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人文心理的成长

2011-08-15 00:5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个体身体青少年

骆 滨

(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047)

我国在50、60年代对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有了很多研究,如潘菽、朱智贤等人对体育社会化和思想品德的研究。体育具有的游戏性质对儿童学会遵守规则、发展身体的健康灵活,对完善他们的生活技能有很大意义。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是从增强体质出发,把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同锻炼身体统一协调起来,将思想教育贯穿在体育教育的全过程。而大学体育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体力得到充分发展,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根据所学专业的需要和将来工作对身体的要求,加强某一方面的技能锻炼。简言之,体育教育,除了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外,还要求通过身体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试想通过体育教育对人文心理的成长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为全面认识和提升体育教育的功能及作用提供参考。

一、体育与人的生理、心理成熟

人的身体发展是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人身体的正常发育是指身体各部分的组织器官以及身体的大小、高矮、重量等的增长。心理的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人的身体,特别是大脑的发展影响着心理的发展,而心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发展。因此,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成熟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人的身体和心理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它的发展也是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中不断得到发展。体育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作用在于: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且能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促进人际交往和个体社会化过程,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在个体的发展中,随着身体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智力和个性也同时得到发展。

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最大特点是生理变化急剧,身体迅速长高,体型改变,第二性征和性冲动出现。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各项生理指标都表现出超前趋势。在身体外形迅速变化是青春发育期最明显的特点,也是青春生理发育的外部表现,既包括身高迅速长高、体重增加、第二性征的出现。

青少年在生理机能上,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变化到青春发育期,体内各种生理机能迅速增强,并逐步趋向成熟。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主要表现在:脑的平均重量和容积与成人相当;脑电波逐步趋于完善;神经系统的结构基本上与成人的没有差异;十四五岁时大脑机能和其他部分发育逐步趋于成熟,而兴奋和抑制过程还在进一步趋于平衡,特别是内抑制发育有待进一步成熟,到十六七岁后,兴奋和抑制能够协调一致,脑和神经系统基本成熟。尽管如此,脑和神经系统只有到20~25岁以后才完全成熟与成年一模一样。在此之前,脑下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在青春发育期间都分泌出激素,促使全身组织迅速发育,但青少年毕竟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脑和神经系统都有待进一步加强锻炼。

随着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变化,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急剧。表现为感情丰富,情绪起伏不定;青少年人格尚未成熟,好幻想;追求时尚,对新鲜事物敏感而好奇;内心充满矛盾,表现出对抗行为;易受外界的诱惑和他人的影响。青少年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变化、成长的烦恼、学校和家庭的期望、社会的巨大变革的适应很不容易,所以容易发生适应危机,特别是原先心理不很健康、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青少年更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青少年期是心理状态最不稳定和易发生障碍的时期。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体育活动实践是密切相关的。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实践,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塑造完美的个性,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活动过程,它可以有效的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而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可以认为,体育运动本身是增进心理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卫生措施。有的学者认为,游戏和竞技体育具有下述心理健康价值:

①能增强安全感和自发性;

②能提高独立性;

③能接触紧张性;

④有助于形成友谊、声望和领导地位;

⑤能提高自己的价值观。体育运动之所以能促进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

首先,体育活动能促进智力发展。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分配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知觉(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因此,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大脑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还使人在空间和运动感知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速度和高度觉更为准确,从而提高了脑细胞的耐受能力。体育活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其次,体育活动能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内容、难度、达到目的,与其他参加活动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的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参加体育活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知觉。同时,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健身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体育活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由于体育活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并在体育活动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来增加社会交往,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消除隔阂,融洽关系,团结协作,这也有助于心理健康。

再次,体育活动有助于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消除其心理紧张。众所周知,现代的青少年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来自多方的压力,普遍感到厌倦和压抑,易于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很显然,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的青少年学生十分渴望能从压力下解脱和实现人性复归。而学校体育较好的满足了这一需求。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学习、生活紧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认为,可以降低个体生活中心理压力的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最为突出:即社会支持和身体锻炼。而参加学校体育,增加了社会交往,从而易于获得社会支持。研究表明,定期有氧锻炼可以减少正常自主反应引起的紧张。有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可作为“缓冲器”,它可以降低个体应激生活事件所带来的紧张水平。因此,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利于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消除学生的心理紧张。

最后,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活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在生活实践中和教育影响下,通过主体的努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长期的、不断地磨练意志,品质才有可能培养起来。

体育运动项目繁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如球类运动,这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自制力以及勇于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游泳、单杠、高低杠等项目,田径中的跨栏,撑杆跳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运动项目,则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队列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中长跑、俯卧撑等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所以,合理的利用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训练就能使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锻炼。

三、体育对培养青少年个性品质的方法与途径

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有共性又有个性,个性即心理个别差别,个性是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在他的行为模式中表现出来的内心活动和精神面貌。个性有明显的特征,即复杂性、稳定性、完整性及积极性。

个性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以个人的生理素质为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如兴趣、性格、气质等)。个性是人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在参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个性形成的决定因素是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受的教育和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体育本身的特点是通过体育锻炼,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既从团结、协作、拼搏、激烈、对抗中达到健身、舒心效果。据统计,经常参加运动者,比不爱运动者,具有个性更活跃,更外向,情绪稳定,抑郁症少,神经质倾向低,自卑感少,自信,自强,富有社交性,对社会具有依赖感,对社会的适应性强,身体吃苦耐劳的能力强的良好个性特征。个性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教育和参与的实践活动。因此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对形成良好个性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活动方向与强度。“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教师和组织者应通过教学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二)体育教育对良好性格的培养。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体现在个体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之中。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具有高乐群性、高稳定性、高敢为性等性格特征,其心理健康水平亦高。由于体育有其特殊性,即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进行教学,而且拥有一个广阔的身体活动领域,可以尽情地运动、游戏和竞赛。丰富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不仅有利于人们发现并实现自身的价值,体验自身的力量和磨练自己的意志,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会处理、协调多种人际关系,是学生身心得以充分发展的较佳领域。所以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性格的天然场所,它对培养学生的性格具有突出的作用。对未来的社会生活、工作的丰富性、活跃性决定了它对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发挥体育活动的优势,注重人们性格的培养,是塑造21世纪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

(三)气质与体育教育。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一个人典型地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所谓动力特征,说的是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心理活动的速度(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如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如内向或外向)等等。根据情绪和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不同,气质可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及抑郁等四种类型。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之分,它只表明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而不影响人的行为方向和内容。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在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发展其积极方面。如对胆汁质的学生,可发展他积极进取、敢于拼搏、勇敢顽强的积极一面,克服其任性、粗暴、鲁莽的消极面,从自控能力着手,培养其毅力。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发展他们活泼热情、灵活机动的积极一面,克服其轻浮散漫、办事虎头蛇尾的消极一面。对粘液质的学生,可发展其坚韧、稳定、持久的积极一面,克服其顽固的消极一面,多做一些提高快速反映能力、发展灵活性的练习。对抑郁质的学生,应发挥其谨慎,细心的长处,克服犹豫、迟缓的弱点,培养其大胆、灵活、泼辣的作风,增强其自信心。

总之,青少年时期的体育活动实践在促进其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本时期的体育教育,应该根据个体的不同特质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如激励、适度的批评、安慰等,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塑造完美的个性,是本阶段全面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体育教育中应注重的侧重点。

[1]奥林匹克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2]何裕民.亚健康的范畴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8.1.

[3]徐斌,王效道,刘士林.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个体身体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