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护理专业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2011-08-15 00:44黑龙江杜仙
职业技术 2011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技能

黑龙江 杜仙

论护理专业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黑龙江 杜仙

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其有效性的提高,一直是职教工作者们关注的课题。结合职业院校学生情况和职业特色,我校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以及“以生带生”的组长责任制等方法践行了如何执行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优化组织实施教学,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

专业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实施新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在当前的教学现状中,存在着大量的低效甚至无效教学行为。这些现象的出现,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是相悖的。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对职业院校原有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笔者认为,提倡有效教学不失为一种良策。研究和探索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将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为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充当助推器。在这种背景下,探讨有效教学的模式和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护理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很多,现就我校护理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有效创设护理专业课教学情境,实现病人全程式护理教学模拟

在有效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很重要。因为情境是知识的土壤,知识只有融入情境之中,方显活力和美感,学生也只有在直观有趣的情境中,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致,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进而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护理专业课的情境要建立在医院、病房、患者之间,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创设有效的、适合学习的病人全程式护理教学情境。学生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投放到鲜活的情境模拟中,实现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化护理,从而使知识脉络清晰,并将外在的情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启发式教学法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2)问题式教学法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操作简便,适合成教学生的特点,实践效果良好。具体分三步:第一步提出问题、以疑导读;第二步自学思疑、横向议疑;第三步充分解疑、总结收尾。

3.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

学校建设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实训演练、实验、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只要需要,课桌就是工作台,学生就是医护人员。

专业课程的教学一般在各专门项目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进行,教师根据项目的需要,根据实物讲解相关原理,学生通过观察提高了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教师给学生进行标准的现场操作演示或多媒体模拟,学生掌握了操作步骤后分组进行练习。教学中要注意将本课的练习项目实施环节安排到学生的实训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

对于护理专业,实现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在基础护理的实践技能培训中,为实现学生高效率地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操作方法及理论知识,我们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这样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教师教完了,学生也学会怎么操作了,所学的理论得到印证了,技术学会了,技能也得到了加强。

5.教学评价多元化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评价是以课程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模式。而新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就是要打破传统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进行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时要充满理性,留有弹性,既考虑到共性,又突出其个性。如对学生《基础护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时,不仅要评价他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还要有综合素质的成绩。综合素质方面包括课堂表现、在实践操作中与他人的合作、沟通、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多维评价,每次评价时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由此可见,评价体系的多维化也会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实现了有效教学。

6.“以生带生”的组长责任制教学

护理专业课的技能培训通常承载着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锻炼能力、培育品格的功能。教学的有效性之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为使学生高效率的掌握技能,我们采取了“以生带生”的组长责任制教学。把各班分成小组,在统一示教后挑选出吸收知识较快、掌握技能较好的同学,让他们以组为单位进行以生带生示教,在示教中实行“小组责任制”、“组长考核制”、“任务轮回制”等。这些制度的推行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高效性。最后进行各个小组的技能汇报表演,老师评选出优秀小组并记录在教学评价中。

总之,通过护理专业课有效教学的开展,学生学习不再是只为分数、为考试,而是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护理专业课,从护理专业课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掌握、素养的提高、内涵的提升。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真正实现了护理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采用有效教学,使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实现了“五化”有效教学模式,即教学环境企业化、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关系师徒化、教学评价多元化。

[1]沈江华,王耿夏.提高护理本科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2):52-53.

[2]郭兰青,孙娟,孟燕.应用PBL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护生综合能力 [J].护理研究,2009,23(12A):3180-3181.

[3]郭红霞,姜永东.PBL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应用研究现状[J].护理学报,2007,14(1):25-26.

[4]赵廷坤,康白,史立宏,等.PBL教学模式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4):130-131.

(编辑 刘丽娜)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医学系)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技能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