辛亥革命先驱和辛亥历史的美术形式的艺术作品将越来越多,图像的辛亥革命历史亦将越来越完整。这些作品既是辛亥精神的承载者,亦是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 肖峰:《革命历史画创作的新篇章——“孙中山与华侨国际美术作品展”巡礼》,《美术》1997年第5期。

2. 田忠利 :《宏伟性、悲壮性、史诗性——<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创作谈 》,《艺术》2011年第9期。

3. 屈菡:《用水墨表现厚重的历史:<武昌起义>创作谈》,《艺术》2011年第9期。

4. 范迪安主编:《百年风云 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孙中山油画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万类霜天(油画)
孙中山的绰号
油画去哪了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彰显气度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