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标题设计的新趋势

2011-08-15 00:43董丽霞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9期
关键词:口语化新闻标题报纸

□董丽霞

(苍梧晚报,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报纸标题设计的新趋势

□董丽霞

(苍梧晚报,江苏 连云港 222006)

“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新闻标题就像是新闻的“眼睛”,一个生动传神又富于魅力的好标题,能使读者感受到正在萌发着、变化着的新鲜事、新鲜理。进而像被磁铁吸引一样往下去阅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新闻业高速发展,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的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之互联网的冲击,人们接受信息量越来越大,接收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当今社会,媒体竞争成败的关键,就在于社会和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上,而这种认知度和满意度又常常始于新闻标题。读者是否决定阅读某一篇新闻,往往取决于新闻的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而那些具有某些特色的标题,往往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导读者进一步阅读新闻内容。可以这么说,做好标题则报纸全盘皆活,做不好标题则报纸全盘皆输,这无疑成了一个硬道理。故而,在现今报纸“读题”时代来临的时候,报社都把做好新闻标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为适应新的形势的变化,使报纸更加吸引眼球,报纸的新闻标题设计制作也越来越多元化,颠覆了过去许多的条条框框,呈现出一些新趋势。

口语化成为流行时尚

报纸作为大众媒体,让读者喜闻乐见是最重要的。否则,报纸就吸引不了读者,当然也就起不到传播的作用。过去,报纸的标题制作喜欢用书面语言,之乎者也,文绉绉的,讲究工整对仗,也做得工工整整、有板有眼的,但与群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却相去甚远,亲和力不够,总是和读者隔着一层,更谈不上让人“一见钟情”了。现在,打开各张报纸,各大版面的标题许多是老百姓的大实话、口头语。口语化的文字干脆直接进入标题,一目了然阅读起来非常方便,与读者零距离、无隔阂。而且,口语直接进入标题,容易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

比如:

老板,出大事了(主题)

我们这里有个小保安

把保时捷开出去 撞飞人家两辆车(副题)

——2009年1月12日《都市快报》

这个口语式标题,把一则交通事故的新闻,通过肇事者公司里的一个职员向老板急切报告的话语中表现了出来,读者从中可以感觉到其惊悚、恐惧和不安的神情状态。正是这个标题完全口语化才有了如此传神的效果,如果改成书面语言就会索然寡味:

一辆保时捷连撞两辆车

某某地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主题)

肇事者乃某公司的保安

这样的标题在一些报纸上还是出现较多的,虽然事实上也准确无误,但其生动性、贴近性却没有了。

一睁眼,她床边站了个陌生人(主题)

醉酒男闯进女孩屋,还说:“你睡你的,我睡我的”(副题)

——2010年9月10日《山东商报》

这个标题也以口语化的标题,把醉酒男闯进女孩屋里的对话放在副题上,将其醉态十足的滑稽像勾勒出了,读之生动有趣。

长标题大行其道

过去在一些主流报纸版面设计中,一般要求主标题10-12字,不能超过13个字。对于那些不需要特别突出的报道,如果制作过长的标题,就会喧宾夺主;另外,太长的标题,也会造成读者视觉疲劳。可是在当前的流行版式中,长标题却成为时尚,许多本来应该属于多行题的,现在为了做成通栏的横题,也强行并为一行,从而使标题越来越长。长标题大行其道,肩、主、副三题一勺烩这种制作标题的办法,把“办报办题”、“看报看题”的新闻理念演绎到极致。甚至大有把提要都做进标题里的趋势。

长标题成为流行时尚,笔者认为与时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关。如今,都市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阅读报纸一般在“三上”,即车上、路上、厕上,试想在上班等车的间隙,坐公交车、地铁的途中一般无法仔细研读新闻内容,大多是快速浏览主要新闻,长标题信息量大,一般能把一条新闻的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概括出来,如果读者时间有限,看看标题对新闻也就有了大概了解,满足了其快速获取信息的目的。

这个宝宝是拾荒大伯从火堆旁抢出来的

为人父母,你们的心颤抖了吗(主题)

他为什么被抛在荒郊野外?你们怎么可以如此狠心?孩子还顽强地活着,请你们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这份为人父母的责任(副题)

——2011年2月25日《钱江晚报》

这条新闻的主标题有30个字,副标题有52个字,可见编辑是有意追求这样的长标题,主标题生动再现了这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弃婴被发现时的危险场景,后半句反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副标题两个疑问句引出正是读者的好奇点,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新鲜,住户自建带监控垃圾房

有效,2年了果然再无“天女散花”(主题)

这几天,有人忽然想到,这样自己装个监控算不算侵犯隐私

出钱的这家人哈哈一笑:摄像头是装了,但根本没接通线(副题)

——2011年1月6日《钱江晚报》

这个标题主标就有20多字,副标有40多字,标题虽然很长,但高度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看完标题新闻内容也大致了解了,另外标题制作的也很有趣味,很生活化。

通俗化特色更加凸显

作为大众化的报纸,必须使自己置身于大众化的新闻语境之中。在如今新闻资源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许多报纸改头换面,不断包装,力求推陈出新,对新闻标题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晦涩难懂,不通俗,不大众,看后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标题,越来越让读者望而生畏。用大家易懂的语言通雅到俗、化雅还俗,把新闻事实在标题上提炼出来,让大多数人不需要从脑子里拐几个弯就能读懂看清,通俗化标题可以说是报纸永远的追求,但一直做得不够好,与群众的要求有距离。而现今报纸标题对通俗化的追求,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也更自觉了。翻开现在的报纸,时常看见通俗生动、情趣盎然、神采飞扬的标题散落其间,像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使文章更具有“勾魂”魅力。如:

抗生素大量使用,越用越高级还真不是好事情(肩题)

细菌耐药了,“王牌药物”都杀不死(主题)

——2009年1月13日《现代快报》

这个交流式标题把大量使用高级抗生素的危害用十分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交流方式表达了出来,使人很容易接受。如果纯粹使用医药术语,估计许多人都不容易读懂,那必然会影响交流和传播。如果简单地浓缩成“抗生素大量使用不是好事”,看似精练,实则交流沟通的情境全无了,影响人们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再如:

捉了30年老鼠,民间捕鼠牛人如今发现老鼠有变化(肩题)

不爱打洞爱爬高 不爱吃素爱吃辣(主题)

动物学家:它们是被动适应社会发展,如今连常见老鼠种类都不同了(副题)

——2011年1月7日《钱江晚报》

这条新闻的主标题采用对仗的形式,把老鼠的习性变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读起来轻松活泼,提高了读者阅读新闻的欲望。

(本栏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口语化新闻标题报纸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报纸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