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思考

2011-08-15 00:44黑龙江左雷李占宣
职业技术 2011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应用型院校

黑龙江 左雷 李占宣

关于提升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思考

黑龙江 左雷 李占宣

清华的百年校庆,引起了大家对清华是继续培养高级工程师还是科学家的探讨,但是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应用的工程师型人才,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凡事先解决思想问题,其次是方法问题,再次是落实问题。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根本。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是这一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计算机软件专业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本文在分析目前计算机软件专业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5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亲”。实践性较强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是许多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实现与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因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是确保培养应用型学生的关键。

一、当前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如何能培养出和软件开发企业接轨的合格学生?这些问题伴随着计算机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教育不仅需要专业教育,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教育。但在很多高校专业教学中只是一味的灌输理论,忽略了实践环节,这就直接造成了教学与实践应用的严重脱节。这些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即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产生了脱节。很多教师虽然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但并没有参与IT项目的实际工作,对IT企业的实际应用,企业对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并不十分了解。

普通高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师中既具备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非常稀缺。许多高校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没有行业第一线的经验,不具备从实践出发的教学视角,从而难以胜任应用型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有些从软件企业转到高校的教师,开始时是具备优势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原先的一些实践经验也成为过去式,也呈现出实践能力不足的态势。计算机这个行业靠吃老本是不行的。综上,如何建立长期有效务实的机制,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落实。

二、提高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及途径

1.引进教师方面要抛弃“唯学历、唯文凭”的人才引进观念

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引进机制不合理,偏重“学历”、对实践操作能力重视不够。在人才引进方面,应注重引进软件开发上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素养较深的应用型人才。当前,普通高校多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试问引进的教师都为非应用型,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是非宽进严出型,学生无论学得怎么样基本都能毕业,这样在选拔教师时更要严格筛选,走出“以学历论高低、以文凭论水平”的误区。长期依赖单一的人才供求渠道,延续从学校到学校的人才选拨模式,是造成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把应用水平作为人才录用的一项重要指标。

2.教师应该具有企业经历与研究经历

对于刚毕业就招聘来的几乎没有任何行业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不要急于为他们安排工作,应将他们送到软件开发企业进行顶岗作业半年或一年,让他们把已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在具体操作中去体会和验证,从而打下坚实的实践能力基础,这样将来站在讲台上才会信心十足,游刃有余。而对于正式专业教师,每完成一个教学周期就应该安排他们到软件开发企业去顶岗实习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可以是短期的,比如一个月。这样做既了解了软件专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又增强了实践能力,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还要进行一次大的顶岗进修,原因就在于计算机专业发展太快,靠一次企业进修、实践根本维持不了几年的先进性,要有计划的、不间断的顶岗进修。

软件教师要具有与企业、科研机构或国内著名高校的合作研究的经历;应该具有主持或参加服务社会的实际应用型科研项目的经历。从事这样的项目工作是最锻炼人的。这些项目大多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功夫,绝不是几篇前瞻型项目论文就能够应付交差的,任何的马虎和大意都完成不了。所以只有参加过真正实践项目的人,才能对所要教授给学生的理论理解得透彻,才能够把课讲得精彩。

3.减少不必要的事务,给教师充足的课余时间

众所周知,做科学研究是需要大量实践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将课程安排得合理,避免重复劳动,无用的大会小会尽量少开,少搞意义不大的评比与评奖。这些事情除了占用教师时间,有时还让教师感到不公与腐败,对教师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试想如果教师为了自己的晋升和名誉,把很多精力投入到这上面去,哪里还有时间去做科学研究、去钻研业务、去参与一些工程项目?教师的很多时间都投入到填写各种表格和各种申请书中,哪里有时间学习和钻研新技术和新方法,实践能力当然得不到提高。有些高校一方面要求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提高实践水平,平日里却不为教师创造条件和时间,停留在无落实、喊口号、喊要求的层面上。应让教师把时间、精力都放在提升自身水平上来,心平气和的练内功,做一个真正有水平的教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鼓励教师兼职参加企业的实际项目,提高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度

软件开发和其他行业的工作方式有一定差别,比较灵活,可以很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应该鼓励教师在不耽误校内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去软件开发企业兼职,抛弃一直以来所谓不务正业、开小差、赚外快的老思想。这样做不但增加了教师的收入,而且还是长期的具有激励性的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方法,与校内教学工作相辅相成,并不矛盾。这项鼓励政策要求高校领导为教师创造条件,正如前面第3条提到的,要有时间上的保证。

5.聘请企业中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

优秀的软件开发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职业经历。由于许多院校教学任务艰巨,让专职教师到企业中去取得丰富的职业经历很难实现。因此,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只靠专职教师提高自身水平是非常困难的。普通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机制,要有计划地从计算机软件企业或科研单位聘请一线的、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这是最快的弥补教师队伍缺陷的方法,因为整个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当然,企业当中有些一线人员虽然实践能力很高,但有些可能学历比较低,受于体制限制我们也可以采用兼职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学校计算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讲座或指导,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综上所述,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才代表未来。计算机软件专业有理论性和工程性并重的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从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计算机学科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只要学校重视,建立长期有效的,让教师有积极性的制度、方法,才能使教师积极配合,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实现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又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的目标。

(编辑 刘丽娜)

(作者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计算机系)

猜你喜欢
计算机软件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浅谈不同编程语言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影响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浅谈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