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入黔第一乡”见闻

2011-08-15 00:51文叶飞张玉军
当代贵州 2011年13期
关键词:烤烟党员群众

■ 文/本刊记者 文叶飞 特约记者 张玉军

“红军入黔第一乡”见闻

■ 文/本刊记者 文叶飞 特约记者 张玉军

昔日的 “穷乡僻壤”如今已是交通纵横、经济实力雄厚、群众文化丰富的“沿河北大门”、 “黔东第一烤烟大乡”,外地客商纷纷“凤栖”于此,积蓄兴业。

阳春时节,记者走进位于黔渝交界处、乌江之滨的革命老区——铜仁地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但见一条条公路延伸至村村组组,各种车辆载着希望来往穿梭;一栋栋漂亮的土家特色民居散布村庄,农家院落不时飘荡出欢快的乐曲;一张张体验勤劳致富的笑脸,写满了让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新愿景……

1934年4月,革命先辈贺龙带领红三军经重庆彭水从石界进入贵州省后坪乡。后坪乡因此得到“红军入黔第一乡”之称。过去,后坪乡是沿河最边远的乡,距县城178公里。曾是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干部不愿到那里工作的“穷乡僻壤”。

多年来,一届又一届后坪乡党政班子接力坚守,带领全乡各族人民群众不舍昼夜,改写了这里穷山恶水的面貌,使素有“上山入云端,下山达沟边,隔山能对话,碰面行一天”之称的后坪乡发生了美丽的蜕变。昔日的 “穷乡僻壤”如今已是交通纵横、经济实力雄厚、群众文化丰富的“沿河北大门”、 “黔东第一烤烟大乡”,外地客商纷纷“凤栖”于此,积蓄兴业。

走进新合村烤烟大户窦如军家整洁的院落,主人家高兴地给我们算了算去年的收益账:烤烟收入5万多元,玉米6000多斤、大豆700多斤、花生300多斤……

去年年初,窦如军打算外出打工。春节刚过,就在他准备出发时,乡党委书记冉然来到他家里,一边认真分析来年种烟形势,一边给他吃下“定心丸”:“烤烟收购价已上调了,种烟一定收入不错。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尽力帮你解决。”

听了冉然的话,窦如军一行五人放弃了外出打工。往年窦如军只是种十多亩烤烟,去年他却种了30亩。从育苗到烘烤,乡、村两级干部一直蹲村指导。因此,去年的烤烟比往年都好。

窦如军感慨地说:“去年可说是书记劝我致富的。如果外出打工,一年最多只能赚两万多元。在家不仅收入多,一家老小也有一个照应。”

这只是该乡一届又一届党员干部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主题实践活动的一道缩影。

多年来,后坪乡严格实行“民生日记”制度、干部职工季度工作报告制度,推行驻村干部包片群众评议制度,干部职工年度工作述职评议及“民主评警”制度,促进了工作作风的明显转变。

设立乡便民服务中心和各村便民服务站,方便了群众,促进了阳光施政。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流动党员台账、管理制度、联络制度。建立了“党员活动日”制度,组建“党员干部养路护路队”。还建立党员生活困难必访、党员生大病必访、党员死亡必访、党员子女考取大学必访“四必访”制度,制定了农村干部合医基金由乡财政交纳制度;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委会副主任任职期间,由乡财政为其配偶、未婚子女交纳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离任后,仍由乡财政负责。这种关怀机制,使村干部和党员充分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百姓事情无小事,要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这是冉然对干部职工提出的一个要求。

眼下的后坪乡,已今非昔比。村组均通公路,农村电网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2011年参合率已达96%。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为山村脱贫致富架设了一座座桥梁,给深山里的农民叠起了一个个关于幸福生活的新希望。新合村村民田茂国自豪地说:“我们农村也和城里一样,出门不走路,需要什么东西人家送货上门,家里样样不缺。”

在后坪乡,记者听到很多动人的故事,更是看到不少令人难忘的学习场面。“学习成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学习成起点,事业才能有支点;学习成风气,发展才能添力气。”乡党委书记冉然经常对乡里干部说,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让我们从学习出发。

多年来,后坪乡坚持把学习贯彻始终,采取组织集中学、个人自己学、上门辅导学、短信帮助学、田间实践学等方式,广泛开展学习活动,做到学习全覆盖。如今,在后坪乡,学习已成为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工作职责、一种工作追求、一种生活习惯。

大地作证,青山为凭;植根泥土,奉献芬芳。“为后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创大业,有水快流,只争朝夕。”这是后坪乡行政中心的一副楹联,也是全乡党员干部向后坪人民作出的承诺。多年来,他们不仅把自己的脚印“烙”在了这块土地上,更把自己的“心”贴在了群众的心里。

(编辑/徐菁)

猜你喜欢
烤烟党员群众
我是党员向我看
土壤保育技术在烤烟种植技术上的应用
党员之家
多让群众咧嘴笑
陕西 烤烟新品系通过全国农业评审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