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例在职警察体检心电图分析

2011-08-15 00:42徐欣卞士平顾水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0期
关键词:右束房性早搏窦性

徐欣 卞士平 顾水明

我院在2011年担任在职警察体检1942例,检出心电图异常者408例,占总检人数的21%,现将心电图作简要分析。

1 一般资料

408例异常心电图中,男362例,女46例,年龄21~59岁,其中年龄21~40岁286例,41~50岁79例,51~59岁43例。查体示发育良好,心脏听诊无病理性杂音,X线检查示心肺无异常。

2 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福田7202型六道心电图描记仪,受检者静息状态下平卧,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每导联记录4-5组波形,诊断标准依据按黄宛主编《临床心电图学》。

3 结果

1942例受检者常规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其中正常心电图占78%,异常心电图408例,患病率为21%。ST-T改变者最多,共205例,占10.55%。其次窦性心律失常252例中,分别为窦性心律不齐126例,占6.48%,窦性心动过速97例,占4.94%,窦性心动过缓30例,占1.54%。余房性早搏76例,占3.91%。室性早搏25例,占1.29%。I型房室传导组滞13例,占0.67%,顺钟向转位15例,占0.78%。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8例,占0.4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5例,占1.29%。左室高电压36例,占1.85%。

4 讨论

在408例异常心电图中,ST-T改变者最多,有205例。主要为ST段降低,T波平坦或倒置。心律失常252例中,以窦性心律失常为首位,占6.48%,其次为早搏101例,占5.2%,束支传导阻滞33例,占1.7%。有文献报道[1],汉钢精密仪器厂714名职工健康体检,正常心电图占78.22%,异常心电图占21.78%,ST-T改变所占比例最高,为4.68%;其次为窦性心动过缓占3.13%,窦性心动过速占2.13%,室性早搏1.91%,房性早搏1.59%,传导阻滞0.3%。ST-T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引起ST-T改变的原因很多,如心肌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药物、体位改变、饱餐、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均可引起心电图ST-T改变。经与本文受检者交谈,了解生活、饮食等情况,发现此类人员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无喝水习惯(除一日三餐外,每日基本不再喝开水);口味重,食入蔬菜偏咸;每日的活动量大,出汗多。笔者对其中11例纠正其喝水少、喜食咸的习惯,并要求每日控制一定的运动量,注意休息。因本文受检者均为在职警察,故分析其T波改变可能与受检者少喝水、体液相对减少,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有关,无重要临床意义,应属大致正常范围。T波在反映心室的复极过程中最易受到心脏本身或心外原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因此在确定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时必须十分审慎。

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是生理性的,多见于老年人和运动员。主要由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所致,只有少数病例是心肌性的,无症状的无须加以治疗。

本文室性早搏25例,房性早搏76例。4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高于40岁以前。早搏可见于正常人,但更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良性室性早搏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但在40岁以上的频发和(或)多形性的室性早搏,运动时加重,则提示冠心病的可能。

本文中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5例,左束支阻滞8例,1度房室传导组织25例。右束支在解剖学上细而长,易发生阻滞,故本身不一定表示心肌有弥漫性损害。但对以往心电图正常突然发生的传导阻滞应考虑病理意义,如:冠心病,心肌病和束支退行性变。1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同时也可由冠心病等引起。

目前心电图体检已成为重要项目,并可作为早期诊治心血管疾病的必要方法,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1]唐燕.714例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的心电图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467.

猜你喜欢
右束房性早搏窦性
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时出现右束支阻滞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SmartPatch与动态心电图对房颤的诊断价值分析
房性早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66》答案
读懂体检报告中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莫过分担心
右束支不完全隐匿性文氏现象1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在健康查体中常规心电图对伪性右束支阻滞识别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