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的中药控热灌肠治疗

2011-08-15 00:43高真理
中外医疗 2011年36期
关键词:灌肠口服直肠癌

高真理

(山东淄博创大医院中医科 山东淄博 255199)

自张仲景开展猪胆汁导法和蜜煎导法至今,中药灌肠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在内、外、妇、儿各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结直肠癌的治疗方面,1971年北京广安门医院余桂清教授采用中药口服并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乙状结肠息肉样癌”患者健康生存30余年,证实了中药灌肠治疗结直肠癌的可靠性。中药保留灌肠使药物与癌灶直接接触,更好地发挥了药物的治疗作用。其后,大量的中药灌肠治疗肠癌有效的报道,更加证明了中医传统灌肠疗法在治疗肠癌方面有良好效果。

1974年Hall报道用45℃热水灌注膀胱治疗膀胱癌32例,其中4例(CB)完全缓解,19例(RB)病灶缩小,7例(NR)稳定,5例无效。其后采用高温灌注疗法治疗癌症方面受到人们重视。

高温治癌的研究近年来的深入和治疗,有效的临床报道日见增多,引起了肿瘤医生的关注。中医虽然也有热疗:如灸法、熨法、熏蒸疗法、热罨疗法、熏洗法、热敷等外治法,但是少见有控热灌注中药治疗癌症方面的报道。

一般37℃是肿瘤生长的最佳温度,当局部组织加温43℃时,健康组织比肿瘤组织耐受性高,高热可杀死肿瘤组织而不损伤正常组织;加热可破坏细胞膜的稳定及反应速度;局部加热可加强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一定的免疫治疗作用;热疗不仅可以单独杀死癌细胞,还由于代谢的变化提高肿瘤细胞对化学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加热还可以提高细胞对药物的浓度反应速度;加热增加了药物对DNA的作用;能使分裂期细胞减少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临床实践验证:局部加热温度达44℃30~60min,对正常组织一般不产生任何永久性损伤。

肠道作为空腔器官适合控制温度在42~44℃的控热灌法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根据病情,临床医生辩证施法,用浓缩中药煎剂,按照肿瘤在肠道的位置确定灌入部位,可以起到高温治疗和中药抗癌的双重治疗作用或迭加治疗作用,使得疗效大大提高。

吴师机指出“外治之法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补内之不及,外治先求其本。根据临床资料,辩证施治,同样实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我们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断指南》中的辩证论治,予以中药口服和控热灌肠治疗结直肠癌:脾虚气滞证予以健脾理气,香砂六君子汤化裁;湿热蕴结证,予以清热、利湿、解毒,白头翁汤合槐角丸加减;瘀毒内阻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予以膈下逐瘀汤加减;脾肾阳虚证则温补脾肾,理中丸合四神丸化裁;肝肾阴虚则滋补肝肾、清热解毒,用知柏地黄丸化裁;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以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化裁。同时给予中药控热灌肠。

灌肠处方:黄柏、黄芩、虎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藤梨根、天龙、蜈蚣、全虫,蜂房等。肿块坚硬不消,加海藻、昆布、山慈菇、浙贝母、炮山甲、夏枯草。腹痛加炙乳香,炙没药,五灵脂、土元、天仙藤、罂粟壳。大便不畅,属血虚便秘加麻仁、蒌仁、蜂蜜。大便热结加猪胆汁,制大黄、芒硝,出血加白芨、三七、云南白药。粘膜脱落较多加珍珠粉。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加减。

灌肠方法: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嘱病人先排空大小便,中药按常规煎煮二次,混合后再浓缩为250~300mL。根据病灶位置,确定病人体位,用导尿管插入肛门7~25cm之间。病人臀部提高10cm,乙状结肠和直肠取左侧卧位,回盲部取右侧卧位,乙状结肠或直肠导管插入深度要超过肿瘤位置1~1.5cm为好,采用注射器缓慢推入法,先测定中药温度在43~43.5℃,每次灌入50~80mL。回盲部及升结肠横结肠部位的癌灶,则采用滴入法,温度在42℃,滴入150~200mL。用输液器接导尿管插入肛门10~15cm,缓慢滴入。推入或滴完药物后让患者缓慢翻转身体360℃,以便药物在肠道的均匀分布。

刚刚完成直肠结肠手术及大小便失禁病人不宜做保留灌肠。病灶出血的病人,灌肠中药温度应控制在25~30℃,并加云南白药、三七等止血药物,待止血后观察5~7d再将温度提高到42~43.5℃,做控热灌肠。

在灌肠过程中应注意:病人腹胀如有便意应减慢速度,嘱病人张口呼吸以降低腹压。当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悸气急,应立即停止灌肠作适当对症处理。

临床治疗10例,显效5例,有效4例,稳定1例。

病例A:患者54岁,女性,便溏1.5年,便血半个月,肠镜检查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处见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不清,散在点片状糜烂出血点,距肛门15cm处有一2.5~4.0cm息肉样隆起病变,表面出血。病理诊断:结肠腺癌。经口服六君子汤合四神丸中药,每日1剂,加中药控热灌肠每日2次,共14d,手术切除时见肿瘤1cm×1cm,体积缩小,病理诊断:直肠上端中分化腺癌。术后15d大便每日10余次,又予以口服健脾补气中药加灌肠每晚1次,共50次。病人大便每日2~3次,体重增加8mg,未作化疗,现已2年复查未见复发。

病例B:67岁,男性,结肠回盲部管状腺癌,术后病理示侵及浆膜,病人拒绝化疗。大便1d5~6次稀便,便时伴腹痛,予以补脾健肾中药口服加控热灌肠。控热43℃,每日1次灌肠连续治疗36d,大便成形,每日大便2次。时隔10个月后夜间突然右下腹痛,疑为转移,后经检查为右侧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手术探查时检查原肠癌吻合处正常,未发现转移淋巴结。

病例C:78岁,女性,突然便血如涌住院,肠镜见直肠12cm处粘膜不规则增生组织多处,触之出血,管腔狭窄,肠镜无法通过,取活检3块。病理诊断:中分化腺癌,因贫血,心脏功能低,冠心病,病人不愿手术。采取中药控热灌肠加口服补血健脾中药,大便每日3次,先是便出粘膜,后为大便,逐渐大便1d2次。2个月后病人体重增加3.5kg,生活可以自理。

病例D:76岁,女性,因肠癌转移肺部,左侧胸水伴心包积液,双下肢水肿至膝部,便秘,4d未大便,病人端坐呼吸,胸闷,气喘,心悸,不能平卧,通知病危后,自动出院。就诊时频频呕吐,不能服药,舌苔剥,质紫红,干糙起刺,脉细数,予以泻肺行水,下气平喘,解毒化瘀,中药:太子参15g、鱼腥草30g、北沙参30g、桔梗10g、白英30g、海藻30g、麦冬15g、瓜蒌20g、桃杏仁各15g、枳壳12g、款冬花10g、五味子6g、龙葵50g、葶苈子20g、车前子30g、炙黄芪30g、党参20g、干蟾皮6g、山豆根8g,5剂,浓缩,控热灌肠7d,第1次灌肠后大便已通,5d后水肿减轻,能高枕而卧。二诊加夏枯草20g、蜈蚣2条,白花蛇舌草30g、山茨菇30g、旋复花12g、马勃15g、7剂,浓缩成稀粥样灌肠。先是每天灌肠2次,共15d(在灌肠第5天后病人要求每晚1次)。病人病情改善,胸水减少,晨起下肢已不浮肿,可平卧。先后根据病情加减,灌肠60多次(后期病人要求2~3d灌肠1次),治疗3个月,病人生活基本自理,自停用药。随访8个月后因农村冬天寒冷感冒,肺部感染导致心力衰竭死亡。

体会:结直肠癌虽然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但是中药口服和控热灌肠疗法也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手术前期可以缩小病灶,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对不能手术和不能口服中药、不愿服用中药的病人可以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控热灌肠疗法,简、便、廉、验,灵活,直达肠道病所。无胃肠道反应及肝肾损害等副作用。对老弱病人攻补杂错,难以一方施治,服药困难的患者更具优势。可采用口服并控热灌肠,中医采取的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的治癌原则,同样可以用控热灌肠疗法得以完成,直肠癌靠近肛门处的病灶可采用控热灌肠与中药熏洗,热敷方法并用效果更好。

临床上使用中药控热灌肠治疗结直肠癌,其简便易行,灵活有效。临床上容易开展,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机理,完善其在临床的应用。

猜你喜欢
灌肠口服直肠癌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