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高职英语教学中就业心理的负面影响

2011-08-15 00:49罗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毕业生英语教学技能

罗静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高职教育探索〕

消除高职英语教学中就业心理的负面影响

罗静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当前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在校高职学生,随之而产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减轻乃至消除就业心理压力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影响,才能有效提高公共英语教学水平。文章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高职教师教学等方面探索消除就业心理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英语;就业心理;教学目标和内容;消除负面影响

一、高职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了大众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全面市场化,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到2010年,我国有630万毕业生,比2009年的611万增加了19万,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与此同时,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高职毕业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而他们所感知的就业压力更要大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造成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整体上比本科院校差。大部分高职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少数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专转本”的方式进入本科院校,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除了就业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出路。此外,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一是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造成人们重理论、轻实践,把高职教育视为“二等教育”,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造成一些用人单位不敢大胆使用高职毕业生;二是很多企业面临转轨改制,下岗人员较多,不可能接收大量的高职毕业生;三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隐性失业显性化,增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矛盾;四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加大,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高职毕业生所面临的巨大的就业压力,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在校的高职学生。他们不再是象牙塔内无忧无虑的天之骄子,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们要思考三年之后步出校园时所面对的艰难的选择和被选择。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之间,他们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重视有利于将来就业的,放弃与就业似乎不太相关的。

二、就业心理压力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作为公共基础课,英语是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能力考试,即PRETCO,该考试分为A、B两个等级,A级比B级难度稍微大一些。而对于用人单位看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般高职院校则不作硬性要求,不像本科院校那样要求严格。这主要是从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来考虑的,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较差,在英语学习上没有方法,没有毅力,甚至没有信心。很多学生在勉强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能力考试之后就松了一口气,认为大学英语这门学科对于自己顺利毕业已经构不成障碍,无所谓学还是不学了,既然基础那么差,学习难度那么大,在沉重的就业压力背景下,还是就此放弃,多花点时间在对自己将来就业有用的东西上。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上,尽管英语教师运用各种方法试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收效甚微,尤其是在学生参加过英语能力考试之后。很多学生在英语教学课堂上的学习都是被动的,甚至有些学生不时地看看手机,或悄悄地做专业课的作业,或思想开小差。课堂之外,很少有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预习、复习,英语学习被完全置之脑后。

面对这种状况,英语教师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严格要求他们学习英语,情感上似乎不可行:这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那么长时间段中都没有把英语学好,在高考那么重要的关口面前都没有大幅度地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现在进入高职了,很多学校英语课只开设一年或一年半,在如此短的学时内,让他们如何去面对过去将近十年都没有处理好的英语学习问题?何况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不像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的中学时代,他们还有更多其他的选择。拥有高水平的英语当然可以加大就业竞争中的筹码,但是不代表英语差的人在就业时就一定处于劣势。既然英语那么麻烦,那么就避开,条条大路通罗马,看看自己在其他方面有什么才能。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用心学习,很难做到师生互动,剩下的只有教师的自言自语,任凭你拥有何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揉和多少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如何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除了课堂上一时的热闹之外,学生的英语学习依然不见有明显进展,有些甚至慢慢地倒退。

三、淡化就业压力,彰显英语学习的原本意义

切实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水平,首先要重新审视当前的英语教学目标。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教育理念和普通本科教育有所不同,作为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高职高专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此指导思想下,各高职院校纷纷以解决就业问题为目标,把就业状况作为学校办学工作的衡量指标,开展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正如有专家所言:有的高职院校认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以应知应会为度。片面强调高职教育办学定位的职业性,把高职院校办成技能培训机构。这种观念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则是忽视高职教育的“职教性”,导致高职教育“低层次”发展。这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眼前的一些生源和就业问题。但最终导致降低高职教育的教育层次和教育质量。影响到高职教育的生存水平与质量。在就业心理的压力下,学校和学生或许会出现最初阶段的一个明显的反应过激现象,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的应激行为并不能彻底解决某些问题,一时的就业率的高低并不能全面而真实地衡量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准,更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各种考级合格证书以及其娴熟的职业技能只能证明毕业生的工具性,如果学生只把其价值观定位在就业的工具性上,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功效性就值得怀疑。因此,如果高职教育既强调其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又充分认识到其“教育性”,那么学生会在就业的“功利”心理中仍能够保持一颗比较常态的学习态度,对于一些并不是对其就业有明显影响的基础学科、公共学科,包括公共英语的学习,也会持有更加理性的态度和较为客观的认识。

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要重新审视高职英语教学内容。英语教育内涵丰富,包括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其实是指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较差,正如前文所论述的一样,他们一直没有在这些技能训练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加之进入高职后的就业压力,更无心继续学习英语了,导致在英语教学上师生都比较尴尬,高职英语教育目标的就业性和技能性更加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持续在低谷徘徊。而如果调整一下思路,认识到英语教育并不是仅仅只包含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还包括文化教育功能,而文化,尤其是跨文化学习,对于高职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技能训练只培养出学生的工具性,那么文化学习培养出的就是学生的人文性,即使为就业,现代企业中要求的决不是只掌握了技能的工具,而是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高技能人才。技术性和人文性是合格的高职人才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英语教育应该兼顾语言技能和文化,不可偏颇。姜大源指出,学习情境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有序排列,情境间知识内容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具有内在逻辑性;学习过程是积分的过程,是集成的过程,应是从整体把握局部,将技能、理论、价值观等因素按照以工作过程为积分的路径的演绎过程,而绝非由部分求得整体的简单的相加过程。高职英语教育长期以来被分为听说读写译等几个部分的技能培养,而忽视其文化教育,割裂了其整体性,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成果。因此,淡化就业压力下的焦虑心理,还原公共英语教学的原本意义,既注重语言上的技能训练,又注重文化方面的人文熏陶,改变过去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一统天下的局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还需要高职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严格要求。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就业心理压力较大,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技能训练等等,加之公共英语只是一门公共课,担心管得太紧会增加学生压力,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一般要求不是太严格,他们能够按时上课、按时交作业就得过且过了。在宽松的环境下大多数高职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学习自觉性比较差,他们习惯了中学时的英语管理及学习模式,不习惯比较宽松的大学生活,时常觉得无聊,课堂上懒懒散散,课后很少人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更谈不上主动预习、复习了。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高职校园里早上很少听到朗朗读书声,能够看见上早自习的学生简直是奇迹。而如果老师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大多数学生还是会配合的。实践证明,在适度的压力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而心理学也认为适度的压力能够让人们增强心理承受力,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及行为,以便达到适应新环境的目的。适应是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调整自我的身心状态,使身心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发展自我的目的。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以及即将面临的各种竞争及其产生的压力,其中也包括就业的压力。教师适当的严格要求有利于学生积极调整自身的心理及行为,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适应已经遇到的和即将遇到的各种挑战。

当然,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关键需要教师积极地改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并以此消除就业形势对他们心理上造成的焦虑感。面对自己薄弱的英语基础,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努力拼搏,再加上就业所带来的紧张、焦虑、害怕等负面心理影响,对于本来就是弱项的英语更是提不起兴趣来,潜意识中忽视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对于学生能否学好英语也持怀疑态度。面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就业焦虑心理,部分教师不能积极有效地进行疏导,自己也受到影响,无心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英语教师一方面要自己摆脱就业形势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有学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有内涵、有意义、符合学生的知识面和智力水平的语言材料和课堂活动。不仅听力和阅读材料如此,即使是词汇表、注解中的例句,也应尽量言之有物。这样学生在接触这些材料、参与相关活动时,就会集中注意力去理解这些内容,因为这些材料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学生会与自己脑子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不断扩大、更新或修正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会考虑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得出什么样的答案,并努力把这些想法表达出来,从而实现交际的目的。这样,学生既增强了语言能力,又优化了知识体系,同时也提高了文化素养。良好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英语学习的信心,坚定学生英语学习的意志,并使之化为学习英语的动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因就业心理对英语学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师生双方才能形成乐学乐教的良性循环。

就业心理压力对高职英语教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只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在高职教育的宏观层面和英语教学的微观层次都能有新的认识并付诸实践的话,那么负面影响一定可以减至最低点乃至消除。英语教师所探索的各种课堂英语教学方法也会收到满意的效果,而高职英语教学终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周建松.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73.

[2]姜大源.从哲学角度思考职业教育[N].科学时报,2010 -09-14.

[3]柳建营,刘晓明.青年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59.

[4]应惠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J].外研之声,2008,(2).

F718.5

A

1673-0046(2011)09-0010-03

猜你喜欢
毕业生英语教学技能
伤心的毕业生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