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71例护理体会

2011-08-15 00:43陈琴
中外医疗 2011年36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下肢

陈琴

(泰州市人民医院骨科 山东泰州 225300)

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71例,通过对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及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指导,在临床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自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71例,其中男112例,女59例,平均年龄为60.4岁,行半髋关节置换术者7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者92例。其中股骨头无菌坏死83例,股骨颈骨折48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4例,强制性脊柱炎9例。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一般护理

行髋关节置换多数为老年患者,术前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及时给予安慰,讲解手术的目的、必要性,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手术。同时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卧床需要及肢体制动;训练肺活量。手术前期输液尽量不在手术侧肢体扎液以免造成隐匿性感染。手术前3d每天进行皮肤清洁1次,术日前1d晚间行1%软皂水清洁灌肠以防术后腹胀。

2.2 术后一般护理

麻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每0.5小时测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麻醉药作用消失后根据情况调节时间间隔。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及引流管相关情况。为防止尿潴留,我们采用术前辅导患者床上练习排尿,促使患者尽可能自行排尿,对不能自行排尿患者留置导尿,注意对尿管及集尿袋的护理。注意皮肤护理,通过保持床单位干洁、平整、舒适;移动患者时动作稳、准、轻。鼓励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钙、高蛋白、低脂、低盐、低糖、粗纤维、易消化食物。多饮水、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便泌。

2.3 术后并发症防及护理

(1)预防术后低血压,术后由于麻醉引起下肢血管扩张致血容量减少,加上术中出血,手术创口疼痛等原因导致血压降低。因此患者进入病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补充血容量、吸氧、保暖等措施。(2)预防医源性损伤。术后搬动患者时,必须注意患肢的保护。搬动时要保持患者全身均衡受力,保持患肢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相对位置、角度不变,做到整体移动。在使用便器、更换床单以及防褥疮按摩时,屈髋<45°,应将骨盆整个托起,勿使髋关节内收外旋。术后2周内以平卧为主,禁止侧卧位、翻身及盘腿,以防股骨头假体脱位。(3)预防术口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7~10d使用质子泵抑制剂3~5d,术口及时无菌换药,48~72h后,24h负压引流量<50mL可拔除负压引流管,保持术口敷料干燥、固定。(4)预防褥疮的发生,定时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无渣屑。骶尾部、肩胛部、足跟部予50%红花酒精涂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5)防止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嘱患者深呼吸,有痰尽力咳出,多饮温开水,翻身时拍背,以助排痰,必要时可作雾化吸入。留置尿管每日予尿道口护理1~2次,能自行排尿后,可拔除导尿管,保持会阴清洁。(6)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人工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达47.1%[3]高龄、肥胖、长期卧床制动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护理人员应指导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促进回流,防止血栓形成。

2.4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1周左右开始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静止等长训练,次数由少到多,根据恢复情况可作髋膝关节主动运动练习。方法:足在床上平移,不离开床面,不主张直腿抬高练习。2周后进行4次/d以上的收缩活动,并逐渐进行屈膝蹬腿活动。1周后进行短时间的坐位练习,可将病床摇升到45~60°进行坐位练习,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髋关节疲劳,患者还可坐于床边,双手后撑伸展髋关节,伸展屈髋肌。术后3周后可开始下地扶拐行走。下床时,双手把持床沿逐渐下无头晕等症状后才可行走,但一定要有护士或家属在旁陪伴,以防止摔倒造成骨折。术后6周内注意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患侧(如卧患侧,双腿间应放一软枕);不要跷二郎腿;坐位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拾物;不要床上屈膝而坐。弃拐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行走稳定并且无行走痛后。完全康复后可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跳舞、骑自行车等,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排便不能采用蹲位。

3 结果

本组均能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期间无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心脑血管意外发生。其中1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抗凝,活血化瘀等治疗肿胀消退。

4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能为髋关节疾病患者恢复髋关节生理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4],但同时该手术也是一种创伤大,难度高的外科手术,除了对手术技术的高要求外,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也是成败的关键。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及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围绕着预防并发症及早期功能锻炼进行耐心细致的系统护理,不但要预防老年人长期卧床而易发生的并发症,更应该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易出现的关节僵硬、松动及再脱位等并发症。适时适当的针对性功能锻炼是促进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步骤。本组患者均于术后2周出院,出院时可扶步行器或拐杖行走,1个月后电话回访,感觉良好。这说明做好系统护理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1]杨庆铭,谭延斌.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9.

[2]蒋秀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J].中华临床护理杂志,2003,8(14):104.

[3]关振鹏,吕厚山,陈彦章,等.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5,47(20):1317~1320.

[4]戴闽.实用骨科治疗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26~450.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下肢
髋关节活动范围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