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应增强时效性

2011-08-15 00:43刘晓峰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9期
关键词:辽源通性时效性

□刘晓峰

(辽源日报社,吉林 辽源 136200)

社会新闻应增强时效性

□刘晓峰

(辽源日报社,吉林 辽源 136200)

社会新闻是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俗称“八小时以外的新闻”。它不受行业局限,是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某种情感、富有情趣的新闻。

新闻贵在一个新字、重在一个“快”字。好的社会新闻,不仅能反映出时代特点和社会生活气息,还能给人以某种启迪,引导人们奋发向上。目前,纵览报刊上刊登的社会新闻,给人普遍的印象多是一周前的新闻。特别是事件新闻,有的是半月前发生的事实,有的则为一个月之前的事实,给人一种时过境迁的感觉。新闻的时效性与可读性成正比,时效性越强,可读性就越强。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重大要素,社会新闻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其新闻价值就打了折扣,就不能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社会新闻与人们衣食住行紧密相关,产生在社会各个角落,特别是人群集散之地,其特性为传通性大、民间性强、人情味浓、涉及面广。社会新闻的传通性与涉及面广的特性,更突出了它的时效性。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摄影作品《迎着炸药扑上去》的3幅图片,如实记录了我公安民警大智大勇,将怀抱炸药包危害群众生命安全的歹徒扑倒在地生擒的场面。2001年1月28日下午发生的事,第二天,《郑州晚报》就在一版用半个版的篇幅,刊发出了这则社会新闻。报道发出后,好评如潮,对当时的舆论起到了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如媒体缺乏社会新闻的时效意识,这则新闻推迟一两天再刊发,受众就感到不足为奇,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社会新闻的传通性已让人们知道了事件发生的情景。

现代社会的新闻传播速度不是以日计算,是以分以秒作为计算单位,现代的物质技术条件,也为缩小事实发生时间与新闻刊发的时间差距提供了可能。舆论先行,快字为本的社会新闻才能激起受众的情感,才能更加贴近读者。增强社会新闻的时效性,是记者、编辑、媒体努力的共同点。为增强社会新闻的时效性,很多媒体都有自己的明智作法,如开辟“昨日新闻”栏目等。但多数的社会新闻时常会受到栏目限制,一些很有价值的社会新闻也要等到按部就班地排到时才能刊登,使这些新闻变成了旧闻。

增强社会新闻的时效性,首先应对编采人员提出时效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将有价值的社会新闻限定在最短时间内发出,对重要的社会新闻要摆脱栏目的局限,最好抢在当地读者知道真相之前发表,及时发挥新闻的引导作用,以满足读者的“新闻欲”。其次,作为编辑,要对应编发的社会新闻做到编辑及时,让那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并具有浓厚的社会生活气息的社会新闻真正成为能够激起读者情感的新闻快餐。再次,作为记者在采写社会新闻时,要注重观察,不仅要注意事情的复杂性,全面考虑社会效果,尽可能避免报道带来的负面作用,还要腿勤、脑勤、手勤,尽快地发现社会新闻,并分秒必争,做到当日新闻当日成稿。在采访新近发生的社会新闻时,要尽可能找出时间最近的情节作由头,以进一步增强社会新闻的时效性。

猜你喜欢
辽源通性时效性
基于时效性分析的草莓种苗脱病毒技术
辽源鴜鹭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不为浮云遮望眼,更要身在最高层——例说向量中的“一题多解”与“通性通解”
辽源市优势主导产业分析
向量问题中的通性通法
吉林辽源地区土温室建造技术
通性通法驾驭选考题
Ⅰ型铁路信号安全协议的消息时效性防护机制
江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