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解剖教学的一点浅见

2011-08-15 00:43魏浩柳挺
中外医疗 2011年36期
关键词:解剖学标本人体

魏浩 柳挺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 河南南阳 473000)

我对解剖教学的一点浅见

魏浩 柳挺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 河南南阳 473000)

只有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解剖教学质量,从而完成知识的转化,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解剖理论教学 解剖实验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功能的一门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属于形态学范畴。该课程具有直观性强,理论描述抽象,名词多,难以记忆等特点。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教学目的,仍需以课堂为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但必须从两个方面突破传统模式。(1)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以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为转移;(2)要扩大课堂的外延,给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参与教学全过程的大课堂,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1 树立学生的责任心,增强学生的信心

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起责任心,自己学习医学是为了救死扶伤,自己将来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需要帮助的患者,来不得半点马虎,要从现在开始,一切以一位白衣天使来严格要求自己。人体解剖学内容颇觉单一、枯燥。学生面对新的学科,新的内容,往往担心自己能否学会、学好。信心的树立,对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可以告诉学生,人体解剖学这门学科,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帮助学生增强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2 在理论教学中实现解剖教学与临床关系的互动教学

在解剖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解剖学知识结构特点,解剖学知识属于描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在描述中几乎不使用原理和规则,而是使用大量的解剖学概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解剖学知识体系。而解剖学中,所有概念的描述必须包括位置、形态和结构三方面,它们构成了解剖学概念的三要素。位置多从人体分部、方位、身体划线分区、毗邻器官及肌肉和骨五个方面来描述和学习。形态是针对器官、组织和细胞采用类比法和描述法进行描述。而结构则从四大基本组织和细胞人手,由表及里、由粗到细进行描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解剖学知识结构的特点,从解剖学概念的三要素人手,突出重点,强调难点,由浅人深地叙述人体结构知识,使解剖学理论的条理更加清晰分明,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人体解剖学中介绍的每一个器官的形态、构造,无不都与临床密切相关,因此,适当结合临床,既能够拓宽学生视野,使他们初步领会医学知识的浩瀚无际,不做“井底之蛙”,而且能够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化、单一化,而是知道如何进行纵横联系,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特别注重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动脑、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要深刻意识到人体解剖学处于整个医学的基础地位,而解剖学是对整个医学都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作为引路人,教师就是要把解剖学的每一部分对医学的哪一部分结构有何支撑作用进行适当的阐释,让学生提早进入状态,也就是要有临床意识。教师最好要有临床经验,才能言之有物,才能信手拈来,才能不误导学生。例如在讲解男性尿道的两个弯曲时,讲到耻骨下弯是固定的而耻骨前弯是由于阴茎受重力作用下垂形成的,所以在导尿时需将男性阴茎上提来进行导尿以减轻导尿过程时对男性尿道的损伤。讲到输尿管的三处狭窄时,可以联系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饮食不当导致出现结石的情况。在介绍阑尾的位置形态及体表投影时,可以浅谈一下阑尾炎产生的原因同时介绍在进行阑尾炎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正确方法。教师不妨放下架子,先当学生,再当先生,这就要求教师最好多进修、多向临床专家请教,再来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才能相得益彰。

3 要重视解剖实验教学,建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解剖实验教学是解剖课程的重要一环,在授课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人体解剖学由于学科特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接触标本,尤其是尸体,很多学生还未上课,就已经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到以后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医学是神圣的,要想学好医学,观察标本是必不可少的,要把尸体当做是正常的学习工具,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解剖标本”。同学们对于实验课最开始是好奇,然后是小心翼翼地接触,再然后是产生浓厚兴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抓住同学的这些特点,教师要“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观察及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此种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老师能够将一些临床案例融入实验课教学,则更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老师应当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充分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准备好标本,结合讲解目标要求与观察要点、演示标本、指导操作、辅导答疑、小结提高的程序进行教学,确保完成实验计划,达到实验目的,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但是,教师指导时间不宜过长,大量的时间应留给学生自己操作,观察,辨认标本结构。要改变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的局面,使学生感觉到他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个简单被动的受体,他是在参与教和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

采用适时的考试,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增加操作考核,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锻炼。严格落实实践操作考核。操作考核评分标准:(1)为平时上课的随时提问及小考分数;(2)为每学期末通过各种标本的实际认知考核。促使学生重视观察标本和尸体解剖操作,强化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弊除死读书、背死书的学习方法,强化了能力的培养。由于解剖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技巧,因此解剖操作时必须安排老师辅导,做到有目的操作,调动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学时有限,解剖操作未能完成,可以在业余时间(中午、下午、晚上)都开放实验室,安排老师辅导。此工作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明白的内容,在开放实验室和陈列室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和提高。同时还通过学生报名,安排学有余力的学生制作标本和模型,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举受到学生的好评。

5 解剖学习的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人体解剖学的内容就是记,其实不然,死背过的东西,短时间内就会忘记,而且印象不深,学完后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要学好人体解剖学,我们提倡在解剖学习过程中要把形态、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以功能—结构辩证关系推理性展现各类结构的特征,联系生理功能和进化来理解结构,以求学的清楚,学得明白,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解剖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也是百花齐放,但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进行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及创新能力。但实践表明,只有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解剖教学质量,从而完成知识的转化,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R2

A

1674-0742(2011)12(c)-0123-02

2011-10-19

猜你喜欢
解剖学标本人体
人体“修补匠”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