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刘滨生笔下的道外老宅

2011-08-02 02:24李向群
艺术评论 2011年11期
关键词:老道老宅变迁

李向群

李向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老道外,是老哈尔滨人心中的一座精神记忆之城,即使陈旧破败,也永不坍塌。对于许多生活在老道外的普通人,都不会忘记这里曾经是讲述老百姓自己故事的地方。暑往寒来,城市的变迁与发展让许多生活在哈市的人们惊讶与感慨什么叫日新月异,一切变化得太快了,许多曾经生活的细节都未来得及整理,都随匆匆岁月之风飘散了。老道外的街巷,门里门外的悠然生活,对于现在的新道外人来说只能是一种泛黄的影像,怅然所失之感让人油然而生……在这里生活过的人都有这样的感慨,时光流逝,曾经的那种平淡真实的生活渐渐成为记忆了……

画家刘滨生就是一个曾经的老道外人。多年来他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并感受着老道外的变化,默默地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老道外的变迁。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并深情地描绘自己生活过的院子,兴致盎然的表现那些将要被遗忘的生活。大宅门里雪地中孤寂的脚印、拐角处随意停放的独轮车,破旧的木质窗楣……

很多人都画过哈尔滨的道外老宅,用中国画方式,油画的方式,这个古老的城市向任何一个想描绘它的艺术家都敞开了自己的胸怀,谁最真诚谁就能拥有创作和表达的丰富内容,就有内涵深刻的权利!

在画家刘滨生看来,这里的每一条街道小巷都沉积着浓厚的历史印记。关于老道外他再熟悉不过,道外头道街和二道街之间有一条小胡同,历经数十载,却没有人知道它的名字。这条小巷两人迎面走须侧身才能通行,为画这条小巷,他先后在不同时节、不同天气下观察了多次。如今,这条小巷没了,它久经风雨的影像被刘滨生搬入他的画布,无声之中诉说着一点一滴的回忆。“染坊胡同原来叫哑巴胡同,拆除前曾是老道外胡同中最长的一条;南三道街居民大院门两旁的石雕柱头也在大火中消失了……”对道外民俗老建筑如数家珍的刘老师,欣慰于自己的画面中留下了这些历史印记。

刘滨生笔下的老道外浸透了岁月的痕迹,在不息的四季轮回中流转,以质朴和和深情述说着老哈尔滨的故事,让人感动。在这些画面里,他解释道,阳光代表了希望,脚印和独轮车代表了生机和想象,定格的瞬间源于写实,但却渗透着诗意,这实际就是画家刘滨生笔下的家园。这是每个人无法跨越的初始,故乡家园!故乡、家园不仅仅是地址和空间的,它是一个人精神的栖息地……执着自己想表现的故乡就是对逝去美好的一种回忆,并且把回忆变成永恒!

画家刘滨生从来不吝啬自己对道外老宅的喜爱。喜爱生于心,笔下自然就会生情,画面中斑驳的街巷,木质的宅门,在绘画技巧上他不择手段地运用各种技巧,这是属于刘滨生的道外。在他眼里,每天变化的道外,真实而生动,生于斯,长于斯,这促使了刘滨生在绘画创作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都市的焦点更适于油画的表现,点线和笔触更能生动地表达出老宅的纵横交错的姿态,油画在表现老宅上又有着独特的效果,画家刘滨生的创作巧妙地把两者结合,多年来他系统学习的西画技法巧妙地运用到表现自己熟悉的地方,恰到好处!

老宅很入画,但很难画,这座古老的城市充满了诱惑,这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无论早期对老宅的留恋意味,还是对老宅的憧憬,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描述中凝聚了一个时代变革所敞开的宏大叙事和低沉的忧郁,在画家刘滨生所展开的老道外中,充满了这种情感和质性的力量,每一幅画,画里的每一个门楼,每一棵树,每一条小巷,都有对老宅的眷恋。

刘滨生始终认为并坚持着“街巷文化是一座城市历史发展和变迁的纽带,我要用笔画下它们,记录家乡的变迁,记录哈尔滨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原人们对哈尔滨历史的记忆与情感。”

刘滨生语言中的老宅甚至比他的画更直接。一个人,一座城市,一种永远抹不掉的记忆。情感这东西很怪,愈久弥新 ……我对于他的这句话记忆犹新,刘滨生丝毫没有因为他对老宅深深的眷恋而显得矫情,而我却深深的感到他的一种焦虑。这个城市变化的太快了,画笔似乎赶不上更新的速度,回忆起这么多年的艺术生涯。只要一谈到他要描绘的道外老宅,他仍然像当年那个蹬着自行车到处捕捉这个城市的少年,充满了热情和智性的力量。他对老宅的理解如此丰富有内涵,而且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从不放弃自己的角度,他所描绘的是自己正在思考和想象的,他充满热情地探讨和捕捉一个个旧的建筑被拆掉,一座座高楼不断地树立起来……没有什么比画家的画笔所展示的真诚与眷恋更动人了。他把老宅描绘的如此多情善感,如此隽永。当你真实地感受它,靠近他的时候,在你凝神关注的每一个片刻,他闪耀着无限的风情,我想这是真的。只有爱才让简单变得丰富,让绚烂归于平淡,这就是刘滨生的道外老宅,刘滨生所爱的老宅!

当然,他能够如此细腻地把老宅表现出来,还得益于他的勤奋。他在老道外的大街小巷不知走过了多少遍,速写、相机齐用,最终通过娴熟的技法并运用活生生的典型艺术符号加以呈现,因为不是空洞得再现,所以作品就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气息,他说:艺术只有遵从心灵的真实才可能让作品焕发出永久的生命力。

刘滨生的家人曾感慨地说,他的绘画多年来记录了城市的变迁,相关部门曾多次到家中取阅资料,“每当道外区举办美术展、民间民俗节等,有关部门就会过来查找资料”。刚开始,看他总画这些破旧的屋子、旧阁楼,很不理解,后来看到他画过的那些老街道、老民宅拆除了,就很震撼,才感受到他画老宅胡同的意义。刘滨生一直以来坚守自己的这份孤寂,其人格魅力不但充满质朴和伤感,更充满了执着和阳刚。他的创作也真的应和着那个古老的提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不管离家多远,都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眷恋。刘滨生的道外老宅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眷恋,他对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个人都感兴趣,他说:我要把画哈尔滨道外老宅作为我一生必须要做的事!

不知过了多少年,我们的生活方式早以被城市化的大潮所湮没,生活在高度物质追求下的心也会渐渐冷漠麻木,站在摩天大楼上远眺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而在滨生老师老道外系列的油画作品中,我们一定能找到这种久违的亲切印忆!这种感觉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显得弥足珍贵,这种精神上的追寻也一定让人心情沉重又会倍感亲切与安慰。岁月的淳朴与厚重、童年生活的影像与味道、时光在灰砖墙上的流转……我们期待他画笔下的老道外系列作品为我们留下永恒的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老道老宅变迁
儿子要卖老宅, 母亲拒绝搬离,怎么判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大话三国志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老宅
一纸婚书见变迁
变迁
延续孔老道脉 光大中华精神
王生拜师
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