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08-13 08:53吕东关春林焦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2期
关键词:椎动脉基底体征

吕东 关春林 焦瑛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因颈椎病引致椎-基底动脉缺血而出现眩晕、头晕、耳鸣等一系列症状,可伴有视物不清、头痛、耳聋等症状,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严重者可有体位性猝倒。本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在中国颈椎病的发病率为3.8%~17.6%,颈椎病患者中,有眩晕者可达半数以上[1]50岁以上头痛、头晕者50%以上与颈椎病有关[2]。本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研究有效的治疗CSA的方法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2例。其中男41例,女31例,最大的64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40.21±10.08)岁。诊断符合中医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及1992年去昂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诊断标准[4]拟定标准:①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②体征:旋颈试验(+),颈部过伸或转动至某一方位时出现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脱离该方位时症状消失。③X片示: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经椎体前后缘增生,椎间孔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CT、MRI示有椎间盘突出或有椎动脉变细。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如耳鸣、耳聋、视力障碍、恶心呕吐、胸痛、心慌等。⑤TCD诊断标准:参考《临床多普勒超声学》[5]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流速度的正常参考值,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血流减慢。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结合推拿组

1.2.1.1 针刺治疗取穴:百会、风池、内关、足三里、后溪、C1=C7颈夹脊穴。操作方法:使用直径为0.3 mm、长25~40 mm华佗牌针灸针针刺得气后有提插捻转平补平泄法,留针30 min。1次/d。

1.2.1.2 推拿治疗①放松手法:a.嘱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背后施按揉手法于风府、肩中俞、天宗穴,使肩部痉挛的肌肉放松。b.使用滚法在患者颈项肩背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术3~5 min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滚法在患者颈胸椎部,在滚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c.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滚颈肩部,配合颈椎施被动运动。d.医者站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扶头,一手施拿法、按揉和一指禅于风池、风府、肩井部。②牵引利用牵引架进行牵引。③正骨手法患者正位,颈部放松略向前屈15°,医者站于后侧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一侧慢慢旋转,当旋转到有明显阻力时,稍停顿一下再做一个有控制的增大旋转幅度(5~10°)的快速扳动,听到“咯嗒”响声,表示手法到位。④整理手法拿风池、拿颈项、拿肩井、滚颈肩、拿上肢、理五指节为整理手法。1次/d,15 d为一疗程,治疗两疗程。

1.2.2 针刺组单纯使用针刺治疗,方法、疗程同针刺结合推拿组。

2 疗效观察

2.1 观察指标

2.1.1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对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不适等5方面症状体征进行观察,按无、轻度、中度、中度分别记为4、3、2、1分,满分为20分,评分越高症状越轻。

2.1.2 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TCD检测患者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阻力指数(RI)。

2.2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根据症状体征评分判定疗效。痊愈:各种症状、体征消失,治疗后达到20分;显效:各种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后评分胶原料提高6~10分;有效:各种症状、体征有改善,治疗后总分较原来提高1~5分;无效:各种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治疗后总分较原来降低或不变。

2.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前后VA、BA、Vm、RI值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2)表示,均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临床疗效使用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检验水准均为a=0.05。

2.4 治疗结果

2.4.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4.2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见表2)

2.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m比较(见表3-表4)

2.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I比较(见表6-表8)

表1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10,P<0.05),说明总有效率针刺结合推拿组由于针刺组。

表2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有提高(P<0.05),说明梁祝治疗均有效;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结合推拿组优于针刺组。

表3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VA)Vm比较(±s,cm/s)

表3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VA)Vm比较(±s,cm/s)

注: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1)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针刺结合推拿组3628.96±2.4338.21±3.08(1)9.124<0.05 0.05针刺组3629.31±3.1236.31±2.915.421<

表4 右侧椎动脉(RVA)Vm比较(±s,cm/s)

表4 右侧椎动脉(RVA)Vm比较(±s,cm/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针刺结合推拿组3629.43±3.4737.37±3.48(1)10.279<0.05针刺组3629.22±3.4535.31±2.916.759<0.05

表5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BA)Vm比较(±s,cm/s)

表5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BA)Vm比较(±s,cm/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针刺结合推拿组3628.96±2.4338.21±3.08(1)10.271<0.05针刺组3629.31±3.1236.31±2.916.759<0.05

表3~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m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VA、BA的Vm均有增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结合推拿组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程度优于针刺组。

表6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LVA的RI比较(±s)

表6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LVA的RI比较(±s)

注: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1)t=4.474,P<0.05

组别P值针刺结合推拿组360.54±0.010.52±0.041)6.652<360.54±0.030.55±0.021.321>0.05 0.05针刺组

表7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RVA的RI比较(±s)

表7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RVA的RI比较(±s)

注: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1)t=9.629,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针刺结合推拿组360.53±0.060.48±0.021)50731<360.53±0.040.53±0.031.497>0.05 0.05针刺组

表8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BA的RI比较(±s)

表8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BA的RI比较(±s)

注: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1)t=6.152,P<0.05

t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值P值针刺结合推拿组360.56±0.010.49±0.041)9.314<360.56±0.020.52±0.031.810>0.05 0.05针刺组

表6~8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椎动脉、基底动脉的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针刺结合推拿组治疗后VA、BA的RI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BA的R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结合推拿组RI低于针刺组。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针刺可祛风除湿,疏通经络,消除颈部软组织炎性反应,环节肌肉痉挛,回复颈椎力学平衡;推拿法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结合推拿组总有效率达93.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0.0%。本治疗方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楚怀.寰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4):190.

[2]韩仲岩,丛志强,唐盛孟.神经病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孙宇,陈其福.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13(8):472-476.

[5]焦明德,田家玮,任卫东,等.临床多普勒超声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14.

猜你喜欢
椎动脉基底体征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