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记陈建坡的篆刻艺术

2011-08-15 00:42北京骆芃芃
名作欣赏 2011年13期
关键词:印中章法南洋

/[北京]骆芃芃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记陈建坡的篆刻艺术

/[北京]骆芃芃

中国重要的美学典籍《二十四诗品》中有“高古”、“豪放”,有“雄浑”、“清奇”,有“劲健”、“洗炼”,还有“旷达”、“疏野”。依我看,这些品位,在建坡先生的印中都有。他的印章传达出来的这种种变化,正是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境界的结果。

静赏建坡先生的印章,时时会感到一股喷薄而出的激情跃然纸上,而那涌动着的旺盛的创作力始终萦绕在他印中的“铁笔朱痕”之间。大胆地追求印章形式的创新,是他印章的突出特色。

建坡先生的印中,采用了大量的汉简文字,简牍文字的线条简洁而洒脱,既有汉代的古风又有清奇的现代感。他的“逍遥”、“天真”、“行云流水”和“天心是道”等印是这类印的代表作。这些印章同时也让我们见识了建坡先生扎实的隶书功力。

章法上的起伏宕荡,是建坡印章的又一个突破。他的“冲和”、“心印”、“写心”、“一言无”、“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心有灵犀”等印,打破了传统章法的视觉常规,“随心”而不“逾矩”。大面积的红白反差,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此富于张力的谋篇,只有在齐白石和宁斧成的印中才会见到。

“静与鱼读月,笑对鸟谈天”之印,是建坡先生匠心独运的又一力作。这方印的章法,采用了书法对联“龙门对”的表现形式,美观新颖。

早期的建坡印,明显地带有秦汉印和鸟虫印的风骨。今天的建坡印较之有了巨大的变化,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和南洋风貌。建坡先生还涉猎陶印和电脑制作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了“利用电脑技术的既可掌握又不十分稳定的效果,追求一种率意和新意(时代感)”。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探索艺术形式的创新时,考虑的不是个人的患得患失,更不是沽名钓誉。他所持有的是一个严肃、严谨甚至是严酷的态度,就像我们追求真理一样,在过程中需要付出众多的代价和牺牲,同时还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而真理本身永远都不会立刻被多数人理解和接受。为了寻求真理而改变自己的艺术家,这个改变是真实的,是心无挂碍的。陈建坡先生是然。

建坡先生自幼喜爱中国的诗书画印。十三岁离开中国赴南洋,后就读于南洋美专西画系。从艺三十多年来,他的艺术涵盖西洋画、中国画、篆刻和书法,并且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绘画深受吴昌硕和任伯年的影响,兼工花鸟和人物,在南洋及东南亚影响斐然。1971年,他创立了新加坡“啸涛篆刻书画会”,任会长至今。“啸涛篆刻书画会”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对新加坡的篆刻、书法、绘画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在南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建坡先生的篆刻造诣,得益于他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同时也体现了他将多种文化艺术融汇贯通的能力。

初识建坡先生,是在2006年中国篆刻艺术院的成立仪式上,那时他作为我院的研究员前来出席。以后我们在专业上一直保持着联系,而他的大名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就得悉了。去年我到成都参加亚洲艺术论坛,会上遇见了一位新加坡研究戏剧的学者,对建坡先生的人品、艺品大加赞赏,我实为有这样一位海外印友感到欣慰和自豪。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以为与建坡先生的从艺精神和艺术风格十分契合。

作 者: 骆芃芃,著名篆刻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协理事,西泠印社理事。

编 辑:续小强 poet_xxq@vip.163.com

猜你喜欢
印中章法南洋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质地
印度期待印中领导人会晤
题蓝花楹
莫迪:印中边界40年没开过一枪
多一分不平凡
猜字谜
史书上的“南洋”位置在哪里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