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描写景物》教学实录

2011-08-15 00:49胡礼仁
中学语文 2011年34期
关键词:写景景物同学

胡礼仁

一、激情导入

(师生问好,上课)

师:春风秋雨,朝阳晚霞,雪山飞泉,如诗如画,大自然的美妙时常打动我们,给我们心灵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如何将这美丽多姿的景物描绘出来?同学们,今天这节写作课,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写好景物,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同学们热情高,很好。我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会合作得很愉快,很成功。

二、展示目标

师:同学们学过了许多优秀的写景作品,这些写景作品之所以优秀,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秘诀,就是善于观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多媒体显示):

1.学会观察事物,写出有分量的语段或文章。

2.结合《春》、《济南的冬天》两篇课文,描绘一幅自然图景。

三、合作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所学课文中写景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的同学请举手回答。(学生开始寻找)

生:老师,我找到了朱自清的《春》写景的一段。

师:请你给同学们读一下。

生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平和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师:这位同学找得很好,念得也很有感情。

生2:我找的是《春》的第4段。

师:也请你给同学读一遍。

生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第二位同学找得很好,读得也很有感情,同学们还找到了哪些?

生3:我找的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第3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师:好,同学们找得非常认真,找得非常好。优美的写景(段落)除这些文学作品外,还有一些古诗句也是写得很好的。请同学回忆一下。

生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生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生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生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生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师: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古诗句,这些诗句在今后的写作中都是可以运用的。

师: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即生活”。只要我们对生活细致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刚才,我们找出了一些优美的写景段落和诗句,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几句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师(点拨):可以从描写角度、描写顺序、修辞方法、语言艺术、思想感情等方面思考。

(学生讨论热烈,大约3分钟后)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参与的同学也很多,现在多数同学已讨论完毕,下面请同学们全班交流。

(一同学举手)

师:请你说说。

生1:我喜欢《济南的冬天》第3段,这一段写景很有层次,它是由上写到下,它告诉我们写景要注意安排好顺序,如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等。

师:很好,请坐。

生2:我也喜欢《济南的冬天》第3段,作者写景选取了山上、山间、山腰,让我们感觉很清楚,因此,写景要选择好点。

师:这个点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察点,很好。

生3:我喜欢朱自清《春》第3段景物描写,它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来写,让我们感到这些景物就在我们身边。

师:上述几位同学回答得很精要,找到了写景的秘诀,我们把它概括为(板书):

① 注意观察顺序

② 选定观察位置

③ 抓住事物特征

这三点可以说是我们写好景物的关键,除了这三点之外,还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开始沉思,教室里很安静,教师启发引导)

师:好,有了同学们说的三点后,是不是就一定能描写出有情有感、有血有肉的景物呢?不一定,要想使人读了你的文章之后,感同身受,身临其境,除上述三点外,还需要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听《春》中“春风图”一段的录音。

(放录音,全班同学认真听)

师:这一段景物写得很细腻,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生1:它运用了一些感觉器官,“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了触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用的是嗅觉,还有鸟儿“呼朋引伴”用的是听觉, 所以写得很细腻。

师:这位同学开动脑筋,评点得很准确。看来,除了“观察”以外,还包括什么内容?

生(部分学生):调动我们的感觉器官。

师:对,调动一切感官(板书),只有这样,我们的写景才能细腻生动。

生:老师,描写景物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像《春》第五段用了拟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用了比喻。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很精彩,同学们来一点掌声,好不好?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老师还没想到,其实,像《春》、《济南的冬天》还有一些写景的古诗句除了运用比喻、拟人以外,还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我们还可加一点,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四、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学会描写景物”,掌握了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抓住事物特征,选定观察位置,注意观察顺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一切感官。只要我们抓住五个要点,同学们的景物描写一定会写得很成功。下面我们来学写自己最熟悉的景物。

五、诗意表达

师: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描写景物的一些方法,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从下面老师提供的自然景物的图片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写出其特征及你的感受,一百字左右,时间3到5分钟。

多媒体显示:春雨、校园晨景、落叶、菊花、荷花等景物图片。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并与个别同学交流。大约5分钟,教师发现部分同学已经写好。)

师:老师发现有部分同学已经写好,有的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有诗意,很有文采。下面请几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哪一位同学先来。

生1:春雨来了,我信步走上了小路,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春的气息,心情格外舒畅。

小雨,细如针尖,轻似牛毛,如烟似雾,无声无息地下着,不住地滴在我的脸上、身上。树枝上的嫩芽微微地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静静地对着我微笑。小雨调皮地落在它们身上。哈,好一件珠纱衣!风娃娃也是那么顽皮,不住地吹着雨丝到处奔走,落在树上,落在小草上,落在我的脸上。

生2:早晨,夜幕还未拉开,草儿甜甜地睡着,鸟儿还未从梦中醒来,一切都静极了。

晨雾弥漫在整个校园中,假如你在远处眺望那一栋教学楼,你就会神奇地看到一条乳白色的雾带绕在教室腰间。校园中几棵老梧桐树,好像几位老寿星,凝望着东方。晨雾渐渐拉开,白茫茫的晨雾在减退,在流动。这时,人影绰约,一个、两个……成群结队,伴着欢快的笑声,走进校园。

生3:姥姥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四面环山,村前村后的田野和山坡上,到处都是盛开的菊花。春天萌芽,夏天开花,一直到深秋慢慢凋谢,五颜六色,像雨后的彩虹。菊花有很顽强的生命力,无人施肥和浇水,依靠阳光和雨露顽强地生长着,装扮着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菊花最怕霜雪,冬天来临,在刺骨的寒风中,它吐尽最后一口气,枝叶枯萎,却把根深深地埋在土里,饱饱睡一觉,当春风轻轻拂过大地,燕子回巢的时候,偷偷地苏醒、发芽、开花,漫山遍野,周而复始。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的交流可谓精彩纷呈,充分运用了刚才所学的描写景物的一些方法,既内容具体,又文采飞扬。通过一节课的探讨交流,大家已掌握了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发掘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相信同学们今后会写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全体):老师再见!

教学解读:

《学会描写景物》是我在初三年级上的一堂写作教学课。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一种阅读与写作相互脱节的现象,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语文教材,更好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达到阅读、观察、写作融为一体,本次写作教学课便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当然,创造性表述不等于胡思乱想,因此,《课程标准》又特别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美是生活”。大自然的美妙时常打动着我们的心,给我们以心灵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如何传授有关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将这些景物描写出来,写作教学责无旁贷。基于上述认识,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①学会观察事物;②学会描写景物。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主要环节,即文本导读,方法探究,创意表达。在第一个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寻找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两篇课文中写景的句子或段落,并请同学有感情地把它们读出来,还让学生回忆所学的古诗文中写景的名句,在阅读训练中给学生以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并能总结出各种写作方法。在做好充分的铺垫之后,笔者让学生讨论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通过第二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观察训练中学会多角度地观察景物,发现景物的多姿多彩,捕捉景物的各种特征,然后水到渠成过渡到第三个环节,即写作实践。经过前两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已有法可循,有物可写。课堂第三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运用前面总结出的写作方法,把在观察环节中获得的素材,联系自己现实生活,进行有创意地表达,写出有新意的语段。从学生交流的作文来看,第三个环节的目标基本达到。

用好现有语文“教材”,将阅读、观察、写作融为一体,达到综合描写景物的目的,是本次写作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愿新课改的写作教学课绚丽多彩,飘香大江南北。

猜你喜欢
写景景物同学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四时景物皆成趣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写冬天的景物
写景的妙招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写出景物漂亮的颜色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