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对策

2011-08-15 00:43梁华玉
中外医疗 2011年36期
关键词:致残率尿激酶脑室

梁华玉

(中山市陈星海医院 广东中山 528415)

脑出血是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的疾病,早期清除血肿和脑室内的积血,保持脑积液循环通畅,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对64例急性脑出血病人进行CT定位钻颅血肿抽吸持续负压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出血,并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措施,术后病人恢复快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48~76岁。头部CT证实内囊出血16例,左侧内囊及颞叶出血破入脑室8例,基底三角区出血4例,左侧枕部破入双脑室4例,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4例,脑疝形成13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7例。出血量20~140mL,发病时间均在8h之内。

1.2 方法

入院后经CT定位钻颅血肿抽吸,抽吸时负压不要太大,抽出量约60%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后夹管1h,将硅胶管置入血肿腔内,外界负压吸引持续引流。注入尿激酶以溶解血凝块,防止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其中7例病人由于脑疝形成,再度出血及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54例好转出院。

2 护理对策

2.1 病情变化的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肢体的活动情况,并做好记录,如发现异常,需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尤其是发病3d病情变化快,若病人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变慢,并伴有意识障碍,多为颅内高压,脑疝先兆,应报告医生实施抢救。本组有9例术后3d出现上述症状,经降低颅内压,止血、激素及抗生素的应用,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处理。有效的控制了脑室再次出血。

2.2 体位

脑出血发作24~48h内尽量不搬动病人,避免发生再出血。术后未清醒的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采取仰卧位,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2.3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其波动情况,如引流管无液体引出,考虑是血块堵塞,应用生理盐水5mL加尿激酶10万U注入管内,夹管1h后开放,以加快残留血肿的溶解和吸收。引流袋低于15~20cm,引流管时间不宜过长,防止颅内感染。本组引流24h~7d,均无颅内感染发生。

2.4 加强呼吸道的护理

2.4.1 吸氧 脑出血病人均有不程度的脑缺氧,监测,调整氧流量,使之保持,有10例病人出现SPO2下降至85%~90%,将氧流量调至5~6L/mim,使SPO2升至97%以上,再调整氧流量。

2.4.2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有效地排痰,易误吸入呕吐物,造成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因此,我们采用翻、拍、滴、吸、喷相结合的护理方式,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翻:每隔2h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避免痰液瘀积在一个地方。拍:通过拍打震动卧位的另一侧背部,促使痰液由小支气管流入大支气管。滴:若痰粘稠,吸痰前滴入生理盐水,使其刺激咳嗽稀释痰液,帮助排痰。吸:吸痰时由浅至深,先吸近处,以免将痰液推下。喷:用生理盐水加α-糜旦白酶蒸汽吸入。每日2次,使痰液稀释顺利吸出。并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及量、粘稠度。

2.4.3 加强口腔护理 昏迷病人张口呼吸,易造成口腔粘膜干燥,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3~4次以防口腔粘膜发炎。

2.4.4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管切开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用一次性硅胶管。对气管切开粘膜刺激小,避免损伤出血。每吸一次痰要更换吸痰管,气管内导管每4小时消毒更换1次。外导管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遮盖,注意切口的消毒,如切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

本组20例气管切开病人无一例发生感染。

2.4.5 防止尿路感染 病人留置尿管时间过长易发生尿路感染,应加强泌尿道的护理,会阴部每日清洁2次,尿道外口用0.05%洗必泰消毒2~3次,夹闭尿管2h定时开放。待病情稳定后尽早拨除尿管。

3 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的致残率很高,如不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会造成病人瘫痪肢体的僵硬、肌肉萎缩等情况,给家庭带来加大的负担。所以,病人积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不仅能缩短住院天数,更利于患者的康复,降低致残率。病人在生命体征平稳48h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可帮助病人活动四肢,按摩肌肉,做被动运动,以使病人尽早恢复生活自理。

4 结语

临床采用CT定位血肿穿刺,对血肿腔内积血进行缓慢抽取后,注入尿激酶,夹管2h,并进行引流,操作简单,预后良好。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病人致残率,提高生存率。

[1]刘安玲.急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9(19):9.

[2]赖兰萍.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持续负压引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5):127.

[3]董动德,索班西.脑室出血30例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13(4):253.

猜你喜欢
致残率尿激酶脑室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