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化管理在精神科临床管理中的应用

2011-08-15 00:43郑秀丽
中外医疗 2011年36期
关键词:精神病人精神科痕迹

郑秀丽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湖州 313000)

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是精神科医护治疗的重要标志[1]。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患者住院需求的提高,在不断的改进、创新和摸索。我院精神科自2005年实施痕迹化管理以来,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差错减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依法行医意识增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树立痕迹化管理的新理念

痕迹化管理是要把所有的管理体现于痕迹,痕迹化管理就是要把工作中每一个步骤都留有痕迹,以便以后有证可查。这种新的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少有报道,在精神科的管理中更是少为应用。

2 痕迹化管理在安全护理中的应用

2.1 规范了各种护理制度

2005年由护理部组织各科护士长在征求广泛护士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精神的特点全面修订和补充护理制度。规范了三级查房制度,要求护理疾病查房时做到有副主任护师进行业务指导并考核,通过这样的查房,使护士增强了规范操作意识,增强了护理体检的能力,便于发现精神病人缺乏主诉的躯体疾病的体症,增加了护理安全系数。

2.2 实行制度上墙

目前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精神科家属陪护现象很普遍,调查表明很多的精神病人家属缺乏相应的知识。我们把探视制度、陪护制度和入院时安全检查制度上墙,把陪客须知一式两份,一份交给患者一方,一份经家属签字后留存在病历中,让病人家属一眼明了对病人管理的利弊在哪些方面,同时因为签字,加强了家属的风险意识和对正规管理的默认意识。

2.3 建立家属探视登记本

由于封闭精神科进出的人员众多,又由于精神病人缺乏自知力,一些不安心住院的病人容易混杂在探视家属、后勤服务人员、保洁工等人群中外走,针对此情况,建立家属探视登记本,由接待探视的工作人员负责登记病人的姓名,家属的姓名和探视的启止时间,并告知巡视责任护士,使巡视责任护士对病人在科内的分布情况心中有数,规范了探视病人的管理。

2.4 建立生活必需品登记本

精神病人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完全照料自己的生活,因此家属送来的水果食品及衣物我们均登记在本,并按固定编号的食品柜和衣柜放置,证明收到多少,每天适量发放,给家属和病人一个清楚的交代,出院时将剩余的如数交还,让病人家属放心我们的管理。

2.5 风险登记本的管理

精神科由于病情的特殊性,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等各环节和过程中,因此,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针对此中情况,每月讨论和总结科室存在的风险问题,对他科发生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防范,对新上岗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培训,学习各种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以减少护理隐患。

2.6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书写

护理文书是病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又为日后医疗纠纷提供直接证据[4]。因此须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业务学习和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记录过程中注意内容的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全面和连续性。

3 结果

3.1 患者满意度提高

患者对医院护理技术及服务的满意率是医院发展的方向。以上痕迹化管理用于精神科的病人,病人的满意度2005年为95%,2006年为97.5%,2007年为98%。

3.2 护理差错减少

病房安全管理是精神科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要有预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2],通过规范制度和护理书写,采用动态交班本,实行陪护告知书等痕迹化管理,护理差错明显减少。

总之,痕迹化管理使精神科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留有痕迹,避免了互相传达造成的信息差错,增加了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信息透明度和信任感,痕迹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这种理念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应用、发展和丰富。

[1]刘艳芳,张贤峰.影响精神病人安全的因素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8.

[2]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M].中华护理杂志,2005(1):19.

[3]石惠珍.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中潜在问题的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981~983.

[4]卫生部医政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6.

猜你喜欢
精神病人精神科痕迹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不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相关问题探讨
艺术天才与精神病人或有遗传关联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积淀岁月的痕迹
参与式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