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办好地市报评论的思考

2011-08-15 00:43王晏文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9期
关键词:小型化观点报纸

□王晏文

(梅州日报社,广东 梅州 514021)

新时期办好地市报评论的思考

□王晏文

(梅州日报社,广东 梅州 514021)

对于媒体而言,话语权就是力量。如今,评论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各大媒体所重视,成为了舆论监督的重要利器。因此,如何在现今的媒体环境下抓住读者的心,让受众有认同感,也就成为众多媒体人关注的焦点。对地市报而言,评论版块的经营已成为新闻竞争的重要筹码,评论中所蕴含的思想则在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评论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同时,必须突出自己的思想、体现自己的特色,不能盲目跟风,不能人云亦云。而是让受众尽可能地听到多种声音,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新闻评论 地市报 多元化 思想随着公共舆论环境的日益宽松,媒体评论逐渐迎来了难得的春天。与此同时,评论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各大新闻媒体所重视,成为了舆论监督的重要利器。汹涌澎湃的口诛笔伐、思想碰撞,卓有成效地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公平与正义的逐步实现,尽管这个过程走得并不顺畅,但前进的每一步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对媒体而言,评论版块的经营也已成为同业竞争的重要筹码,不仅报纸媒体在做,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也在做。有的甚至已做成自己的品牌,报纸如《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电视如凤凰卫视、南方卫视,网络如“天涯论坛”等,名声在外,名利双收。别无其他,只因评论就是媒体的声音,透过这个声音,我们就可以读懂这个媒体的灵魂、个性和思想,就能借以判断她是否值得我们去关注,甚至喜欢上她。

对报纸而言,其比电视媒体在深度解读、剖析评论方面更具表现优势,比网络媒体在新闻发布、论据支撑方面更具权威优势。可以说,哪个报纸媒体放弃了对评论的经营,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最擅长、最宝贵的优势。因此,我们在评论的实际采写、编排当中,要形成一个理念:但凡一流的媒体,其在评论方面都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特的视角。

评论应坚持三大原则

地市报在评论阵地上的坚守与不断进取,既是媒体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与广大百姓的殷切期盼相符合。引用《梅州日报》评论版开栏语——“秉承开门办言论的原则,以针砭时弊、共创和谐为宗旨,努力为政府决策提供舆论支撑,为社会热点提供舆论引导。”这里蕴含了我们办评论的三大原则:

第一,评论的出发点是立足本地焦点新闻,兼顾国内热点事件。我想这不仅是评论应坚持的第一原则,也应该是所有地市报办报理念的共同特点和客观要求。地市报的关键就在于“地”上,就是本地,罔顾本地要闻,而盲目地跟风某些大报追逐所谓社会焦点,不仅在评论质量上很难有所超越,在评论的贴近性与监督作用上也将大打折扣,这就失去了评论的原始意义。

第二,评论的价值观是针砭时弊、共创和谐。和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是我们改革开放来之不易的成果。我们力图通过针砭时弊,揭示社会、政治存在的不良现象,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公平与正义,共创和谐社会。

第三,评论的视角是开门办言论。这不仅指评论在选稿上提倡包容、开放的思想态度,不搞话语霸权、一言堂,欢迎各界人士畅所欲言;也指评论在内容论述上不追求一锤定音式的效果。如果我们的评论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反思和启发,则善莫大焉;而若能促成问题的解决,则是对我们评论最大的奖赏。

独特的视角和多元的声音

进入新世纪,随着新闻采集和传输方式的现代化以及互联网的日趋普及,消息的提供已经变得越来越快捷和简易。然而,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信息,不免使人扑朔迷离,茫然无措,人们期盼着舆论给予正确的导向。因此,网络时代的新闻评论如何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个性,对它的发展壮大是极为重要的。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不易的。在这种情况下,地市报则必须有创新之举,给新闻评论提供更多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来源于独特的视角和多元的声音。

评论观点的兼容化:评论要有独特的视角,是我们一直坚持的观点,也是纸媒在媒体竞争中最为倚重的“利器”。报纸评论必须改变以往唱“独角戏”、“论而不争”的冷清局面,主动吸纳不同观点、不同意见,使评论栏目或版面成为意见多元、观点丰富、思想活跃的开放的论坛。《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以及《南方周末》的评论版就是观点交流的平台。《冰点时评》的编辑经常在同一版面“不同观点”栏目安排对《冰点时评》观点予以质疑或批评的文章,让思想在观点的碰撞中得到提升。《南方周末》时评则设有“读者来信”,不将一些所谓“另类”的观点拒之于版面外,以保证受众尽可能地听到多元的声音,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作者队伍的开放化:这其实也是评论观点兼容化的一种表现,新闻评论历来由资深记者、编辑和评论员执笔居多,报社外部人员很难有机会参与其中。评论很大程度上是阳春白雪,需要仰视。新时期下,我们的评论要有更为开阔的视野,更为独特的视角,则必须由以往封闭式的以少数专业评论工作者主笔逐步向专业评论工作者和受众相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方向发展。这种开放的群言型评论形式,使新闻评论由以往指令性较强的单一灌输形式,转变为受众平等参与、平等交流的气氛融洽活跃的评论模式,不仅吸引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评论的写作,而且评论中所反映的越来越多的群众心声又成了媒体吸引受众的有力武器。

新闻评论的小型化:新闻评论向小型化发展,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相比篇幅较长而又空泛的言论文章,短小精悍的文章更适合人们的胃口;另一方面也因为小型化适应了当代社会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需要。进入新世纪,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媒体都想通过短小精悍、清爽别致、言之有物的评论来争取受众有限的业余时间,评论小型化的趋势会越来越强。当然,小型化也易犯言之无物、缺乏深度的毛病,因此,评论在小型化的同时要注意选取小角度,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深入开掘。

凤凰卫视著名时事评论员阮次山曾说:“评论不是结论,而是给您提供多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许多问题都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报纸评论亦如此,独特的视角和多元的声音从根本上说是对转型期社会特征的一种适应。因此,纸媒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对新闻评论注入自己的思想就势在必行,也只有如此,才能让读者在评论上找到“认同感”,享受到“思想的盛宴”。

猜你喜欢
小型化观点报纸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观点
卖报纸
业内观点
家庭规模小型化提前到来
新锐观点
未来汽油机的小型化
Fiat公司极度小型化的2缸汽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