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疗效观察

2011-08-15 00:43尹创宇
中外医疗 2011年36期
关键词:痞满皮化生胃粘膜

尹创宇

(吉林省榆树市医院内四科 吉林榆树 1304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临床上以胃脘胀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为主要表现。病理特点为胃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笔者采用中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令患者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间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病历资料,男58例,女28例,大多数患者体征为: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口服多潘立酮片的同时服用中药健中益胃汤加减(汤剂组成:蒲公英25g,柴胡、川芎、香附各9g、赤白芍15g、党参、当归、茯苓各12g、白术9g、牡丹皮9g、丹参9g、枳壳9g、神曲20g、麦芽10g、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各20g、炙甘草5g)。嗳气去党参加旋覆花;泛酸嘈杂加海螵蛸、煅瓦楞子;口干、便秘、舌红属胃阴虚者加石斛、玉竹;倦怠乏力、面色少华、便溏属脾虚者加黄芪。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1h温服。

3 治疗结果

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26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52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8例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

4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1]。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比低发区高。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由于本病发病率高,且临床上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胀,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口淡无味,胃脘部隐痛不适,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关连,中医认为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等有关。在本病的治疗上,目前西医都无特效的口服药物,可以从中医理论着手治疗,运用调理脾胃的制剂肠胃调神剂治疗萎缩性胃炎效果很好,主要是借助中医从整体出发的治疗观点,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临床上以胃脘胀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为主要表现。病理特点为胃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目前国内外对本病尚无好的治疗办法,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明显的优势,并且取得很好的疗效。中医认为胃脘痞满是本病的主症之一,其病因不同,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此虽曰虚痞,实乃本虚标实,而非无邪无滞。其发病过程可概括为“因滞致虚,因虚夹邪”。因此导滞法需贯穿于治疗始终。如脘痞饱胀,食后嗳腐,气滞、食滞明显者,予大腹子皮、枳实(或枳壳)、莱菔子、焦三仙行气消食,忌用苦寒攻下之品。时常胃脘痞满,食后加剧,选用百合、乌药、香椽皮、绿薯梅等性味平和之理气药,忌用香燥疏散破气之品,以免伤及正气。症见脘痞、胸闷、纳呆、身重、苔白腻等,证属挟湿,治当健脾化湿,少佐芳化,常用苍术、白术、扁豆、薏苡仁、茯苓、藿香、佩兰、厚朴花等,忌用辛开苦降治实痞之法。症见胃脘痞满,灼热,口苦吞酸,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证属挟热,治以甘凉养胃,少佐辛苦泄热,药用少许黄连、吴萸、蒲公英,忌用苦寒直折胃热之法。症见久病脘痞,或有隐隐刺痛,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证属挟瘀,治当活血通络,选用当归、丹参、三七粉、地龙,忌用活血逐瘀攻逐,以免克伐中气。多潘立酮是一种具有抗呕吐作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血脑屏障外的化学受体触发区,能快速增加消化道的动力;中药健中益胃汤奏健脾化积、疏肝解郁、解热凉血、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可以达到标本兼治之功效。

[1]陈士芳,林丽新,孟凡宇,等.补虚化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初探[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10(4):236~237.

猜你喜欢
痞满皮化生胃粘膜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温针灸治疗痞满的临床观察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胃粘膜pH值测定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粘膜损伤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