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2011-08-15 00:43朱晓娟史海燕
中外医疗 2011年36期
关键词:奶量早产儿循证

朱晓娟 史海燕

(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乌鲁木齐 830049)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周(196~259)d出生的活产儿。由于早产儿胎龄小,机体各系统发育极其不完善,免疫功能极差,极易发生感染、脑瘫、智力低下等并发症,死亡率高[1],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和存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因此致力于提高存活率和存活质量是作为医护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我院对30例体重不足2000g的早产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收治了30例体重不足2000g的早产儿,其中男性16例,女14例,胎龄26~35周,平均年龄(32.3±2.1)周,体重880~2000g,平均体重(1375±303)g,1minApgar评分5~9分5minApgar评分6~10分,阴道分娩9例,剖宫产21例。

1.2 方法

1.2.1 循证护理方法 (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一位责任护士任副组长,其他4名护士任组员。组长安排组员查阅有关资料围绕护理问题组织业务学习,去伪存真。每位组员发表见解,有据可依,有证可循,有疑问时反复查阅资料及请教有经验的同行、护理专家、新生儿医生。(2)了解早产儿生理发育特点。(3)建立完善护理常规。全体成员共同负责患儿的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当遇到疑问或难题时,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总结,提出解决方法。并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病历讨论,使每个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均有证可循、有据可依。小组成员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10篇,及儿科护理学相关资料等,经过学习讨论,列出如下护理要点。①加强保暖;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合理用氧;④正确喂养;⑤预防感染;⑤预防出血;⑦密切观察病情;⑧发展性照顾;⑨健康教育。

1.2.2 循证护理实践 (1)加强保暖。早产儿体表面积较大,体表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中枢和汗腺功能发育不全,易受外界温度因素影响[2],又因棕色脂肪少,低体温较多见,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因此,保暖对于挽救早产儿的生命极为重要。患儿入NICU,环境温度在24~26°C,相对湿度55%~65%,将患儿立即裸体放入暖箱内,尽量减少室温暴露时间,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每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暖箱内进行。暴露操作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体重<1500g极低体重儿,每6小时油浴1次,促进血液循环。(2)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常出现呼吸不规则和呼吸暂停,应取仰卧位,稍垫高颈肩部,使头部稍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痰器及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机,及时有效吸出口、鼻、咽分泌物,如出现呼吸暂停,采用背托、刺激皮肤等方法缓解,如无效,可采用简易复苏囊复苏。(3)合理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及缺氧症状合理选择给氧方式,如鼻塞低流量吸氧、头罩吸氧、正压CPAP吸氧。氧气应加温加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尽量不超过3d,随时观察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3%之间。定时测血气,避免氧中毒,症状改善后及时停氧。(4)正确喂养。早产儿因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极差,但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多,而初乳中有大量的IgA/IgM,补充溶菌酶,可迅速提高免疫力[3],因此最好早期母乳喂养,如条件不允许可根据病情给与早产儿专用奶粉微量喂养。体重越轻,开始哺乳量越少,每次增加奶量越少,哺乳间隔时间越短,可先给奶2~5mL,如能耐受,每次增加1~2mL,直至每日需要能量。体重低于1500g者,哺乳间隔时间为1~2h。对吸吮力差者,可用滴管喂哺。按时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对既无吸吮能力又无吞咽能力者,可用胃管法,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有残留奶则减少奶量,如持续有较大量残留奶可改用静脉高营养液。每日计算液体量和奶量,随着奶量增加,输液量减少,奶量达160mL/(kg·d)时,静脉营养停止供给。喂哺后将儿头抬高30°,严密观察,防止胃肠食道返流引起窒息。每日记录出入量及准确测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喂养方案,满足机体能量需求。(5)预防感染。患儿免疫力差,为避免交叉感染,NICU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室内定时通风换气,紫外线和消毒机空气消毒,地面、工作台、暖箱每日用含氯消毒液内外擦拭,再用清水擦拭,室内用具定期灭菌。湿化瓶和流量表按要求严格消毒,人工呼吸机管路环消灭菌。加强早产儿的口腔、皮肤、臀部、脐部护理。工作人员强化洗手意识,每次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按规定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6)预防出血。早产儿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还应补充维生素A、C、D、E和铁剂等。各种治疗和操作动作轻柔。(7)密切观察病情。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专人守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变化,积极防治呼吸窘迫综合症、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尤其是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早产儿死亡最主要原因[3]。应备好氧气、吸痰器、心电监护仪及急救药品。(8)发展性照顾。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将光线调暗,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使患儿侧卧,用直径3~4cm棉圈环绕在身体周围,使其所处环境与子宫内尽可能相似,帮助患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产生安全感,以促进体格和精神的正常发育。提倡早期抚触,早产儿具有发育的可塑性,早期干预治疗至关重要,1次/d,15min/次,抚触时注意刺激频率和强度,充满爱心。(9)健康教育。生育早产儿的父母亲往往会有忧郁和焦虑,不知所措,接受早产儿需要特殊照顾观念需一段时间。应在提供消毒隔离措施的前提下,鼓励父母进入早产儿室,探视及参与照顾患儿的活动;如抱抚、喂奶。指导父母如何冲调奶粉、沐浴、观察体温、脐带护理、何时预防接种、门诊随访等。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4]。

2 结果

通过循证护理,30例早产儿(体重<2000g)均存活,治愈出院,效果满意。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广泛开展,使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护理模式向依据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转变,这也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我院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旨在帮助护理人员认识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最终实现以循证的观念进行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的目标。我们在护理实践中,遵循循证护理的理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减少了实践中的变异性带来的不必要资源浪费及对患者的不利因素。资料显示,30例患儿均存活,明显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余桂英,邓云珍.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睡眠和体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23):35~37.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0~202.

[3]梁小梅,陆俭.早期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10~11.

[4]崔焱,张玉侠,尹志勤.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6~108.

猜你喜欢
奶量早产儿循证
《循证护理》稿约
宝宝饱不饱,衡量有四招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Should a colonoscopy be offered routinely to patients with CT proven acute diverticulit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