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碎”随笔

2011-08-15 00:42河北
名作欣赏 2011年13期
关键词:霓裳随园袁枚

/[河北]韩 羽

“杂碎”随笔

/[河北]韩 羽

1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为《长恨歌》之“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句注释如下:“《白氏长庆集》伍陆《卧听法曲霓裳》诗所谓‘宛转柔声入破时’者是也。至乐天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句中特取一‘破’字者,盖破字不仅含有破散或破坏之意,且又为乐舞术语,用之更觉浑成耳。又霓裳羽衣‘入破时’,本奏以缓歌柔声之丝竹。今以惊天动地急迫之鼙鼓,与之对举。相映成趣,乃愈见造语之妙矣。”

“破”字造语之妙,不亦刘熙载之谓香山“用常得奇”(《诗概》)?

又袁简斋曾谓:“织锦有迹,岂曰蕙娘?修月无痕,乃号吴刚。白傅改诗,不留一字,今读其诗,平平无异。意深词浅,思苦言甘。寥寥千年,此妙谁探。”(《续诗品》)

《元白诗笺证稿》以往辙之征,作先路之导。沿波讨源,剥蕉至心。于平常语中探其不平常之妙,使人知易中之难。白傅当谓知我者。

2

《縆云诗》:“遥知一水盈盈际,独怨春风隔送行。”依程孟阳之意,谓河东君怨其不来送行。

陈寅恪则有另解:“窃恐适得其反。盖河东君独往独来,虽其特性,然亦视情谊而有区分。如陈卧子于崇祯八年秋深,由松江送其赴盛泽镇,至武塘始别去,可以证知。此次之离嘉定,则不欲诸老相送,恐非遵孔子‘老者安之’之义。不过畏松圆诸人,临别之际,依恋不舍,情态难堪。故出此策,以避烦扰耳。龚自珍《袁浦别妓》诗云:‘金缸花烬月如烟。空损秋闺一夜眠。报道妆成来送我,避卿先上木兰船。’此为男避女送行之辞,与柳、程此次之事相反。但依第陆首‘落月犹悬宿舸明’句,可知河东君亦避孟阳,先上木兰船也。”(《柳如是别传》)

钱牧斋称其“老眼无花,照见古人心髓”的一代诗家程翁,何以这次看花了眼?盖程翁之于柳,“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自作多情所致。呜呼,“夕阳不合照桃花”,为程翁一哭。程翁尚记自作诗“但见春光莫上楼”乎,如是,则省却多少烦恼。

3

袁枚诗:

其一,“黄粱未熟天还早,此梦何妨再一回。”附自注:“余起病补官,年未四十,题邯郸庙云。”(《随园诗话》)虽倾日有心,而瞻云无路,宦途却步,铩羽而归,此梦难得再一回也。

其二,“自笑匡时好才调,被天强派作诗人。”时欤?命欤?“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雅集随园之客,独倡“性灵”之说。众目所瞩,宜乎诗坛之宋公明也。赵翼《戏控袁子才》云:“占人间之艳福,游海内之名山。人尽称奇,到处总逢迎恐后;贼无空过,出门必满载而归。”

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宛若为袁夫子而发。

4

“金主亮(完颜亮),《中秋无月词》云:‘(惟)恨剑锋不快,一一挥断紫云根,要见嫦娥体态。’亦颇豪气逼人。”(《随园诗话》)

袁夫子谙熟《金史》,即金主亮之死,诸书不同之说亦考核翔实,独忘其“淫嬖不择骨肉”乎。读其赞:“亦颇豪气逼人”。忆及洪亮吉谓袁枚涛“如通天神狐,醉即露尾”语,不由莞尔。

作 者:韩羽,著名画家、评论家,曾担任动画片《三个和尚》人物造型设计。

编 辑:王朝军 zhengshi5@sina.com

猜你喜欢
霓裳随园袁枚
The performer of bamboo drifting on the river 霓裳青山间,一苇渡绿江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鸟儿们的幻彩霓裳
桃花妆
一百顶高帽子
袁枚也曾被难倒
随园捶虾
春舞霓裳
随园·袁枚
才子袁枚缘何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