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文轩创作的童话色彩

2011-08-15 00:42湖南李红叶
名作欣赏 2011年31期
关键词:油麻曹文轩诗学

/[湖南]李红叶

回忆回过头来思已思过的东西。

——海德格尔

诗性精神与童话品格

把曹文轩所有的文字聚拢起来,我们就能够发现曹文轩创作的诗学指向和开阔气度。

海德格尔曾如是描述文学的景观与意义:它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创造了崭新的诗意世界,创造了诗意的生命,它使人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这种景观,正是曹文轩的理想。

曹文轩的创作无疑包含浪漫派美学的基本要素,他写永久的童年和永久的乡村,强调情感、美和智慧,具有显而易见的批判精神和乌托邦特征。

曹文轩认为文学不是游戏,文学不是社会学,文学是一种审美化的生命形式,文学的功能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其首要任务不是揭示现实的丑恶,而是为生命提供理想的范式和形态。所以,他强调美善的合一。所以,最重要的不是事情的实相,而是事情该有的样子。

因此,当科技理性放逐了神话和诗歌,当艺术不再安抚我们的内心而走向工具化、浅表化、平面化的道路,曹文轩却致力于呈现文字之美,致力于建构“第二世界”,矢志不渝地描写人性的纯良和优雅,继而唤醒我们对可能世界的美好憧憬,把我们从现实的浮躁和烦恼中解放出来。

当这种文学理念落实在童年主题、乡村背景和想象力中时,他的创作就具有了显而易见的童话品格与童话精神。

曹文轩的创作,文体形态多样,有重经验偏写实型的,如《草房子》《细米》等;有重虚构偏想象型的,如《根鸟》等;有恢弘大气的幻想小说,如《大王书》系列;有短小精致的绘本童话故事,如《天空的呼唤》《最后一只豹子》等。然而,不管哪一类型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梦想和诗性的结合。

曹文轩骨子里是一个童话作家。

其童话品格的精神源流是安徒生、王尔德、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纳博科夫、川端康成、夏多布里昂、沈从文和汪曾祺。这些作家均把梦想与美作为理想,充满诗性精神和童话特征。

深邃的童年主题

他写的大都是从前的故事。童年岁月里的故事。

童年书写建立在失落的本质之上,它是流逝的、不可逆转的童年的再现,是对一段已经逝去的生活的回忆。因此,童年诗学的本质是梦想,是原型,是唤醒我们内心的冲动,激发我们重新出发。逝去的时光经由讲述而成为充满温情与生命活力的形象,成为诗,成为传奇。

曹文轩从不把童年看成客体,而是全部的自我。因此,在他的笔下,童年不仅是叙事视角,也是主题。他从成年时光中走出来并带着成人的全部意识来重新辨认童年,这时候,他认出了那个“实现了存在的惊讶”的童年,那个“静止的,从日历的齿轮下解放出来的 (”[法]加斯东·巴什拉《:梦想的诗学》,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46页)、永不会再改变的童年。而且,他的细节如此丰富,印象如此清晰,于是,我们从细米的敏感中认出自己的敏感,从青铜的孤独中认出自己的孤独,从纸月的纯真中追回失落的纯真。读《草房子》时,就觉得桑桑是我,纸月是我,杜小康是我,陆鹤是我,细马是我,草房子是我,油麻地也是我。

曹文轩写出了童年的神秘力量。童年不是封闭的存在,童年亦并非一派天真、单纯如纸,童年是种子,蕴含无穷的生命信息。曹文轩就这样展示了少年内心的宇宙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作家将少年的存在感觉写得如此深邃、壮阔,波澜起伏,感人至深。

而曹文轩也借此写出了人生的孤独本质。少年的孤独是一种宇宙性的孤独。它是无边的,隐秘的,无法根除的,它充满了力量,这力量可能是创造性的,可能化蛹为蝶,同时,它也可能是毁灭性的。

曹文轩用他的文字告诉我们,少年具有最丰富的人性,也是最富朝气最具可塑性的。他对人性的信赖就建立在这少年的可塑性之中。

因此,童年绝不是抽象的存在,童年亦非一种自足的文化,它始终处在一种关系之中,一种与社会与文明与成人的充满张力的关系之中。成长不全然是个体内部的事件。那个混沌的、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个体,需要引领,以使他摆脱懵懂与庸常,走上艺术与澄明。因此,曹文轩在他的作品里,致力于寻求一个理想的范型,寻求那个引路者。这个引路者,或是饱经沧桑的老者、阅历丰富的长者,或是神秘的大自然,或是那“引我们上升”的“永恒的女性”。

而当我们进入到少年那广袤无边的内心宇宙之中时,我们就接触到了曹文轩笔下的女性。曹文轩从不着意书写现实中女性生存的困顿,而将女性视为诗歌的一个意象,书写这一意象的原型意义,即女性在少年成长之路上,她所具有的神秘的引领意义。

他笔下的女性具有植物性的安宁。她们或具有女儿性的柔和、安静与神秘,或具有母性的坚韧、智慧与自我牺牲精神,她们代表巴什拉所言的“阴性的安宁”。对于少年的精神世界来说,这些女性乃是歌德诗歌中那“引领我们上升”的“永恒的女性”。“永恒”与“女性”为同义词,即在我们所追求的永恒境界中,无物消逝,一切既神秘又实在,恰似女性一般圆融 (周国平:《永恒之女性》,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女性形象的塑造赋予了他的创作以母性文化的色彩和诗意氛围。在童年的剧场里上演的是永远的成长戏剧。这些孩子,从童稚状态中摆脱出来,纷纷上路,向善向美,强烈寻求自我认同与他人认同。他们经历挫折,承受隐秘的孤独和微妙的感情,但成年的智慧和母性的细致柔和抚平了所有的忧伤。这种生命智慧和母性关怀成为他的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他的作品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具有重要的人生引领意义。

风景诗学的建构

曹文轩创作的童话精神和童年精神气质还体现在他的风景诗学里。

他的文学园地布满洁净的水系,每一个文字皆被水所浸润。他无数次地写水,写河流,写雨,写水边的人烟、芦苇、楝树、风车、高塔、吃草的牛羊,写水中的游鱼、鸭群与云彩、水上的波纹、小舟、红葫芦……他也无数次写麦地、葵花地、芦荡,无数次写鸽群、羊群……

他是一个乡村风景诗人。

风景是童年的舞台。童年和乡村即风景本身。

“风景”一词比较“自然”一词,更强调主体的注视,主体对自然的发现,以及自然对于主体精神建构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爱风景甚于一切。他是一个为风景而写作的人。没有风景就没有写作。风景是安身立命之所。他对乡村及童年的了解,是了解其他一切事物的基础。他的理论思考也充满了来自土地和乡村的原初生活经验。

他对于自然界的动静敏感而专注,一旦下笔写风景,就显示出无与伦比的耐心和细致,在祥和、纯净的自然风景中,灵魂安歇,内心自由。这是童话的境界。风景里隐藏着极致的美。他写风景时,把汉语言的美与表现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人对于风景的凝视和慨叹说明人尚未失去灵性,尚未远离自然,尚未远离神。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唯有当人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时,人才是完整的人。

同时,风景亦是恒久的神秘启示。一切智慧均源自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对曹文轩而言,风景是写作的背景、素材和主题,风景亦是生活哲学,是最本源的思维方式。

这样的风景,充满诗意,充满温暖明亮的童话色彩。其涵义包括“淳朴的价值观”、“富有人性的地方风俗”、“没有多少附加条件的人情”、“炊烟与号子”。这是一个逝去时代的剪影,是永远的乡愁。

曹文轩笔下的油麻地恰如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一处被建构的诗性空间,具有独立的诗学价值。它远离现代科技理性,远离都市的喧嚣,是“异域”,是“边地”,是“另一世界”,是童话中的“从前”。正如伯格所言:“从前”这两个字创造了与现在和与现实的距离,发出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邀请。 ([美]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4页)

他笔下的故事发生的背景年代距离现在并不算远,但作家笔下的风景提示我们,他所描写的是一种明显区别于当前的文明形态,因此使我们产生前生今世的感觉。尤其对现在的都市孩子而言,作家笔下的草房子是一个传奇,油麻地是一个传奇。无论田野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童谣号子、地方风物,皆充满诗意,充满温暖明亮的童话色彩。

毫无疑问,相比于事件,他更看重心灵。因此,以索引的方式理解他的油麻地只是真正理解的起点。油麻地是一个被建构的想象空间。油麻地是永远的童年栖居地。

极致情感的书写

曹文轩的童话情结还体现在他对极致情感的书写。

他并不回避人性的复杂性,但他发现了人性的光辉——纯真。他写了一大批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无不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纯真。这纯真有时体现为“发痴”。发痴,即痴情,即情到深处。于是,他笔下的人物就获得了超越性的特征,并具有了象征性意义。

曹文轩的文字世界,充满“奇迹”。其背后的美学逻辑即纯真的力量,美的力量,强度情感的力量。

他的极致情感也体现在平常物象里。他明白宣称的宠物是鸽子,具有神性的色彩是白色。

他重视想象力跟重视经验一样多。

与其说曹文轩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不如说他是一个梦想家。

他的梦想的诗学建立在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异化处境,以及所处时代的文学风尚的批判之上。他以写作对抗虚无与浮躁,以梦想的诗学对抗假深刻主义。

但他绝不走向虚无。因为他文字的血脉里活跃着一个敏感、纯真的童年,并对于人世充满悲悯情怀。

他的创作手法也许走向象征,却不走向荒诞。

他是一个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作家,其创作打上了深刻的个人烙印,但他总是把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控制在美的范畴里。他把存在的荒诞感、生存的异化处境以及灵魂深处的焦虑,打压到文字的底部直至难以觉察。他的创作是一个现代主义者的理性选择。

同时,曹文轩把中国儿童文学提升到世界水平,并以他的理念和创作实践为中国儿童文学树立了标杆和旗帜。他以诗情丰沛的汉语言文字书写梦想和表达感情,感动着成千上万的孩子们。同时,他借着永久的童年力量,为沉沦的现代人指出自我救赎的方向。他的创作意义,恰如辛格所说:“当成人文学如江水东流似的消逝时,许久之后,为儿童而写的书籍将是作品、逻辑和信念的最后堡垒,使人们相信家庭、神和真正的人道主义。” (转引自闫春梅:《论童话精神的人文意义》,《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油麻曹文轩诗学
两袖清风
油麻花街
背诗学写话
草房子(三)杜小康(上)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草房子》第一章 秃鹤
植物杀手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