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

2011-08-15 00:49罗中剑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导论计算机科学双语

罗中剑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论《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

罗中剑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双语教学是运用外语教授非语言学的知识性专业学科知识,是当代高等教育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创造性地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必然选择。但是,双语教学面临体系化建设准备不足、教学课程萎缩和内部争论的隐忧。《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文章通过对《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做出一些初步探讨,以求推动双语教学的体系化建设。

计算机导论;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是在学校教学中应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即运用外语教授非语言学的知识性专业学科知识,是当代高等教育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创造性地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必然选择。

一、《计算机科学导论》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施双语教学是这门学科内在属性所决定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主要包括八个部分:计算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产生、发展,计算机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的体系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网格计算、程序设计与算法的理论与实践,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图形学、可视化及智能系统、离散结构、学科的商业化和社会职业问题。首先,《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专业课程。其次,计算机科学起源于西方,计算机基础汇编语言都是用英语编写的,当前计算机科学最新成果、技术也是以英文文献的形式展现的。用双语教学模式讲授这门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及运用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掌握英文专业术语,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大有裨益。再次,在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英文专业术语和文献描述(如程序源代码、集成开发环境等)。用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娴熟运用程序设计语言和软件开发工具。最后,计算机学科及相关产业的国际化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双语能力,特别是能够准确地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丰富,通过双语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英文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直接掌握以英文为载体的计算机技术和知识,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为缩短与英语国家的差距作出一定贡献。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理论上,《计算机科学导论》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基础课,而且作为理科生公选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都较强。在《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计算机专业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学科基础,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深入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更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计算机科学国际化本质和软件外包市场化需求。在实践上,《计算机科学导论》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开设,通过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相结合,达到使专业英语学习与非专业英语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而且在低年级运用双语教学模式可以养成学生双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生和发展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具有现实意义。

二、《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困境

目前双语教学面临体系化建设准备不足、教学课程萎缩和内部争论加剧的多重隐忧。1.双语教学体系化建设不完备,有瞎子摸象之感。因为双语教学是新生事物,仅在个别学校的个别专业实行,且讲授的多为专业外语——即专业知识的语言学补充。双语教学体系化建设要求是通过设置循序渐进的、连续性的贯穿于大学双语教学的计划,切实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目前尚未发现有高校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不断线”的教学体系。2.双语教学课程萎缩,有胎死腹中之忧。双语教学有因课改而起、因人而设之忧。目前,教学计划并没有系统、统一、连贯的双语教学计划。有的高校实施双语教学仅仅是响应教育部开展的双语教学号召,让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实施双语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然而,双语教学改革项目完成后,双语教学课程也就结束了。这里不仅未对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外语等综合能力的充分认识,更重要的是未建立计算机双语教学体系,不仅课程未能够形成系统的“不断线”的教学计划,而且在教学绩效评估上也不能对实施双语教学的任课老师给予适当评价,挫伤了教师探索双语教学的积极性。3.双语教学教师内部争论不断,有裹足不前之虑。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在内部不仅存在教学模式选择的争论,更随着双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有怀疑双语教学效果的观点出现。先说教学模式的分歧,目前双语教学有三种模式,即简单渗透型、穿插型和全外语讲授型三种模式。简单渗透型可以概括为“中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授课”。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用英语和PowerPoint等软件做课件,注重概念的讲解,但这种模式不能紧密联系国际上的学科进展和知识更新。穿插型模式可以概括为“英文教材,英文课件,中英文混合授课”。这种模式的主讲教师一般有在英语国家工作、学习的经历,设置英语和汉语混合的教学环境确实也弥补了现实中全英授课学生听不懂的缺陷,但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和对专业英语术语的掌握。全外语讲授型双语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英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授课”。这种模式使学迅速进入英语教学环境,但学生学习难度大,有“听不懂、学不会”的情况出现,对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不利。再说对双语教学效果怀疑,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渐进的过程。任何一步到位地、突变论地认为双语教学可以迅速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知识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现实中还有一部分教师怀疑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尚未进行双语教学系统化教学计划编订与试行实行的前提下就怀疑双语教学可能阻碍双语教学的发展。

三、《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双语教学初探

双语教学是我们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要促进双语教学发展,就要将《计算机科学导论》不仅作为教学改革项目,而且应该作为系统工程来全盘考量。给予双语教师政策倾斜,以表达其在开展双语教学中付出的更多的劳动和精力,并在绩效考评时在工作量、业绩考核等具体量化项目上给予倾斜。总之,高等学校应在课程建设、双语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应有的支持,以应对双语课程萎缩、内部分歧夸大等情况。

第一,双语教学模式不能教条,应灵活运用。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语言学习要求学习者首先沉浸在语言的文化氛围中,然后在应用中巩固、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不可能仅仅通过一门《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就能达到能够阅读计算机相关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英语文献资料和掌握符合国际惯例的处理方式来应对相关专业事务和信息。因此,《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课程不应局限于单一教学模式的选择,而是应该根据语言学习规律、计算机双语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做灵活的阶梯式的渐进的安排。简单说,就是初期打基础激发兴趣用简单渗透型、中期感受英语文化保持动机,用穿插型和后期满足心理高层次需求用全英讲授型。双语教学初期以课堂中英文讲授为主,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历史演变有个初步认识;中期以英文讲授为主,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的基础语言、源代码是英语的;后期进行全英教学,让学生感受程序开发环境是英文的天下和计算机产业及软件外包业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第二,注重教材多样化选择,以实现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契合。

合适教材的选择对保证双语教学效果起到关键作用。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快和国际化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限定不仅包括基础的学科理论,而且要有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反映。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决定选用以国外著名原版教材为主。这些教材能够反映出计算机学科的最新内容,提供最新思维方法和最新颖研究思路及反映学科前沿动态。与此同时,要选用相关的中译本和较好的中文教材,以体现相互印证。当然,基于互联网对计算机技术资源的展现,应该注重互联网中相关资源的整合,以保障计算机专业外语知识被全面地收入教学内容。我院英文原版教材选择Behrouz A.Forouzan的《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Fro In Date Manipulation to Theory of Computation》,中文教材选择翟中等的《计算机科学导论》(第2版),同时收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成为资料集作为最新资料的补充。

第三,精心组织备课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根本。在教材内容准备上,中西方理论视野和文化背景迥异要求双语教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检索英文学术数据库及访问西方学术网站来应对、解决文化差异性所必须面对的解释学问题。在教学设计上,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迅速融入大学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中,放弃义务教育被动学习的心态。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课程具体章节的难易程度来具体安排教学模式和分配课时数。较难章节,学生对语言及内容理解都比较困难,这就要教师积极引导,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较易章节,学生预习难度小,可采用沉浸式英语教学模式,直接用英文进行讨论和对话。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马克思哲学说认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双语教学如果一味灌输知识更会使得学生烦躁、老师疲惫。在双语教学课堂上,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章中,可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专业术语的掌握情况。总之,在备课上要抓住大一新生对大学知识向往的心理,积极引导,尽量利用《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中的专业英语知识并与公共英语相结合,以达到矫正学生英语发音、教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专业英语的目的。

第四,课堂讲授和课程考核是双语教学的中心。课堂讲授包括知识讲授和实验环节两个部分。课程讲授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通过英文原版书籍和自制英文版电子课件给学生营造英文语境,课件和板书相结合并借助软件工具进行现场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同时,在课堂讲授中穿插提问、分组讨论等互动方式,还起到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和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在实验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实验项目。实验讲义及科目的全英形式又可以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英语思维和应用的环境。在实验项目设计上,更要基本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探索性、综合性实验相结合,体现双语教学与国际对接的一面。课程考核是检验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指标,《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考核方式可以分为试卷作答和调研报告撰写,这两种方式都要求采用全英文表述,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能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仅仅是我们进行双语教学系统工程的开始。《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课程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掌握计算机专业术语的能力,而且对于以后跟踪计算机前沿理论动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进一步讲,双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加快我国软件工业的国际化步伐。

[1]孙兆豪,黄文艳.《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探讨和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8,(8).

[2]高巍.《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4).

F718.5

A

1673-0046(2011)09-0020-02

猜你喜欢
导论计算机科学双语
Privacy Preserving Solution for the Asynchronous Localization of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效教学方法浅析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